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他们这样“传帮带” 云南绿春党建扶贫实现“双推进”
  • 他们这样“传帮带” 云南绿春党建扶贫实现“双推进”

    时间:2017-05-18 02:48:37  来源:  作者:

    绿春县大兴镇黄连鸡养殖产业示范项目(图片来源于网络)

    云南网讯(记者 黄翘楚)“每只鸡赚40元,200只鸡就是8000多元,我家的新房子再过两年就能盖起来了!”村民李才者看着茶叶地里到处扑腾的黄连鸡开始算起了自己的账。

    谁也想不到,一年之前,以种地为生的他还在为给家里添置一台电视机发愁。其实这样的巨变在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大兴镇马宗村委会中罗马村并不鲜见,而群众把这一切都归功给了带领他们致富的“明白人”和“带头人”。

    培育“明白人、带头人”

    养鸡养出“金凤凰”

    “以前胆子小,什么都不敢做,只知道种地。”李才者说,自己所在的马宗村委会中罗马村距县城17公里,坐落在半山腰上,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此前家家户户都只能靠栽种稻谷和玉米等农作物勉强生活。但自从刘梅养鸡赚钱树立了榜样之后,该村的72户村民有30户养起了黄连鸡。“不到一年的时间,村里不少人家都购置了沙发、冰箱、电视等家具和电器,生活比以前更有盼头了。”李才者说。

    促使李才者开始养鸡的,是他所在合作社的牵头人刘梅。“她对我们的帮助是够够的了。”提起刘梅,李才者用不怎么熟练的普通话表达着自己的感谢之情。记者了解到,作为当地党建脱贫“双推进”中培养的“明白人、带头人”,刘梅在帮扶当地贫困户养鸡的过程中,不仅为他们提供了鸡苗,还在饲养技术、产品销售、饲料提供等方面做到了“一条龙服务”,这才让养鸡不足一年的李才者尝到了“甜头”。

    刘梅是曲靖富源人,作为一名外来媳妇,她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安于现状或者是选择外出打工,而是琢磨起了在绿春这块土地上如何改变自己家庭贫穷的生活。修鱼塘、卖干菜、甚至到县城的药店去打工……“闲不住”的性子也让刘梅的家庭逐渐走向富裕,不过她并没有因为赚到了钱就止步不前。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梅瞅准了绿春当地对于鸡肉的需求量很大,开始发掘养鸡这一新商机。重新走上创业道路的她为完善自己的养殖技术,2013年,经人介绍后参加了大兴镇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举办的第一届培训班。通过学习养殖、防疫等管理技术,并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加以实践后,刘梅的养鸡场大幅降低了鸡苗的死亡率。不仅如此,刘梅还养起了当地的特色品种“黄连鸡”,当年的收入就达到了10多万元。

    2014年,刘梅被吸收为党员,并牵头成立了福运来黄连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基地+专业合作社+示范户+农户”的运作模式开始推广黄连鸡养殖。她将培育出来的黄连鸡种苗,交给社员饲养,实行“统一种苗、统一防疫、统一饲养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管理模式。如今,黄连鸡规模养殖合作社已遍布全县9个乡镇,年出笼黄连鸡10万羽,产值达百万余元,带动了220余户贫困户800余人脱贫。

    “脱贫致富光靠教授养殖肯定不够,重要的是要转变他们观望等待、甘于贫穷的思想。”刘梅表示,为了更方便与当地群众沟通交流、传授养殖技术,她刻苦地学习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扭转当地老百姓“不相信穷可以改变”的落后思想。电话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传授群众养殖技术……这个外地爱折腾的媳妇用自己的勤劳和热情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认可。

    而刘梅把这一切都归结于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我见不得他们穷,既然嫁来绿春我就是绿春的一份子,肯定希望这个大团队越来越好。外面的人如果说绿春好、说绿春富,我自己也觉得骄傲,希望未来老百姓家家户户都能脱贫。”刘梅朴实的话中,也道出了自己最为诚恳的心愿。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下一页 末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