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金华野生蘑菇进入快速繁殖期 莫让中毒悲剧重演
  • 金华野生蘑菇进入快速繁殖期 莫让中毒悲剧重演

    时间:2017-06-14 10:59:00  来源:  作者:

    本周金华入梅,随着闷热的天气和充沛的雨水,一种剧毒的“杀手”也开始变得随处可见。公园草地上、山上树丛中,野生蘑菇都如雨后春笋般,迎来了快速繁殖期,其中有不少都是有毒的。

    据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科科长申屠平平介绍,近3年来,我省11个地市均有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事件发生,其中温州永嘉、金华永康、杭州临安等都报告有死亡病例。所以,美味的蘑菇也可能是杀手,千万不要以侥幸心理采食,

    之前,我市发生的两例死亡事件分别是:2016年7月2日,浦江一名老百姓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是毒蘑菇中毒,诱发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2015年7月15晚至16日凌晨,永康市一对夫妇因毒蘑菇中毒抢救无效,先后死亡。

    从全省的情况来看,我省发生的几例中毒事件,主要由两类蘑菇毒素引起:一类是能引起肝肾毒性的多肽类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等蘑菇毒素,一类是能引起胃肠炎毒性的蘑菇毒素。

    前者是最致命的蘑菇毒素,误食1至3朵新鲜野生蘑菇就有可能引起成人死亡。在去年温州永嘉导致6人死亡的野蘑菇中毒事件中,就检测出鹅膏毒肽蘑菇毒素。这类毒素主要存在于鹅膏菌、褐鳞伞和盔孢伞菌中。目前,在我省的杭州市区和周边的临安、温州的永嘉等地,已发现此类剧毒蘑菇。该毒素特点为高毒性、高死亡率、无特效药、临床诊断和治疗难、生物样本理化鉴定难等,如误食鹅膏菌或者褐鳞伞50g(1至3朵新鲜野生蘑菇)就有可能引起成人死亡。由于该毒素易与内脏器官结合,很难从生物样本中鉴定毒素的存在,即使是用现有最灵敏的仪器,在48小时后,也无法从血或者尿等生物样本中检测到此类毒素。因此,为了及时发现,市民即使是食用通过正规途径获得的野生菌时,最好也能留下图片资料或者食物样本,以便于及时鉴定,避免延误诊疗时机。

    后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引起中毒的野生菌主要为石灰菌、粘盖环柄菇或铅绿褶菇等。近三年省内也多有发生中毒事件。

    既然人人都知道,吃有毒蘑菇会中毒,那为什么还会有人中招呢?据疾控部门统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误食与无毒蘑菇形态相似的有毒野生菌,这是历年来蘑菇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二是野生菌及所含毒素的变异。以往毒素含量较低的被认为可食用的野生菌,由于某个时间段因生长环境的差异,毒素含量突然增高而导致中毒,如去年导致温州永嘉6人死亡的野生菌,死者往年也有食用,以前吃都没事,这次却出了问题。三是采摘和食用混杂在一起的多种野生菌。四是每个人体质有差异,有些人吃了没事的,另外一些人会中毒。即使是已经驯化成为人工养殖且商品化的野生菌、或者被公认的可食用的野生菌,也可能含某种毒素,此类毒素存在个体差异,会导致部分不耐受人群中毒。如青头菌,肠胃不好的人群食用后容易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某些牛肝菌或者鸡纵菌对部分人群会引起头痛、虚汗甚至幻觉等症状。五是饮食习惯方面,有些人烧牛肝菌的时候没有炒熟,或者没有焯水以减毒引起了中毒;还有人喝酒加速毒素溶出与吸收,导致毛头鬼笔和墨汁鬼笔等蘑菇毒素中毒等。

    因此,市疾控中心在毒蘑菇中毒高发季之前,再次提醒广大老百姓,做好野生菌中毒的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禁食自行采摘、来历不明或未经驯化的野生菌,同时应谨慎食用用小贩零售的野生菌(因为,即使是可食用的野生菌品种,在野外环境中成长,也可能含有未知的毒素。)。食用野生菌时切勿与酒精饮料同时食用。同时,尽可能在食用前拍张照片、或留一点实物样本,万一发生中毒,可以快速鉴定和及时治疗。

    如有人在食用野生菌后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等胃肠炎型症状,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精神幻觉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在等待送医诊治时,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保存呕吐物、剩余食物和毒蘑菇等样本,并保存食用24小时或48小时内的尿液以便毒物鉴定。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