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生态富民路正宽——绿春县发展林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 生态富民路正宽——绿春县发展林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时间:2019-01-17 18:21:03  来源:  作者:

    原标题:生态富民路正宽——绿春县发展林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茶农正在采茶

    绿春有两块“板”,一块“长板”是丰富的林业资源,蕴藏着绿色崛起的巨大能量;一块“短板”是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近年来,绿春县充分发挥林业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优势和潜力,取长补短,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造林直补等项目,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做活林业生态扶贫文章

    绿春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大县,全县林地面积25.47万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82.26%;活立木总蓄积量1948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5.53%,位居我州首位。

    怎样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强势?绿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既要绿的环境,又要富的口袋,念好生态经,走好扶贫路,大力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绿春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也是绿春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张“王牌”。为此,该县协调好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关系,科学合理制定生态扶贫措施,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实现绿色发展。

    该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重点支持深度贫困乡镇,精确瞄准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强化示范引领,积极打造林业合作社,探索多种模式,为深度贫困地区提供生态脱贫样板。

    2018年,绿春县生态扶贫工作重点以助推39个贫困村7471户34467人脱贫摘帽为目标,以现有林业产业为基础,通过实施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生态改善与林农获益“双赢”的重大转变,为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县发展橡胶、八角、澳洲坚果、茶叶等特色经济林8.67万公顷,发展杉木等速生丰产用产林2.67万公顷,绿色产业面积人均达0.42公顷。2017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34394万元。

    保护生态助力脱贫攻坚

    初冬时节,走进大兴镇马宗村委会腊宗自然村,只见青山环抱,树木葱茏,整个村落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自然风光十分秀美怡人。

    站在村口,大兴镇林业站站长杨龙三看着满目的绿色感慨不已:“过去,村里不通电,村民烤火做饭、起房盖屋都要上山砍树,村子四周变成荒山秃岭。现在,国家政策好,鼓励大家多栽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山林得到了休养生息,林子变密了,野鸡、豪猪等野生动物又回来了。”

    腊宗村的变迁,是绿春县实施林业生态建设的例证。该县用活国家好政策,深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造林直补等项目,并将任务重点向贫困村组倾斜,项目优先安排给有条件退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他们借助退耕补助增收。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县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4200公顷,兑补到户资金4650万元,其中25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获益。

    保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绿春县以天然林、退耕还林工程中生态林面积大或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为重点,把有劳动能力、认真负责且愿意从事林业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招聘成生态护林员,实现了林业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双赢”。

    腊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朱保江是生态扶贫受益者。2016年,朱保江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后,他每年可领取8000元护林员管护劳务费,家里的0.2公顷山地种上了杉木树,并享受囯家退耕还林补贴,家里养了100多只黄连鸡,年收入达2万多元。

    “过去,家里种点包谷、茶叶,一年到头的收入只有2000多元。如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好,各种扶贫政策我们都享受到了,我家的生活真的是越过越好了。”朱保江高兴地说。

    目前,绿春县共选聘生态护林员996人,受益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996户4644人。通过精准选聘生态护林员,实现344户贫困户脱贫。

     林业生态释放产业“红利”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林业产业,是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绿春县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林业产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一项项绿色可持续产业,已经成为一个个“绿色银行”,农村群众依靠林业产业鼓起了“钱袋子”。

    大黑山镇嘎处村地处半山腰,村民过去主要种植包谷、苦荞,辛苦一年到头收入仅够糊口。该村通过政策扶持,合作社带动,发展美国山核桃种植130余公顷。目前,部分山核桃已挂果,种植户也纷纷尝到了甜头。

    “荒山坡成了我们致富的‘聚宝盆’,山核桃成了‘致富果’。”卧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合斗算了一笔账,山核桃初挂果单株产量10公斤,3年后进入盛果期,产量可达15公斤,按目前的市场价格,每0.067公顷山核桃可卖8000元,贫困户可脱贫致富。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绿春是茶叶生产县,但一直以来“小、散、弱”的生产格局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导致茶产业集中度低,脱贫带动力小。

    “云抗10号平均亩产值比老品种翻了一番,而且采摘期长,后期进入深加工选择性大。”马鹿塘茶厂负责人朱永成从1986年开始种植茶叶,去年茶厂总产量达26吨,仅5吨春茶就收入40万元,带动71户贫困户增收。“县里实施茶叶提质增效,瞄准市场选育的茶叶新品种,我们迎来了新的生机。”

    让林业资源释放产业“红利”,使更多的贫困群众从生态扶贫中得到实惠。

    绿春县林业局制定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扶贫、生态扶贫、农村清洁能源扶贫、督查调研4项行业扶贫责任清单,努力实现荒山增绿、农民增收。去年以来,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计划实施县级层面营林生产4660余公顷,同时,针对贫困户开展橡胶林下魔芋种植、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等内容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3000多贫困人口受益。

    绿色发展,风帆正扬。按照规划,到2020年,绿春县高效绿色产业将达到93330公顷以上,绿色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全县正积极推进林业生态扶贫战略,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记者曹松林)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