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活跃在边境线上的美丽身影
  • 活跃在边境线上的美丽身影

    时间:2019-11-13 19:11:33  来源:  作者:

    在金平县502公里的边境线上,活跃着一支在职不在编、处理边境事务特别有经验的队伍,他们是由普通边民组成的外事界务员。工作中他们渴了就喝点溪水,饿了吃点冷饭、啃点馒头,这样年复一年默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业。今天就跟随我们记者的镜头去认识一位做界务工作23年的老界务员,去感受一下界务管护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画面中正在收拾装备准备去巡山的是金水河镇乌丫平村委会上田房村的界务员杨正清。今天是2019年11月4日,又到月初老杨巡山的日子了,一大早,老杨就准备起了巡山需要带的东西。

    老杨负责53到56号4块界碑的看护管理工作,中间间隔40余公里,步行来回得4到5天的时间。出发前,对各种装备的准备,老杨决不敢有半点的马虎。

    杨正清:我平常去看界碑的时候主要是背睡袋、衣服、吃的、电筒,特别是这个火机,我们去住在山上,如果没有这个火机晚上烧一堆火的话,晚上我们都住不了了。

    在准备好所有东西后,老杨就骑着摩托车出发了,看着老杨驰骋远去的背影,家人对他的担心也随之而来。

    儿媳妇:就是怕遇到坏人,还有就是高山上的猎物是多得很,又没有信号,打电话又打不通,我们都很担心,(每次)只有他来到家,我们心才落下来。

    妻子:担心他去到毛坡里面碰到(坏人),还有碰到其它哪样认不得,我都见不到们。

    老杨告诉我们,工作中的吃、住是个大问题,但总有办法克服,可是一些不可遇见的危险随时可能出现在身边,让他猝不及防。

    杨正清:经常会遇到熊、野猪、蛇了,相当害怕得很,有些时候去三四天都回不来。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跟着老杨步行进入了山林。山头上的天气风云变幻,晴空万里的天气,瞬间就被迷雾笼罩。加上复杂的地形,迷路和掉队是常有的事。

    杨正清:这点是有三个岔口,现在是比较雾,平时也相当雾,我们经常迷路就是这个地方了,有些时候找都找不到路。

    杨正清:亲家,你到哪点了,你沿着我的脚印过来啊,我在这点等你,好。

    由于通讯不畅,老杨只能靠“吼”的方式与掉队的同伴取得联系。老杨说的亲家,是跟我们一同前往巡山的马治清,今年62岁的马治清也是一名老界务员。两人经常结伴巡山,期间逐步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在两人的撮合下,双方的子女也在一起组成了新的家庭,于是顺理成章的成了“亲家”。

    经过两个小时的步行后,我们到达了“56-1”号界碑,老杨迫不及待的用水来回擦洗界碑上的字,恨不得把“中国”两个字擦得跟自己的名字一样敞亮。

    杨正清:这快碑是“56-1”号,这边是中方,那边是越方,就是这样。

    危险、收入低、家人的担心等各种煎熬,“陪伴”老杨走过了整整23年。期间想过放弃,然而心中有一个信念一直在让他坚守。

    杨正清:没得办法,都是为了瞧这个界碑了嘛,为了保护国家的领土了嘛,为了维护国家界碑,不去不得,是自己的职责了嘛。都是为了能给国家做点贡献。

    老杨说,这几年,政府对他们越来越关心了,补贴从开始时的每月5元到现在的500元,还给他们配备了帐篷等巡山装备。

    杨正清:以前倒是条件不好,现在条件还是好了,现在去瞧界碑,外事办都是(给我们)配了睡袋、帐篷等,现在没得什么担心的了。

    在采访的过程中,老杨跟我们说,虽然收入不多,工作辛苦,但只要国家需要,会一直做下去,并且正在物色自己的接班人,以防自己干不动的那天好有人顶上。

    界务员们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家庭,却担负着和普通人不一样的职责使命。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一直坚守,其实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就是作为中华儿女该有的那份爱国情怀。在这里,我们向老杨致敬、向老杨一样为了边境的安宁坚守在边境线上的人们致敬。正因为他们的坚守以及家人的支持,才有了我们边境的安宁、和谐与稳定。(金平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