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秦启庚:编号“00001号”心理咨询师 免费辅导18年
  • 秦启庚:编号“00001号”心理咨询师 免费辅导18年

    时间:2017-09-28 15:25:04  来源:解放网  作者:朱晓芳

    晨报记者朱晓芳实习生陈丹丹

    他,72岁,头发花白,双目炯炯有神,充满真诚,说话中气十足,脸上永远洋溢着爽朗、自信的笑容。

    他,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辅导员证书编号“00001号”,从拿到证书到今天,为人做了18年心理辅导,帮助了无数人,却分文不收。

    他,就是上海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静安区教育学院的退休教授秦启庚。

    不收一分钱的心理咨询师

    秦启庚本科学的是中文,但学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两门心理学课,对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毕业后秦启庚在上海电视中专做了2年俞文钊老师的助教,之后在他门下读管理心理学硕士。

    1986年,秦启庚接触管理心理学时,并不被身边朋友所看好。当时心理学仍被不少人认为是伪科学。但秦启庚已将“兼济天下,独善其身”理念融入骨髓。“一方面,为需要的地方去播撒心理学的阳光;另一方面,自己不能被污染。”

    在国内还没有心理咨询师这个概念时,1999年3月至2000年9月,秦启庚参加了由上海市教委牵头举办的心理咨询培训班。当时,刚从国外引入学校心理课程,秦启庚参与了设计和管理,历时一年半每周三次,目的在于为开展心理咨询提供教师资源。当年,秦启庚拿到了“00001号”学校心理辅导员证书,发证单位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18年来,他为别人做了无数次的心理辅导,从不收取一分钱。秦启庚说:“很多咨询者要给我钱,甚至有人认为,心理咨询不收费就是坏了规矩,但在我眼里,帮求助者解除困惑就是‘规矩’,乐善好施就是‘规矩’。我愿意不收钱,我把它当做一个快乐的慈善事业。看到那些要掏钱的人,我往往会问一句话:‘你到我这里来问题解决了以后,你快乐了吗?’你知道吗,我有能力给你送去快乐,所以我更快乐。”

    第一个找秦启庚做心理咨询的,是一个偏科、自卑的孩子。

    18年前的一天,一对母子来到秦启庚实验室。孩子读初三了,母亲让秦启庚看孩子的作文。秦老师大赞,“这个作文水平,不是老师能教出来的”。但母亲却愁眉苦脸地说,“这孩子数学从来没及格过。”

    秦启庚给孩子做了心理健康测评,发现他焦虑、抑郁、自卑都很严重。秦启庚直接告诉孩子:“你在数学方面不可能成才,再努力也没用,文理偏科不是你想努力就能改变的。不过,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只要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还是能完成合格要求,所以要有信心,不要放弃。”

    孩子心理问题得到缓解。高中数学成绩也逐步从30分,到40分,到50分……高考孩子考入上师大哲学系,第二年成绩优秀转入上大法律系。之后,这个孩子的发展非常好,现在担任市委机关公务员。孩子的父母亲说,一辈子感谢秦教授。

    化解水火不容的父子矛盾

    有一次,秦启庚在社区做讲座,一位母亲找到了秦启庚。他的孩子因离家出走没钱去抢劫,目前在社区接受改造。如果受到3次处分就要收监,但孩子已有2次处分了。父子俩水火不容。父亲每次回家都要打骂儿子,儿子就从家中跑了出去,后来父亲也不敢回家,住在单位。如何处理父子间水火不容的关系?

    秦启庚想了一想,让母亲把父子都请来坐下,让父子面对面,保持1.2米左右的谈话距离。秦启庚先跟父亲说:“你现在是消极躲避,目的是为了儿子不坐牢。”接下来表扬他,“说明你心底里是爱儿子的,可是儿子根本感觉不到,你从心底去找一找儿子的优点。然后每天表扬儿子一次。”对儿子秦启庚则让他去找找在成长过程中父亲对他的疼爱,以后每天表扬一下父亲。

