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元阳县黄茅岭乡党委:把初心和使命镌刻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 元阳县黄茅岭乡党委:把初心和使命镌刻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时间:2019-10-30 20:11:07  来源:  作者:

    2019年云南省扶贫先进集体,这是黄茅岭乡又一项荣誉。荣誉的背后是执著的初心、是无私的奉献、是艰辛的付出,实至名归却来之不易。

    元阳县黄茅岭乡党委:把初心和使命镌刻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黄茅岭乡地处元阳县南部,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6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5年来,黄茅岭乡党委、政府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守初心、担使命,发扬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克难奋进、坚韧不拔的精神,有效推动高质量脱贫,全乡从没有一米水泥路到村村通硬化路,从三分之一人口住危房到户户住上安居房,人均纯收入从4324元增至6981元,贫困发生率从52.9%下降至2.58%,实现了从深度贫困乡镇到脱贫攻坚示范样板的蜕变。

    “为了群众的好日子,再难也要咬牙搬”

    在藤条江河谷两侧的高山上,瑶寨茅山村就挂在陡峭的山坡上,瑶族、苗族群众分散居住在木棍作柱、土坯当墙、石棉瓦顶的“土坯房”里,生存环境十分恶劣,需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乡党委、政府遇到了难题:不搬,就地脱贫几乎不可能;搬到公路沿线,政府省力,但如果不能转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是断不了穷根;搬到集镇,100户群众就业是个大问题,搞不好要捅娄子。不少人议论纷纷。

    大事难事显担当。经过5次党政联席会议反复研究,领导班子终于意见一致:一是绝不做一锤子买卖,下山一时难、不搬一直难,为了群众的好日子,再难也要搬下山。二是提前谋划就业措施,采取将小高层一楼作为住户共有商铺、安排公益性岗位、协调就地务工、鼓励就业等配套措施,保证每户至少一人就业。2016年黄茅岭乡在集镇征地3.67公顷,带领100户群众实施“下山搬迁、集镇安置”工程。

    搬下来的生活今非昔比,村民杨小三算了一笔账:自己装香蕉一个月2000元左右,政府安排媳妇当环卫工1200元,一年下来收入4万元左右,除去一家人开销,杀过年猪绰绰有余。

    杨小三生活的变化,只是搬迁户的一个缩影。如今,集中安置的3栋6层小高层里叫卖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我是农民的儿子,组织培养了我,帮老百姓干活是我的本分”

    在黄茅岭,不论书记乡长、干部职工、驻村队员这些肩负脱贫攻坚任务的实施者,还是许许多多的村组干部,为了脱贫摘帽的庄严承诺,默默耕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乡党委书记李明学,时刻把群众安危挂在心上。2017年7月,十多天连续的强降雨,他不顾雨大坡滑,逐个查看全乡1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7月4日上午,他发现乡卫生院下方3户房屋地面有筷子长的裂缝,马上紧急疏散住户。7月5日23时果然滑坡,3栋民房全部倒塌,因灾前预警准确、组织疏散得力,除去部分财产损失外,无一人伤亡。受灾户李学文拉着李明学的手感动地说:“还好您叫我们搬离了,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呐!”

    而对家人却亏欠太多,妻子生孩子只匆匆陪护了一天,第二天就带着小分队入村推进农危房改造。

    元阳县黄茅岭乡党委:把初心和使命镌刻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我是农民的儿子,组织培养了我,帮老百姓干活是我的本分”,李明学这样说,也是这样做,恰如他的微信名“一缕阳光”,走到哪里都带给群众温暖。

    乡长曹丽,在黄茅岭一干就是整整七年,有谁知道几个月不能见一次女儿的滋味?乡人大主席杨铭雷,已经做了三次手术,干起扶贫比其他人还卖力。党委办主任杨康,工作认真而努力,妻子在牛角寨乡工作,女儿留在蒙自由父母看护,夫妻俩最盼望的就是周末不加班,路上跑3小时去蒙自看女儿,在那里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家庭,艰辛又温暖。有的女同志还在哺乳期,把父母接来乡上照顾孩子,自己白天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晚上既当爹又当妈。村小组干部,每月只享受100元不等的补贴,但只要脱贫攻坚军令一到,立马放下手里的事忙前忙后。

