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庆安会馆:家门口的世界遗产
  • 庆安会馆:家门口的世界遗产

    时间:2019-10-10 09:54:55  来源:  作者:

    庆安会馆 记者张培坚摄

    庆安会馆 记者张培坚摄

    三江口东岸,独门独户的庆安会馆,是个容易被遗忘的存在。但它的地位很难被忽略——2014年6月,庆安会馆作为中国大运河(宁波段)的重要遗存,很荣幸地搭上“顺风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严格说来,庆安会馆是宁波人当之无愧、家门口的世界遗产。

    沿街的宫门而今看来依然是过于高大了,以至于需要久久仰起头才能勉强看清一溜水磨青砖墙顶密密匝匝的雕刻,依稀辨认出门楣正中,陷落在八仙、三星、九老和各式戏曲人物故事砖雕中间的一块“双龙戏珠”御牌形直匾,以及上面的“天后宫”三个贴金砖刻大字。

    庆安会馆,落成于1853年,寓“海不扬波,庆兮安澜”意,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宫馆合一”的建筑。作为会馆的它,是当年甬埠行驶北洋的舶商航工聚会、娱乐、办公、议事的“北号会馆”;作为浙江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天后宫的它,又是祭祀妈祖的神殿,是数百年来浙闽两地海洋贸易昌盛的历史见证。

    凡踏入庆安会馆的人,很少不被它的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所震撼。清中后期,传统建筑装饰工艺已臻巅峰,我们有幸在同一个空间,看到了宁波匠人的砖雕、石雕、朱金漆木雕“三雕”合璧,也看到了庆安会馆建筑的“三绝”:龙凤石柱、砖雕宫门和戏台木藻井。

    从宫门到仪门,是中轴线的第一进。宫门为三开间双卷棚硬山顶,内侧做成假二层,门额用砖雕和仿木砖雕斗拱装饰,门内鸳鸯式卷棚顶下饰悬空木雕花篮,明间抬梁均有雕饰。

    第二进是从仪门、前戏台、前厢房到大殿。仪门一带木构部分曾于上世纪60年代被毁,仅剩石作维持原状,现已根据1953年南京工学院测绘图恢复。前戏台为歇山顶,顶部双龙吞脊,中饰砖雕“奎”星;内顶藻井为穹隆式结构,俗称“鸡笼顶”,16条斜昂螺旋式盘索至宝镜接顶,传说有聚声的效果。

    大殿,最是琳琅满目。高耸雄伟的大木构为甬上罕见,殿前一对高浮雕和镂空造结合的蟠龙石雕和一对凤凰牡丹石柱堪称精华,柱高4米有余,盘龙须眉怒张,周身云雾翻腾,凤凰半露柱外,中间是盛开的牡丹。石柱两边的墙面上各镶嵌梅园石浅刻条屏“西湖十景”,与龙凤石柱形成了粗狂与细腻,动与静相和谐的韵律之美。

    后戏台、厢房与后殿构成第三进。据老人们说,整座建筑造价,不下万金。

    事实上,宁波庆安会馆的区位意义远高于其在建筑学上的意义。作为中国大运河南端入海口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的宁波市中心,似乎也只剩下一座庆安会馆,作为宁波城在河海联运史上曾经辉煌的证明。

    2001年6月,庆安会馆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并根据其建筑原貌和以展示妈祖文化为主的功能定位,辟为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现馆内主要设有《妈祖祭祀场景展示》《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等基本陈列以及《中国·宁波船史展》《宁波妈祖文化与会馆文化》专题陈列,常有各种临展和文化惠民活动。

    宁波晚报记者顾嘉懿 通讯员丁洁雯

    关键词:庆安会馆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