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 港媒:調整比例重要 增加供應更重要
  • 港媒:調整比例重要 增加供應更重要

    时间:2018-12-22 17:35:11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

    香港新聞網12月22日電 香港《商報》22日發表題為“調整比例重要 增加供應更重要”的文章,全文如下:

    政府昨公布《長遠房屋策略》2018年周年進度報告,調整未來十年的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由過去一直採用的“六四比”改為“七三比”,此外並因應家庭住戶數目的趨勢,下調期內總房屋需求,將供應目標減少1萬個至45萬個單位。運房局局長陳帆表示,當局會繼續以“多管齊下”的方式,推展各項短、中、長期增加土地供應的措施。的確,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固然重要,而整體地增加房屋供應則更為重要;唯有如此,才可更好滿足市民居住需要,以及提高人均居住面積及改善香港居住質素。

    本港樓價高不可攀,即使最近樓價有所回調,但仍遠高於一般可負擔水平;第三季供樓負擔比率攀至74%,遠遠高於過去十年平均的44%,足以反映當前置業上車何其困難。然而,目下最水深火熱的,乃是一眾受困公屋供應不足,以致不得不蝸居房的家庭;最新公屋輪候數字便達26.85萬宗,撇除非長者一人申請的個案亦逾15萬宗,平均輪候時間更升至5.5年,創出18年來的新高。毫無疑問,未能上樓的基層一群,乃是高樓價下的最大重災區;將更多土地撥作公營房屋用,便針對回應了相關剛性房屋需要,急民所急,這亦是推動扶貧工作,收窄貧富差距的應有大義。假若容許公屋供不應求情況惡化,輪候冊不單無法縮短,輪候時間亦勢愈來愈長,基層生活必然慘上加慘。

    或曰:公屋比例增加的代價,實意味私宅比例的減少,也就是說,豈不會進一步推高樓價?說法僅僅說對一半。因為,更多人得以入住公屋,相關需求自然會從私宅抽走,特別是上面提到的房單位;換言之,中下價樓和中小型單位的售價與租金,肯定會因此面臨下行壓力,連帶上車一族以及青年均可受惠。當然,中高價樓以至豪宅的供應減少,這對相關板塊的樓市多少產生利好作用;惟相對來說,增加公營比例既可令更多基層上樓,又可讓市民更易上車,效果堪稱一石二鳥,更好回應了港人所需。

    然而,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固然重要,但在數量上整體地增加公私營房屋供應更為重要。不是嗎?即使公營房屋比例增加了,但未來十年的公屋及綠置居供應數目仍僅料得22萬夥;對照上述公屋輪候積壓宗數,不等於說再花十年也未能完全消化嗎?也莫說,基於覓地困難,陳帆昨還不諱言指,目前當局找到的土地只能提供24.8萬個公共房屋……所以,調整比例只屬治標,增加供應才能真正治本,為理順樓市帶來長治久安之效。如此的話,就算私宅比例減少,只要數量得以增加,又哪來擔心價格不跌反升呢?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即將發表最終報告,將為本港短中長期的拓地安排給出一錘定音答案。消息透露,多個土地選項均獲大多數市民的支持認同;另外民調反映,大多數市民贊成在維港以外及東大嶼填海。畢竟,巧婦難為無“地”之炊,還冀社會各界能以理性、務實的態度看待土地供應,從而一起解決本港愈住愈貴、細、擠的問題。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