•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最强音——午街铺镇小河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纪实
  • 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最强音——午街铺镇小河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纪实

    时间:2019-10-19 19:02:31  来源:  作者: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泸西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小河边。

    这里,山清水秀,像世外桃源一样诗情画意;这里,旋律悠扬,大三弦声像集结号一样铿锵有力;这里,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最强音。 

    小河边村位于美丽的民族歌舞之乡、水果之乡午街铺镇水塘村委会。村口,一座大三弦雕塑立在路边,透着浓郁的民俗风情,提示着外来客人:这是一个古老璞美、民风淳朴的彝族撒尼村寨,这里住着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撒尼人。小河边村有农户49户2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25人。

    “我们小河边村现在是团结进步、干净整洁、勤劳致富、生态文明的民族村。”提起小河边村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村小组长张海德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通过实施民族团结示进步范创建工作,原来的“偏远村”、“后进村”变成了现在的“民族特色村”“生态宜居村”“乡风文明村”。2018年,小河边村经济总收入326.9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5.6元,不仅实现了脱贫摘帽,整个村现在是党建强、产业兴、文化荣、村庄秀、民风顺、人心齐。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桥头堡”作用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以前,小河边是典型的脏乱差村寨。村里两个烂泥塘成了村民们的垃圾投放点,臭气熏天,住在周边的的几家人苦不堪言。村间道路没有“下水道”设置,污水肆意横流,不但又脏又臭,而且“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打扫起来也十分吃力。2016年,借助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组及党支部班子,在上级的有力支持下,争取各类基建项目补齐民生短板。支部始终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作为引领和推动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

    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自民族团结创建进步工作实施以来,九名党员说干就干,不推不滑,村党员干部在活动场所建设、CD及危房改造改建、村间环境整治中带头执行政策、带头为脱贫作奉献,无偿让出建设活动场所用地;带头拆除烤房34座、拆除危房3座,带头清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

    2018年,投资160余万元,实施了小河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改造池塘2个,村容村貌整治,为外墙粉面、喷漆、画线及绘制撒尼风情壁画22000平方米,植树1200株,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新建了雄伟的彝族撒尼文化标志建筑大三弦。通过项目的实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每天在这里剪剪花,浇浇水,我们村子变得鸟语花香,环境特别好。”今年70岁的老党员张文华,义务为村里管起了花草,既陶冶情操,又老有所为,他觉得心情舒畅。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小河边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展产业,实现精准脱贫。除了玉米、蔬菜等传统作物,种植烤烟500多亩,甜油桃500多亩,发展3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4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8000多元增加到2018年的14995.6元。截至目前全村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现脱贫出列5户。

    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拓宽乡村振兴新渠道

    紧扣小河边村是泸西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这个主要特点,凸显亮点,抓住特色,把好定位,突出生态文明特色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挖掘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除了打造彝族撒尼人歌舞等文化外,还把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发展成文化产业,弘扬和传承彝族精美刺绣,使之成为文化产品,在农闲之余,绣出更多绣品,并逐步探索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集产供销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为彝族群众拓宽了脱贫致富渠道。

    “我们村的妇女们在农忙结束后,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呢刺绣,前几天我们做出来的小绣品,大多能卖到两三百元一件,最高的刺绣成品卖到600多元。”小河边村妇女主任李兰英对记者说,刺绣是彝族的特色文化,像彝族歌舞一样,妇女们都会。但是能把自己的绣品变成商品,并且成为发家致富的副业,她们从未想过。“我们争取达到更多的帮助,提高刺绣水平,把姐妹们精美的绣品带到更广阔的平台。”提起未来的打算,李兰英满怀期待。

    小河边彝族火把节,蕴含着浓厚的彝族文化底蕴,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誉为狂欢的节日,歌舞的节日,爱情的节日。每次都吸引成千上万的各地宾客,2019年来自省内外宾朋更是盛况空前,宾客们感受到了小河边热情好客的三弦舞、百人敬酒欢歌。如今,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乡村旅游悄然兴起,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活力。

    “我们村山美水美歌舞美,这几年通过政府的支持,越来越漂亮,我在家乡开个农家乐,用我们撒尼人可口的饭菜接待宾客朋友。”小河边农家乐业主高锋告诉记者,小店的生意还不错,以后要多学习提升,做好彝族特色餐饮,吸引更多的客人光顾村子,把彝族乡的民族文化名片传递出去。

    “我们小河边村的群众始终牢记习总书记说的那句话:‘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小河边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小河边村支部书记昂建生凝视着村里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目光坚毅执着。

    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大三弦声铮铮作响,小河边的撒尼人民和睦相处,奋发有为,用真情真心奏响了一曲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华美乐章。

    云南网通讯员蒋惠云龚建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