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原油期货 > 开展符合实体经济需要的产品和业务创新
  • 开展符合实体经济需要的产品和业务创新

    时间:2017-05-06 10:53:50  来源:  作者:

    第十一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将于2017年4月22日-23日在杭州黄龙饭店召开。本届论坛将以“大融合•大数据•大市场”为主题,围绕大宗商品、期权、场外衍生品、资产管理等服务国民经济的业务领域,深入探讨大宗商品市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价格变化新特点,探索在金融业融合发展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面对创新驱动经济新动能下实体企业及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风险管理需求,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如何通过风险管理新工具、新模式的组合与应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新思路。

    期货市场的诞生源于实体贸易商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需要,期货行业的创新发展也应根植于实体经济的需求,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期货市场作为专业的风险管理市场、价格发现市场,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联系日益加深。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应当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方向,始终要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不能脱离实体经济需要搞创新。期货行业要紧紧抓住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发现需求、分析需求和匹配需求,开展符合实体经济需要的产品和业务创新。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将成为重点任务。期货市场本身也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好满足实体经济需要的法规、制度、产品和服务。我们应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发展方向,以服务好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充分认识期货市场的功能,努力建设一个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程度相匹配,与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需求相适应,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期货衍生品市场。目前来看,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回升,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步成果,但也可能形成较强的通胀预期,由此带来的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不容小觑。豆粕、白糖期权的上市为产业客户提供了新的风险管理工具,但如何有效利用和推广成为关键。机构融合加深、工具日趋完备、大数据技术应用方式不断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推进。期货行业应勇于担当,有所作为,切实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力争进一步利用场外衍生品、资产管理业务服务经济转型中的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需求,在获取定价权、提升实体企业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并推动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