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午举行:将红色建筑串成上海的红色记忆
  • 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午举行:将红色建筑串成上海的红色记忆

    时间:2017-11-18 15:26:33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蔚

    原标题: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午举行:将红色建筑串成上海的红色记忆


    图说:中共一大会址 来源/东方IC

    由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虹口区委宣传部举办的第十六届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今天举行,聚焦海派文化中的红色基因。随着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包括中共一大会址在内的一批沪上红色纪念建筑再度成为人们参观瞻仰的热点。如何将这些红色建筑整合串连起来,为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更多红色记忆,成为此次与会专家热议的重点。

    “上海作为殖民地时期的远东第一大都市,留下了绵长的红色记忆,也留下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经过不断深入的调查回忆和历史挖掘,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核心的纪念性博物馆不断涌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程雪松说,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重要载体,这些场馆受到高度关注,获得比较充裕的资金和技术资源投入,建设很快形成网络,并且具有快速提升的专业水准。中共一大、二大和四大在沪召开,这三座以中国共产党早期代表大会为主题的纪念馆,都位于殖民地时期上海的租界区,原址都隐匿在街巷弄堂里,这与当时动荡恐怖的社会背景是有关的。在今天的红色文化挖掘中,在旧城摧枯拉朽的改造背景下,这些场地原址或是连同相邻历史风貌街区被小心翼翼地保留下来,或是单独保留并进入公园绿地的围合中,或是重新选址以新的方式加以纪念,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的选择,都体现出红色纪念形式日渐呈现出来的多样化特征。在“修旧如旧、补新以新”保护更新的观念指引下,以尽可能接近空间的历史原貌去重现历史,或者以全新的空间方式去构建和诠释历史,任何一种方式都从不同的角度演绎了红色记忆。

    程雪松认为,红色主题的纪念空间,转型设计的核心是围绕着对红色文化和纪念空间的认知来深入和完善。单纯地停留在对历史建筑和历史符号的怀旧,或者对现代空间的纠结当中,都是简单肤浅的。红色文化应当随着时代变迁被赋予更多当代价值和崭新内涵。例如,今日的中共四大纪念馆,把公园里的休闲活动和红色文化的纪念性,通过建筑和场地的塑造联结在一起,似乎又启发我们对红色空间表现语言的进一步开放性思考。

    上海大学城市文化研究学者姚庆博士提出,上海城市建设规划难免要与红色革命遗址发生冲突,为合理保证两者的共生与协调,应采取相关措施予以规范。例如,在红色革命遗址的控制地带内要进行工程建设,就不得破坏文保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根据文保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此外,在建设工程的规划、选址时,应当尽可能避开红色革命遗址,如确有特殊原因无法避开,可以实施相应的原址保护。“红色革命遗址与上海城市建设属于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共生关系。上海城市的发展要将‘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相结合,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特点,将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这就如同中共一大会址与新天地商场的协调发展,说明了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保证上海城市发展的根与魂。”姚庆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