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全国学生运动会:申城学子双丰收 获得133枚奖牌
  • 全国学生运动会:申城学子双丰收 获得133枚奖牌

    时间:2017-09-26 16:01:52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文/龚洁芸

    日前,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在杭州落下帷幕。在本届盛会中,上海代表团共有384名学子参与了全部的比赛,收获了53金、42银、38铜的好成绩,总计获得了133枚奖牌。

    许多登上领奖台的选手既有实力又是学霸,且多才多艺,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给了申城学子展示、交流的舞台。

    在各方支持下,申城学子不仅收获了运动成绩,更集中展现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赛场上频现“学霸运动员”

    全国学生运动会上,多的是争金夺银的体坛骄子,更不乏全面发展的“学霸级”人物。

    冠军从校园中走来,上海的学校体育,越来越呈现出喜人的形势。

    女子甲组400米混合泳冠军,女子甲组200米混合泳冠军,女子甲组200米自由泳冠军,在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大学组游泳比赛中,来自交通大学的赵嘉乐一个人收获了3枚金牌!在学习的比拼中,她也是一位“冠军”:英语六级530多分,第二专业法学,保送交通大学研究生,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交通大学女“学霸”。

    这是她三次参加全国学生运动会以来,首次在个人单项上站上领奖台。“能够实现个人的突破,离不开朱颖文老师的认真与负责。在平时她对每个队员都很关心,训练、比赛计划因人而异,会根据每一名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制定不一样的计划要求,教会了我们比赛的技巧和战术。这次的200米自由泳,我就严格按照她的战术来执行,最终不仅夺得金牌,还突破了自己的最好成绩。”

    从运动员到大学体育老师、交通大学游泳队主教练,曾经是游泳世界冠军朱颖文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型。“在运动员时代更讲究的是国家荣誉感,现在当了大学老师就要求自己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任。”朱颖文要求校游泳队的学生不仅在赛场上要拿冠军,在学习中也要拿冠军,同时还要学会做人。“既然选择来到了交通大学,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责任,我就会全心全意地带队,为学生的成长服务。通过这次全国学生运动会,同学们不仅收获了成绩,更收获了信心与美好回忆。”

    作为一名学生运动员,赵嘉乐认识到学习和训练都很重要,虽然训练十分辛苦,但还是可以兼顾到学习。“在平时学习压力大的时候,训练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对头脑的一种放松。两件事如果都能用心努力的去做的话,完全不存在矛盾。”在训练场上,她每次用心地完成教练布置的计划,努力达到教练的要求,训练之余她会抓紧一切时间认真学习,及时复习功课,完成学习的一个又一个目标。“训练是体力运动,学习是头脑运动,两者之间是可以平衡好的。”今年开学升大四的赵嘉乐所读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但她对法学很感兴趣,并成功通过二专的优秀学习成绩保送交大法学专业研究生。赵嘉乐希望在读研究生时继续保持边学习,边游泳的状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代表上海参加下一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在这次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游泳中学组的赛场上,来自上海晋元高级中学的李彭卓尔一举打破了4项赛会纪录,为上海队夺得了4金1银的成绩,同时他还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成为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李彭卓尔表示,自己平时在游泳训练之余就会抓紧时间进行学习,对于学习与训练的效率掌握得很好。

    无论是赵嘉乐还是李鹏卓尔,他们的身上都折射出了在市教委科学育人、全面发展的举措下,上海的学子正在全面发展,上海的学子不仅追逐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同时也在德、智、体、美上得到了全面发展,爱体育的读书人正在层出不穷,并不断在不同的舞台上展示自我。

    课改拓宽申城体育课堂

    参与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的上海中学生女足代表队一出征就备受关注。9月3日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上海代表团名誉团长翁铁慧一行代表团领导专程赶赴杭州学军中学,亲切慰问在那里备战此次比赛的小女足队员们。上海中学生女足代表队平均年龄比其他队伍小了3-4岁,但“以小打大”的她们展现了独有的自信与拼搏精神,通过战术与配合“以智取胜”夺得冠军,为上海代表团完成了连续两届蝉联全国学生运动会中学组女足冠军的这一殊荣。

    这一殊荣也是近年来上海校园体育高速发展的缩影。从2012年起,上海17所高中体育课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变脸”――打破传统年级、班级界限,按专项开课、按兴趣编班、按水平分层、实行小班化教学。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逐步推进,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并以此为牵引,将体育课程改革的触角向幼儿园、小学、初中延伸,倒逼大学体育课进行改革。2015年,高中体育课专项化扩大了试点范围,经学校和区县申报,21所高中成为第二批专项化试点学校,市教委为新增的21所试点高中配备体能教室,实现体能教学与技能教学的同步发展。目前,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在全市16个区112所高中开展试点,试点高中的选择涵盖了各种类型和不同体育基础条件的学校,保证试点的经验有利于推广。

