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落叶不扫”成美景 观赏最好的时段预计要到本月底
  • “落叶不扫”成美景 观赏最好的时段预计要到本月底

    时间:2017-11-17 15:12:18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陈玺撼

    15日,上海今年公布的29条落叶景观道路中,有9条率先开始实施“落叶不扫”。让街区更加适合漫步,这是“落叶不扫”的美好初衷,实际效果如何?记者实地探访。

    今年秋色或逊于往年

    15日午后,站在思南路复兴中路路口向南望去,道路两侧100多棵梧桐树的“头发”已黄了两三成,一阵细风吹过,几片枯叶便从枝头翩然降落,地面上逐渐“编织”起淡褐色的“地毯”。不过,和记者想象中的落叶满地还有不小差距。

    黄浦区绿化市容局环卫管理科科长王明生表示,今年夏季的异常炎热和近期冷空气的“不给力”,让悬林木集中落叶期延后,预计要到11月底,思南路才会有较好的落叶景观效果。

    记者还注意到,地上的落叶以枯叶为主,色彩比较单一。对此,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王玉勤表示,今年夏季的高温、干旱天气,让不少植物“受伤”,叶子还没变颜色,就已经焦枯掉落。加之,近期雨水多、温差不大,也不利于叶片变色。因此整体而言,今年的秋色可能稍逊于往年。

    据介绍,如果未来有较强的冷空气到来,加大昼夜温差,减少叶片中的水分,可以促成色叶植物变色、更鲜艳,不过前提是色叶植物本身的“底子”要好,否则养分不够,也不利于后期叶片变色。

    落叶并非“完全不扫”

    没有满街的落叶缤纷,除了悬铃木集中落叶期延后以外,还与清扫员有关。

    “虽说‘落叶不扫’,但不是完全不扫。”负责清扫思南路的杨伟勇一边和记者说话,一边把马路上的一大片落叶扫进了簸箕。他说,按要求,要有选择地清扫落叶,只让人行道及下街沿(靠近人行道)的一部分覆盖落叶,从而不影响交通与出行安全;如果遇到雨天、雾霾等特殊天气或城市重大活动,一般也不留落叶,随落随扫。到了晚上七八点钟,清扫员还要清扫掉留在道路上的所有落叶,不让它们过夜,让路人次日有“新鲜”落叶欣赏。

    此外,为保证“纯粹”的落叶景观,清扫员每天要对道路采取“捡拾保洁”,清除隐匿在落叶中的垃圾,确保没有沾污垃圾的落叶滞留路面,只留下干净的落叶供路人欣赏。如果落叶堆得不均匀、不美观,还要把多余的落叶扫去“支援”落叶稀少的地方;堆得过厚,造成防火隐患或堵塞下水口,也要清扫,削减落叶厚度,去掉关键部位的积叶。

    上述这些细致要求,都增加了清扫员的工作量。比如,原本“一视同仁”的扫法就比把垃圾从落叶中挑出来省心得多,而把一部分落叶留到晚上再扫,也增强了清扫员的夜间劳动强度。“高峰时,一天大约扫出四车落叶,大部分在傍晚前就能做完,现在要留两车到晚上解决。”杨伟勇表示,落叶季节的工作强度估计比平日里大20%。不过,好在经常有路人驻足拍照甚至当面感谢。对此,他说,“累管累,但值了!”

    黄浦明年将扩大试点

    黄浦区有落叶景观的道路不少,为何至今只有思南路(建国中路到复兴中路路段)试点?

    王明生表示,落叶景观道路需要符合很多要求,并非有落叶植物就可以。选择思南路试点,是考虑到落叶景观和街道气质的契合度,思南路上遍布着复兴坊、思南公馆、孙中山故居等历史建筑,有落叶的点缀,整个街区文化氛围愈发浓厚。

    记者从黄浦区绿化市容部门了解到,如果思南路(建国中路到复兴中路路段)试点落叶景观道路的效果良好,该区或许会在明年扩大试点范围。比如让思南路的试点路段向北扩展直至覆盖整条思南路,复兴中路、茂名南路等路幅较宽、通行情况较好、两侧悬铃木树龄较长、长势良好的路段也在试点考虑范围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