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苹果工程师当上中学科技老师
  • 苹果工程师当上中学科技老师

    时间:2017-11-13 15:23:44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龚洁芸

    原标题:苹果工程师当上中学科技老师

    周宇(中)和学生一起探讨模型设计。赵振华摄

    不久前,2016―2017年度“未来之城”全球总决赛在美国华盛顿落下帷幕。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团队凭借“漂浮的蜂巢岛”这一创意设计作品,摘得“最佳人气奖”。这也是该赛事历史上,中国团队获得的第一个奖项。

    这支队伍的指导老师周宇,曾是苹果中国公司的经理,如今跨界成了学校的科技辅导老师,带领学生登上世界领奖台。周宇说,他这辈子有两个爱好:一是异想天开,二是挑战自我。从工程师转行科技老师,一下子圆了他的两个梦想。

    客座老师做出跨界选择

    两年前,46岁的周宇做了一个决定:从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跳槽,到建平实验中学当一名科技老师。

    起因是周宇受邀到学校上拓展课,介绍苹果经历的技术创新和变革。校园唤醒了他心底的梦想。小时候,他是个模型爱好者,年幼时还做过一架飞机模型,当他站在家乡昆明的山上,放手试飞,飞机却顺着山坳而下,不见了,他为此哭了很久。这架消失的模型飞机,成了他未了的心愿。所以当他路过学校那个设备齐全的模型实验室,驻足许久。那一次接触,他和学生交流挺多,孩子们围着问这问那,他看到的是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被学校浓厚的科创氛围深深吸引。

    但做出跳槽这样的选择,是要有足够勇气和魄力的。从知名外企管理层到一线教师,不仅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工作节奏也大不相同。但周宇就是这么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我喜欢挑战,特别是挑战从未尝试过的事情。做老师,我没有经验,但是我有热情。”

    最重要是激发孩子兴趣

    刚到学校那会儿,周宇也很担心:这般跨界,自己能适应吗?没想到,周宇很快上手。当年在企业,他搞的是研发;到这里带模型队,一样需要动脑动手。他在企业带领团队的专业背景,更让他在指导“未来之城”竞赛项目和STEM课程时得心应手。

    “其实除了内容不同,在企业带团队和在学校带科创团队的核心理念都异曲同工,那就是项目管理和方法论。”周宇说,“未来之城”的建成,事实上就是STEM课程成果的体现。项目横跨工程、技术、数学、艺术等学科,也考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表达能力。周宇说,一座“未来之城”看起来只是建模型,但也需要有关城市经济、人口结构、人文教育、能源交通等知识和底蕴。就像是外企跨部门合作,这个项目中每个小组各司其职,从计划、分工到最后的成形,一套流程下来,就是外企的一个项目实施。而和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等各个学科老师的跨学科紧密合作,也与他当年项目的跨部门合作非常相似。当然,周宇也会困惑,“在企业里带团队,只要有激励机制和规章制度就可以了,但是现在的队伍是孩子们,光给压力肯定不行,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兴趣,有兴趣了,自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校长李百艳说,周老师能成功转行,是因为两大特长:一是自己喜欢动手,是一位科创好手;二是真心喜欢孩子,全身心投入。

    学生爱他的“不寻常”

    刚改行那会儿,周宇曾这样想象全新的生活:当了老师,终于可以不再全国各地连着出差,每天能正常上下班。但是没想到,这过去的两年,加班成了家常便饭。特别是比赛之前,和孩子们一起日夜奋战,也成为他的日常。

    如何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周宇有自己的优势。周宇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故事,孩子们喜欢这个“不走寻常路”的指导老师。学生张铭苏说:“周老师不是传统的老师,他有很多创意和想法,出人意料。”周宇说,他最害怕的,就是孩子们把书“读死”。大多数问题的解决,都来自于科学实践的结果,这些思维创新和思路拓展,都来自于课本外的火花。“在企业待得长了,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周宇说,“相比知识,我更愿意把自主管理、团队分工的实践经验教给孩子。”这些,都是科学创造必备的素养。

    有人问他:从一个部门经理到现在的“孩子王”;放着高收入不要,却拿着降低的薪水,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吗?周宇却乐此不疲:“我的人生又多了一次成功的挑战,不是吗?”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