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多媒体呈现需图书质量过硬 过度“炫技”容易适得其反
  • 多媒体呈现需图书质量过硬 过度“炫技”容易适得其反

    时间:2017-11-18 15:28:48  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

    “00后”“10后”往往被称为“触屏一代”,有人说这是被电子产品喂养的一代人,似乎生来就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师自通,会扫二维码,对影像动画交互有着天然的熟悉。这股新技术浪潮也成为童书市场不容忽视的现象。昨天开幕的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现场,多家出版机构展位书架上,都陈列展示了AR技术图书、影音多媒体童书、3D立体玩具书、多维立体发声童书等,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驻足观看。

    新技术加持,就能让童书“如虎添翼”?记者采访了多名资深童书出版界人士、作家,他们谈到,“新媒体童书”以声光电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孩子与科技元素场景的交融。“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这一领域仍处于开发摸索阶段,科技更适合作为增强阅读和学习趣味的辅助手段,儿童学习方式的核心和基础并没有改变。”海豚传媒总裁夏顺华观察到,专注读书的过程本身就是“沉浸”式的,标榜“沉浸”的多媒体互动童书应精准匹配故事内容,增强阅读体验而不是干扰打断注意力;多媒体呈现需图书质量过硬,不能只是单纯炫技“附赠”一项影音功能,而忽略了对内容本身的把控,这样容易适得其反,难以找到解开孩子心灵的密码。

    警惕跟风,交互式童书应当符合孩子的认知需求

    上海童书展昨天公布的尼尔森数据、北京开卷报告显示,当下青少年的阅读图景中,电影、网络游戏、音乐等形式正和图书一起,“争夺”孩子的注意力,新媒体童书所占市场份额在缓慢稳定增长。有专家提醒,新技术开发应用要警惕一窝蜂跟风,声光电的互动应用,并非适合所有的童书类别。

    以AR图书为例,这种增强现实技术可以生成逼真的视、听、触、动等感觉的虚拟环境,读者通过传感设备,眼前会“跳”出栩栩如生的形象。但是,AR并非万能,就拿数学学习为例,从背儿歌似的口头数数,到对着实物点数,再到对整体部分有概念,仅五岁前就分为多个阶段。如果过早把适合形象表达的AR技术引入数学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

    中信出版集团常务副总裁卢俊告诉记者,重要的是加强技术应用与童书题材、孩子认知水平的契合度。从童书市场的成熟实践来看,视觉增强技术较多应用于需要引入形象思维的主题;点读和有声辅助功能,则相对更适合诵读和抽象思维类别。比如,国外相对成体系的“科学跑出来系列”包括深海动物、太空、龙卷风等主题,聚焦四五岁左右儿童的求知欲求,为抽象思维相对缺乏的孩子输送直观画面―――几句话难以解释清楚的太阳系公转自转、日食月食等知识,借助3D生动呈现,往往更便于小读者理解。传统故事题材也可以从纸上故事“穿越”到身临其境的互动中,比如《AR中国经典故事:花木兰》,就配有动画、音效、涂色等复合阅读体验,适合学龄孩子延伸阅读。

    别忽略了纸质书在互动性与深度思考上的优势

    不依赖声光电,纸质童书本身的巨大潜力,也在被重新发掘。在巴亚桥童书负责人黄晓燕看来,深度思考、逻辑训练、抽象能力等要素,都是纸质书进阶阅读所具有的优势,这种文本精读的理性训练,往往是直观感性影像所难以替代的;此外,纸质书本身也可以借助巧妙创意达到深度交互的情境感。

    正如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与金波在童书展论坛上谈到,好的童书,无论借助何种载体,审美品位和格调不能丢,创意与内容要咬合精准,才能真正打动孩子。比如“经典名著纸偶剧场”系列童书就采用名著+折纸模式,将故事情节与折纸融合,搭建出一座“纸上剧场”,小读者可以手持折纸角色排演纸偶剧。“魔术老虎智慧童话系列”则让孩子在阅读中代入魔术师角色。这些体验往往能在合上童书之后,带给孩子更多的思考和回味。

    “高度竞争的童书市场,对新媒体技术傍身的图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仅仅是加载花里胡哨的噱头,很难得到读者的持久信任。”中国绘本作家郝广才与日本同行五味太郎交流时发现,低龄孩子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电子智能设备并没有太大的依赖性,这也提醒不少出版机构,新技术应用要成为“加分点”,最考验的还是图书内容本身的深耕。

    2017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开幕

    “大人文”打开童书通往科学艺术的大门

    2017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昨天开幕。记者发现,比起单一知识点的输送,眼下不少童书更注重融合多门学科,以“大人文”概念为孩子开启通往科学与艺术的大门。

    一个微笑需要调动多少块面部肌肉?食物要花多长时间才能通过六至八米长的肠道?有业内人士注意到,不少精品童书借助图画与文本的创意组合,跨界链接不同学科知识领域,这成为童书展一大亮点。比如,《人体城市》绘本巧妙结合了医学、解剖学与艺术构思,将人体结构、功能等术语,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表述出来,全书500多个细化知识点配上插图,既浓缩了人体运行信息,也是一个个亟待触发的知识点,让读者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在脑海中建立完整思维框架。“科学帮帮忙系列”涵盖了建筑学、生理学、食品科学等主题,包罗近200个科学实验和游戏,让小朋友在破案故事中提升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有资深童书编辑谈到,相较对信息的单纯积累,不少童书倡导开放的探索发现式学习,引领孩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认知探索世界的方法,体现了通识教育的趋势。比如,“淘气大王董咚咚灾难求生系列”新推五种,对应地震、火灾、台风、洪水、传染病等灾难环境,融合了科普知识、逃生自救指南、地理学等。全球分级阅读典型“Journeys英文分级读物系列”,涵盖自然、社会学等诸多方面,培育发掘孩子的潜能。“童空间・图像小说”则跨界文学、历史、传记、科幻、动漫等题材,令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