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金华一块桥板上有刻字 原是唐代长沙太守墓碑
  • 金华一块桥板上有刻字 原是唐代长沙太守墓碑

    时间:2017-08-21 09:58:00  来源:  作者:

    金华一块桥板上有刻字 原是唐代长沙太守墓碑

    昨天,金华兰溪当地的文史爱好者给本报记者发来了一个信息:兰溪市兰江街道莲塘岗行政村上徐自然村,发现了一块墓碑,墓碑主人为唐代长沙郡太守徐仲英,而且,这块墓碑是明代所立的。

    长沙郡,也就是在今天的湖南。唐代长沙郡太守的墓碑,为何出现在兰溪,而且还是明代立的墓碑?这里面有何历史渊源?

    门前溪一块桥板

    原来是太守墓碑

    半个月前,莲塘岗村因撰写《乡愁莲塘》,组织人员对村中历史遗存进行调查。

    调查的过程中,有村民反映,该村门前溪的桥板是过去徐氏先祖的墓碑。既然是祖先的墓碑,村里很重视,用水泥浇筑了一座溪桥,替换了这块墓碑,将它抬到村中祠堂,保护了起来。

    该墓碑为青石质地,高1.9米,宽0.82米,厚0.13米,呈现“梯形首”的形状。

    村里请来文化人士一看,碑文一共有44个字,为三行楷书。从右至左分别为:赐进士中大夫南京太仆寺卿裔孙应百拜立,有唐长沙郡太守徐公墓,明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十二月既望。

    上徐村都是姓徐,这44个字传递出的历史信息不少:“裔孙应”也就是徐应,在明朝时立了这块墓碑,那么徐公是谁?

    曾跟随李光弼

    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查阅上徐村《卧峰徐氏宗谱》,里面有宋代时的朝议郎徐渊所撰的《东海唐长沙郡守公传》,文章记载:徐公,名壬,字仲英,生于唐乾封二年(667年),卒于唐大历十一年(776年)。葬村西北三百米左右卧牛岗东。

    徐仲英在公元692年科考登第,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抚州金溪县令,在今天的江西境内,在任上他治理严明。

    有一年,草寇陈谟夺郡掠县,当时正值盛唐时期,太平日子过久了,郡县都没有备战,各地仓皇无措,眼看就要攻到金溪县。徐仲英组织了县中壮丁,带领他们在一个叫境上的地方阻拦,打败了陈谟。

    结果,这一仗,打出了徐仲英的名气:“贼遁去,一境遂安,自此声誉大著。”当时,徐仲英的上级将他的事迹上报朝廷,皇帝升他为湖州判官。

    随后,著名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爆发。在唐代,平定安史之乱的有两大重要人物———郭子仪和李光弼,因为徐仲英才兼文武,他被李光弼选中,任参赞军务。

    就在这个岗位上,徐仲英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功绩:生擒反叛军中重要的部将安思义。

    当时,李光弼率领军队在河北常山与史思明部将安思义战于九门(今河北石家庄附近),安思义败走,李光弼乘胜追击。结果,史思明调整战略部署,与安思义合兵夹攻,李光弼被打得措手不及,在此危难关头,徐仲英带领生力军前来救援,并生擒安思义,将安思义斩首。

    平定安史之乱后,郭子仪上奏徐仲英军功,朝廷升他为长沙郡太守,赐金帛各五百。

    此外,这块墓碑则是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徐氏裔孙徐应重立。徐应是兰江街道登胜村人,与上徐徐氏同宗,两村相隔不远。

    徐应从小敏记博学。嘉靖十六年(1537年)中乡举,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授直隶常州府推官,州有寇患,他出计谋平定,上下都很敬服。后来,他擢升礼科给事中。当时,有道士建议修宫,需要耗费银两以万计,徐应上奏反驳,皇帝听他奏得有理,遂停止修宫。

    后来,徐应最后担任了南京太仆寺卿,修理马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