    如今,上海的体育课堂变化了,“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学生们喜欢体育运动,也爱上了体育课。体育育人的价值随即展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升。一代代体育教育者和所有家长最为期待的,正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中发生。来自曹杨二中的2015届毕业生王子瑜被北京大学录取。作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的首届试点学生,高一时,爱踢球的王子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足球专项。“过去,两个班一起上体育课,自由活动时,愿意踢球的只有五六个人,根本踢不起来。”王子瑜说,体育专项化改革后就不一样了,有着共同运动爱好的学生体育课上一起接受足球训练和参加比赛,很开心。

    随着上海体育课改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体育传统校形成了“一条龙”的布局,给热爱体育的学生搭建了从小到大学习体育、不断提升的渠道。或许谁都不会想到,为上海夺得本次全国学生运动会中学男子团体冠军成员之一的彭浩曾经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学子,但得益于上海市教委将乒乓球从小学到大学形成了“一条龙”的传统校布局,这才让他不仅通过乒乓球锻炼好了身体,还在本次全国学生运动会上站上了最高的领奖台,为上海争得了荣誉。

    据彭浩介绍,小时候体弱多病的他在父母的鼓励下,来到了杨泰小学学习,这是一所乒乓球传统学校。他在杨泰小学一边学习,一边练习乒乓球。渐渐的,他的身体不再经常生病了,乒乓球水平也越来越高。在小学升初中时,他就选择进入了友谊中学这一所具有乒乓球传统特色的初中。在友谊中学期间,他不仅乒乓球技术越来越好,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现在就读于上大附中的他,已经成为了校队的主力,通过选拔参加了本次全国学生运动会中学组乒乓球的比赛。夺冠后的彭浩高兴地说:“很荣幸第一次参加全国学生运动会就能拿到团体金牌,很感谢学校和教练员能给予我这个机会能够代表上海来到杭州参加比赛,通过比赛我不仅收获了成绩,还收获了一段美好、珍贵的中学回忆。”

    2016年底,上海市召开了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会议就实施 《上海市体教结合促进计划(2016-2020年)》 作出部署,提出了工作发展目标:到2020年,本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高,青少年体育活动蓬勃开展,青少年体育组织规模进一步扩大,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明显改善,青少年体育指导人员队伍显著扩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体教结合促进机制更加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学校体育综合改革新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体教结合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多方资源的整合,上海热爱体育的学生有了更多机会参与体育运动,并在不同的舞台上展示自我。上海市教委自启动“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以来,大力推进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体育学科在全面育人中的功能和价值。

    “健康第一”带动理念变化

    随着上海市教委持续发展校园体育,积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越来越多的家长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变化。在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中,有数百名家长来到现场观看比赛,现场感受孩子们在赛场上的成长。比如,此次来观战中学女足比赛的家长有40多位,当孩子们在阳光明媚的绿茵场上奋勇拼搏时,坐在观众席上观战助威的女足家长们就变成了一道耀眼的“风景线”。

    在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中学女足赛场上,上海中学女足队的家长们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家长球迷后援团”,当孩子们在绿茵场上并肩作战时,她们成为了场边的“第十二人”。据悉,这支团队目前已经有70余位“会员”。他们打出的标语就是“同心同行,同心同向; 共同努力,勇夺第一!”这些家长们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他们在孩子的培养方面都有共同的目标。他们经常在一起聊孩子的学习与体育,彼此在生活上、事业上相互照顾。女足球员张晨茜的父亲是这一家长球迷后援团的会长,这次全国学生运动会他和孩子的母亲一起来到现场给女儿加油:“孩子的妈妈本来不看球,现在因为女儿缘故,已经被感染成资深球迷了。”这样被孩子带动成为球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赛后,他们纷纷拉出横幅合影留念,欢呼奔跑的身影不输少年。

    夺冠后,孩子们的家长欢呼雀跃。李永婷的父亲表示:“我们的孩子从小热爱足球,看到她在足球赛场上不断成长很欣慰,她通过足球运动不仅收获了成绩,还收获了健康,我十分认同这种理念。”通过这次全国学生运动会,家长们不仅看到了各级领导对孩子们的关心,同时也对市教委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形成了共识。“近年来,我发现学校培养学生的理念发生了转变,不仅仅是注重学习,还十分重视孩子的体育与健康,这次全国学生运动会就充分展示了上海学生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精神。我们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也特别感谢各方对孩子们成长的栽培!”

    在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中,上海代表团的学子们奋力拼搏,勇于争先,克服困难,不仅赢得了赛场上的成绩,更用一流的表现展现出了上海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的健康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事关亿万家庭的福祉,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根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党和国家就提出"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的明确指示。

    如今,热爱体育的学生多了,成绩好的体育苗子也多了,上海的青少年的体质,也得到了稳步提升。随着上海市教委的科学布局与多措并举,未来上海的学子必将越来越朝气蓬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