    父子俩通过互相表扬,唤起心灵、情感的碰撞,双方再自我批评,一次次敞开心扉交谈,难题终于解决。

    5个锦囊挽回欲辍学孩子

    一名高二学生,突发奇想要退学,父母的过分溺爱使其在家“一言九鼎”。学生的父亲找到秦启庚。秦启庚给出5个锦囊:“第一步,告诉你儿子,在家里他是老大,经父母深思熟虑同意他退学。第二步,问你儿子退学后这两年,他的同学都在读书,他打算怎么办?第三步,让你儿子把未来两年的准备做一份计划书。第四步,父母陪伴监督儿子做计划书。第五步,父母评估儿子的计划书,如果觉得可行,明天就去帮儿子退学。”结果第二天,孩子乖乖上学去了。

    “他为人做免费心理辅导,我们全家都支持,做善事要支持。女婿这样评价老先生:真的雷锋我没见过,但我们家的老先生就是一位活生生的雷锋。”秦启庚的夫人说道。

    最近秦启庚还接了一个科研课题,打算将经费用于资助经济困难的寒门学子,聘请学子做研究,把所有费用作为学生津贴,使学生获得有尊严的帮助,而他自己分文不拿。

    秦启庚出生于世代教书之家。母亲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幼儿师范的毕业生,爱生如子。“当我早上没有了牛奶,找不到穿的衣服,那一定是她给了她的学生。”

    对话00001号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这一行业要走专业化道路

    新闻晨报:秦老师,您在拿到心理咨询师证书、免费为人心理咨询的18年里,上海人对心理咨询的接受度和认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秦启庚:1999年,市教委举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时候,上海乃至全国还没有心理咨询师培训这个行业。当时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嘴里讲的是心理咨询,但我一直认为应该叫心理辅导。所以到最后发证的时候,是我的意见占了上风,把我们的证书名字定为学校心理辅导员。

    心理咨询师的商业培训是在市教委举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后一年,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课程都是按我们的课程来培训的。这些培训机构对心理咨询做了商业化运作,心理咨询一下子迅猛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监管,导致问题丛生。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心理学与医学两者之间的概念混淆不清,所以两者之间经常会“打架”。培训后拿到证书能不能以此为职业没有规定,是不是可以对社会做咨询,或者是只能对某些对象做咨询都没有明确规定,导致边界不清淅。

    18年过去,现在至少社会上大多数人知道有心理问题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这成为一种社会自觉。

    心理咨询师培训商业化运作得很厉害,没有规范化运作,甚至没有入学门槛,但利用了社会对心理学认识的提高,利用名校教师,搞得很红火,缺少社会监督,乱象丛生。

    新闻晨报:市教委发布的00001号学校心理辅导员证书,与后来发布的证书有什么区别?不久前劳动部门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取消了,对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

    秦启庚:发证单位不同,一个是上海市教委发证,一个是上海市劳动部门发证。劳动局发证把它批为一个合法的培训机构,而我们这个大学培训,根本不需要通过这个评估,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去评估人家的合法性的。教委培训可以说要求更高。

    后来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是劳动部门发的。这个证书取消既是好事,但同时也存在着后继的管理问题。现在把不规范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取消掉是好事,但是这个行业是朝阳行业,行业不能取消。

    这个行业如何健康的发展,我觉得不应该由社会来承担,要走专业化道路。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不应该取消,而且要大力发展,应该由专业水准的机构承担。我建议用专业化的手段,以后专门在大学里开设相应课程,培养专业人才,交给社会培养容易出现乱象。

    新闻晨报:心理催眠的原理是什么?您是否运用过这样的方式做心理咨询?

    秦启庚:催眠是一门心理咨询的技术,理论框架来自于精神分析,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但催眠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适用于暗示性比较强的。但这个在心理学里是一个非常小的咨询。学业是有专攻的,我在理论上掌握,但没有专门去学过,我也不适合去做这个工作。

    新闻晨报:可以就社会目前对心理咨询的正解、误解,做点举例和解析吗?

    秦启庚:正解,大家都认识到有问题有困惑去找心理咨询,这已形成了一个社会上的自觉。误解,很多人有问题找心理咨询,但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很多问题不能靠心理咨询解决,于是有人会对心理咨询有误解。问题不能解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这些问题本来就不是由心理学来解决的,比如说一些要用医学来解决的;还有就是当事人心理咨询时期望太高,但心里咨询有个前提,就是你要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要求,愿意去改变,但你自己不改变,就没办法了,所以可能有人对心理咨询颇有微词。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