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国际要闻 > 吕凤鼎:“形势比人强”,美日参与“一带一路”是踏实求效果
  • 吕凤鼎:“形势比人强”,美日参与“一带一路”是踏实求效果

    时间:2017-05-24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作者:李德意

    【摘要】在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美日等国在最后阶段决定参会的举动备受关注。中央外事办公室原副主任、前中国驻瑞典大使、SRCA中小企业发展联盟名誉会长吕凤鼎在“一带一路”专业者服务论坛上接受人民日报国策说工作室采访时表示,“形势比人强”,面对能给本国带来踏踏实实收益的项目,美日自然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四年来,“一带一路”计划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运营和丝路基金顺利组建,一大批重大项目付诸实施,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全面展开、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正式签署、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目前中国已与4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积极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吕凤鼎用了两个字:“多”和“实”。

    从数量上看,共有47家央企与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建项目1676个;与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和区域运输协定达130多个;合作领域涉及铁路、公路、海运、航空、和邮政等多个方面。

    至于“实”,吕凤鼎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条件、环境和法律体系各有不同,但这一千多个项目项目有个共同特点:实事求是、追求实际效果。

    那么,什么才是踏踏实实给沿线国家带来收益的项目?

    细看参与“一带一路”计划的国家,既有新加坡、卡塔尔、阿联酋等16个人均GDP超4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也有27个人均GDP尚不足2000美元的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决定了沿线国家的合作不同“兴趣点”。亿赞普大数据分析发现,对“一带一路”反响最热烈的区域是东南亚,最期待和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而欧洲最关注的是中国的海外投资。

    “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带来就业和投资机会,帮助沿线国家选择有比较优势的项目来发展经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始阶段,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仅去年一年,我国海外基建项目1/2分布就在“一带一路”沿线,中企新接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达1260.3亿美元。“走出去”的企业也广泛涉及电力工程建设、房屋建设、交通运输建设、石油化工、通讯工程建设等多个基建领域。同样,开行1500多列的“中欧班列”,相比空运节省20%的成本,相比海运节省约20天的时间,铺平跨境丝路,促进与中东欧国家的商贸往来。

    对此,吕凤鼎评价说,“一带一路”项目带来的巨大商机,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等理念,决定了我们能够给参与合作的沿线国家带来实际收益,这决定了“一带一路”计划从只是中国周边国家关心的倡议,成为各国都需要考虑是否参与合作的重要选择。在会议的最后阶段,美日等国纷纷派代表参加,并且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形势比人强”。

    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合作,中国希望做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在吕凤鼎看来,民心相通是软实力,也是衡量“一带一路”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

    “民心相通是相互理解、信任和欣赏,以及相互增加亲切感的过程。”根据他的经验,从事外交工作,最重要的理念就是要交朋友。“只有真诚地把中国的情况,清楚详细地介绍给外国朋友,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不交朋友的外交,很难取得卓越的成绩和效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