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上海比较试验25款主流品牌扫地机器人 性能好的,除尘能力高达94.9%
  • 上海比较试验25款主流品牌扫地机器人 性能好的,除尘能力高达94.9%

    时间:2017-11-14 15:29:41  来源:中新网上海  作者: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3日电(记者 陈静)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电器走进了消费者的生活。近年来,智能扫地机器人正在成为家庭地面清洁的好帮手,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目前市场上智能扫地机器人品牌层出不穷,价格差异明显,宣传各有特色,往往令消费者眼花缭乱而无从选择。记者13日获悉,近期上海市消保委对申城流通领域销售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开展了比较试验。整体来看,22件样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规划式清扫、带滚刷且吸尘口宽的样品表现更好。

      据介绍,本次比较试验主要通过线上综合电商平台以及线下大型百货商场和家电卖场等渠道购买了25件智能扫地机器人样品,包括线上17件,线下8件,涉及包括iRobot、科沃斯、戴森、米家等在内的25个品牌,价格在1088元至7999元不等,基本涵盖了市场上的主流品牌及型号。

      本次试验参照国内和国外相关标准的测试方法,对25件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能力(硬地板除尘能力和边角除尘能力)、规划能力(覆盖率)、单次充电有效清洁面积、灵活行走(防跌落能力、越障能力和通过能力等)、环保特性(噪音和灰尘排放)进行了测试。由于在试验过程中有3件样品因故障等原因而无法完成全部测试项目,本次试验仅对22件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基本用途是清扫地面,因此清洁能力是其主要性能体现。结果显示,22件样品的硬地板除尘能力最高达94.9%,最低仅为22.8%。规划式清扫、带滚刷、吸尘口较宽的样品硬地板除尘能力较高。22件样品的边角除尘能力最高达88.9%,最低仅为14.5%。带边刷且边刷与吸尘口距离适中、有边缘清扫或沿墙清扫等工作模式的样品边角除尘能力较高。

      规划能力是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水平的一种体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能力。结果显示,22件样品的覆盖率最高达90.4%,最低仅为37.4%。规划能力强的样品多为通过导航定位、构建地图、规划线路进而覆盖到更大的区域,因此对于桌、椅等物品的下方或家电的后方可以进行深入清扫;而规划能力弱的样品多数无法记录已经清扫过的区域,遇到障碍物容易随机弹开,因此难以深入桌、椅等物品的下方或家电的后方等。

      关于单次充电有效清洁面积,由于智能扫地机器人一般需要较长的充电时间,因此消费者普遍期望充满电后的智能扫地机器人能够尽可能清扫到更多的面积,以便一次性完成对整个房间的清洁。结果显示,20件样品的单次充电有效清洁面积最高达97.6m2,最低仅20.2m2。电池容量大、运行能耗低、规划合理的样品单次充电有效清洁面积较高。

      在现实生活中,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往往较为复杂,比如可能存在楼梯台阶、房间移门门槛、椅子下方较窄或存在地面横撑的空间、沙发或茶几下方较低的空间等,因此本次试验测试了样品的防跌落能力、门槛越障能力、圆形物越障能力、最低通道通过能力、最窄通道通过能力,以反映智能扫地机器人的灵活行走水平。

      结果显示,在8mm门槛处,21件样品一次性通过,1件样品卡住;在13mm门槛处,8件样品一次性通过,1件样品不通过,6件样品卡住;在直径15mm圆形障碍物处,1件样品一次性通过,10件样品不通过,9件样品卡住;在直径22mm圆形障碍物处,1件样品一次性通过,18件样品不通过,2件样品卡住。

      智能扫地机器人在运行时需要电机运转以驱动行走和吸尘,因此不免会产生噪音,测试显示22件样品在运行时本身发出的噪音在60.2-77.5分贝之间。

      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消费提示,消费者可依据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智能扫地机器人。一般来说,规划式清扫、带滚刷且吸尘口宽的智能扫地机器人清洁能力较强。

      为了更有效地吸尘而又避免对智能扫地机器人或其他物品造成损坏,消费者在使用智能扫地机器人前应先整理房间,如将地面上不宜被吸起的小物件、容易缠绕的绳或线、被触碰后易翻倒的物体等移至扫地机人不会接触到的地方,在需要保护的物品前放置隔离栏(如虚拟墙等)。

      消费者在日常使用时应注重对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清洁和维护。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