    黄茅岭乡组建起64支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帮农户收家治家,环卫工人成立垃圾清扫保洁队,驻村工作队员成立“临时建筑队”,年轻人组成爱心服务队通过互联网募集爱心物资……爱心服务队在新浪微博发起了“一书包的温暖”爱心活动,微博很快被网友阅读1万多次,一个月的时间里收到全国各地爱心人士捐赠的学习用品1300余件,为200多名困难学生送去冬天的温暖。

    “我有责任帮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黄茅岭乡十分重视发挥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贫困户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力促党员贫困户成为率先脱贫并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表率。

    戈它村委会头道桥党支部书记王骏真原来是一名党员贫困户,他经过仔细观察,发现黄茅岭乡香蕉收购用工量很大,外地收购商信息不通,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干起了香蕉代办的生意,很快脱贫致富。做香蕉代办的时候,他注意到装蕉工大多是外地人,村里剩余劳动力却无事可做,他富了不忘乡亲,组建起本地装蕉队,吸纳了30多个建档立卡劳动力。

    “我以前也是贫困户,组织帮助我脱贫致富,我有责任帮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在问起王骏真的初心时,他动情地回答。

    黄兴寨村党员马良,在开远养鸡场工作多年,收入可观而且稳定,村党总支找到了他,想请他牵头带着乡亲们一起干。

    “好不容易在开远站住脚跟,退回大山里,这日子不是倒回去了吗?”马良的老婆想不通。

    可马良坚持内心的想法,“我是党员,不能光顾着自己,应该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他毅然辞掉工作回到山里,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扶持下,带领23名建档立卡户成立了马良养鸡专业合作社,目前出栏鸡达到10000羽以上。

    像王骏真、马良这样的党员还不少,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一批党性强、懂经营、有责任感的党员自主创业,自觉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促使全乡的脱贫攻坚发生了裂变效应。

      “不变的是初心,改变的是群众生活”

    黄茅岭乡驻村工作队人员几经轮替,但始终有一条大家都信仰的格言:坚守不变的是初心,努力改变的是群众生活。

    元阳县黄茅岭乡党委:把初心和使命镌刻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黄兴寨村驻村队长李春已有50多岁,是省社科联的处级领导干部,放弃昆明的好日子,主动请缨到山头上过苦日子。他经常跟队员说:“我们是党员,站在这里就立起了一面旗,让群众知道党没有忘记他们”。他深入调查村情,提出了“修路、治水、兴产业”的扶贫思路,帮助村民成功注册了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让贫困群众第一次尝到了发展产业的甜头。

    董棕寨村驻村队员李正福、张迈,刚来时群众开玩笑说他们是“吃牛奶面包的城里人”,现如今融入群众生活,和群众打成一片,已成了“喝包谷酒的自家人”,他们挨家挨户磨嘴皮,宣传引导村民外出务工,让20多户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

    元阳县黄茅岭乡党委:把初心和使命镌刻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黄兴寨村驻村队员马平燕是回族,由于饮食习俗不同,自己带着锅碗瓢盆来驻村,每周下山买一次肉。遇到工作忙的时候,别人忙完了吃现成的大锅饭,她还得饿着肚皮“开小灶”,但她说肚子饿了精神是饱的,脸上永远带着微笑。

    黄茅岭29名驻村队员,他们抛下妻儿老小,从机关到基层,不管自己有多难,没有叫过一声苦,怀揣着“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初心,沉下心做“村里人”,踏实为群众做实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变与不变。

    元阳县黄茅岭乡党委:把初心和使命镌刻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从黄茅岭乡扶贫干部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无怨无悔为民奉献的精神和勇挑重担的责任担当。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和担当,才有了黄茅岭乡冲出绝对贫困洼地、追赶小康步伐的历史巨变。

    云南网记者李树芬图片由红河州委宣传部提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