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提前71秒发出警报 浙大校友成功预警九寨沟地震
  • 提前71秒发出警报 浙大校友成功预警九寨沟地震

    时间:2017-08-12 10:36:00  来源:  作者:

    有研究已经表明,人们如果能在地震波到达时提前3秒收到警报,伤亡人数可降低14%;提前10秒获得警报,伤亡人数可减少39%;提前20秒,伤亡人数可降低63%。

    而在8月8日晚发生在四川阿坝县九寨沟的7.0级地震中,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成都市高新区减灾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能源系毕业生王暾及其团队研发的ICL地震预警系统,成功提前71秒通过手机及专用终端为成都市发出预警信息,提前40秒通过汶川县电视台发出预警, 提前19秒为甘肃陇南市发出预警。而这次预报,其实已经是这套系统第38次成功预警我国的破坏性地震。

    提前71秒发出警报 浙大校友成功预警九寨沟地震

    地震预警有多大作用?

    很多人也许会有疑问,只能提前几秒到几十秒的地震预警,到底能有多大作用?大家可别小瞧了这短短几十秒。

    假设自己在成都第一时间看到这则预警推送,那么在迅速反应的前提下,1分钟是可以从2楼通过走楼梯迅速冲到居民楼前的空地上的。

    当然,如果你在第一时间看到这则信息并迅速躲到厕所的反应时间是相对充裕的,经测试为5~7秒左右。这也是为何微博有不少网友在感慨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那么,提前71秒发出预警的ICL地震预警系统,是如何运作,与地震波赛跑的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这套由中国“出品”的ICL地震预警系统吧。

    ICL地震预警系统

    这次在九寨沟7.0级地震中发挥效用的ICL地震预警系统,是由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成都市高新区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及其团队研发,并与四川阿坝州防震减灾局联合建立的一整套体系。

    而2008年的汶川地震,就是这个出生在四川省达州市的力学和物理学博士开始研发ICL地震预警系统的契机。ICL是Institute of Care-life(关爱生命组织)的缩写,透过它的英文名,不难理解其蕴含的重要意义。

    ICL地震预警系统分为地震监测,预警信息分析和处理,预警信息发布,以及预警信息接收和应用4个环节。大致包含了如下几个部分:地震监测仪器、数据收集与计算中心、发布预警的各种途径,可接受预警信号的行业/个人终端。

    在地震发生时,它能够利用地震危险区域布设的高密度台网对震源进行监测,进而通过检测仪将检测到的关键信息发送至预警中心畸形分析处理,然后预警中心再通过各种信息接收终端发布预警信息给用户,最终用户接收信息并进行避险。

    提前71秒发出警报 浙大校友成功预警九寨沟地震

    最值得注意的是,该预警系统已经实现了通过智能手机、广播电视、微博、地震预警信息接收服务器等同步实时发布预警信息,这也使得我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技术能力的国家。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覆盖31个省区,220万平方公里,覆盖6.6亿人口的地震预警网络, 主要分布在南北地震带、华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新疆西北部。覆盖了中国地震预警一线区90%的面积。

    提前71秒发出警报 浙大校友成功预警九寨沟地震

    ICL地震预警系统由成都市高新区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及其团队研发,而人送绰号“王大胆”的王暾所长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浙大学子。

    王暾所长与这套系统背后的故事也是十分精彩。

    与地震赛跑之人:浙大校友王暾

    提前71秒发出警报 浙大校友成功预警九寨沟地震

    研发这套预警系统的王暾,实际上是位不折不扣的浙大学子。1991年,他进入浙江大学低温专业进行本科学习,1995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后相继在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进入奥地利科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王暾正在奥地利科学院从事理论物理博士后工作。看到地震造成的惨重伤亡,王暾想:“有没有办法可以提前一些时间发出地震预警,哪怕只提前十几秒钟,能让人们获得更多的逃生机会,减少人员伤亡”。

    这个想法让他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这种地震预警装置,“我就想能不能自己来做一个”。

    一个月后,王暾带着从亲朋好友那里筹集的300多万元资金,带着“非进入这个领域不可的决心”,开始在成都创业。他去人才市场“挖”了7个人,一起研发地震预警器,并注册成立了公司,专攻地震预警。

    同事给他取了名字叫“王大胆”。因为拿着力学和理论物理两个博士学位的王暾,干起了地震预警这个跟自己专业不相干的研究项目。

    “地震预警就是打时间差这张牌。”王暾打比方说。他解释说,地震预警是在震中发生地震后,地震波传到各地之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

    他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跟地震赛跑,跑得越快,他的研究项目就越有价值。

    自2011年9月开始服务至今,ICL地震预警系统已连续成功预警38次破坏性地震,无误报、漏报。其关键技术指标已领先全球,并通过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持续改进技术系统,努力控制误报的发生。

    别看现在系统如此成熟,在创业之初,轻微的抖动都会让报警器发出警报。而且,当时人们对地震预警“不感冒”,就连插在仪器上收集数据的U盘都会被人拔走。

    类似非技术性的“拦路虎”差点让这一项“伟大”的技术夭折。比如,有一次,他带着团队去汶川布点,路上连加油的钱都没有了。最窘迫的时候,公司账户上只剩下1.4元,团队成员不得不拿出自己的积蓄来维持公司生存。

    好在,幸运的是,就在他觉得快要山穷水尽时,救命稻草出现了。由于研究成果初具雏形,之前向成都高新区申请的20万元扶持资金在这时到账。第二年春天,科技部的专项资金陆续到位。2011年,王暾团队得到了300余万元的资金支持,情况才慢慢好了起来。

    如今,ICL地震预警系统正常工作,王暾仍旧繁忙。他从不回避质疑和争议,一边竭尽全力通过媒介进行科普,向人们解释“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的区别,一边以实际成果对公众进行回应。2009年,他所研发的ICL地震预警技术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多项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了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水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