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黄成超:我不是“袁隆平” 我是一名农民伯
  • 黄成超:我不是“袁隆平” 我是一名农民伯

    时间:2017-11-20 15:26:22  来源:东方网  作者:黄嘉慧

    东方网11月20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在电影《火星救援》中,马特・达蒙通过精心计算,在一颗干旱的星球上利用自制的种子和肥料,种起一片菜地,解决了在火星上的生存难题。而远在约5760万公里的地球上,也有一名“科学家”数十年潜心于研究花菜制种上,让一粒小小的花菜种子走出上海,遍及中国,甚至走出地球,飞向了外太空。他就是黄成超,上海崇明花菜研发中心主任。

    为本地花菜籽“相亲”配种

    在崇明,有10万亩地常年用于种植花菜,按一个足球场10亩地来计算,花菜的种植面积达一万个足球场的大小。也正因为此,崇明有着“中国花菜之乡”的美誉。事实上,虽然有这么大的种植面积,但真正产出于崇明本土的花菜种子却少之又少。在1989年前,菜农们只能通过从外地购置花菜籽的方式进而满足每年几十万吨的花菜市场需求量,运输成本之大再加之花菜籽质量的参差不齐导致菜农们工作相当辛苦,同时也形成了崇明自制花菜籽的空白。为了填补这个空白,从中兴镇农业科技站调至研究中心的黄成超开始了近30年与花菜(籽)“亲密接触”的工作。

    花菜制种,简单来说就是要研究出一粒粒适合在崇明生长、种植的优质花菜籽。在发现无法试用产量低、品质差、抗寒性低的外地种子之后,黄成超决心自己动手进行花菜杂交制种。杂交制种的最大难题在于亲本提纯,也就是说要为花菜籽找到合适的“爸爸”与“妈妈”。在研究中心里,劳动报记者看到在实验暖棚内黄成超按种植天数分区域地种植着父本花菜籽与母本花菜籽,“这一块是父本区,这一块是母本区。看上去它们没什么区别,通过走粉杂交后,‘生出来’的孩子可大有不同。”自主研发的道路漫漫,黄成超碰上的困难不计其数:确定了好的父本,却找不到好的母本;父本、母本之间搭配组合的不确定因素……这些需要他经过上百次组合才找到的最佳配对,都被一一记录在一本本厚厚的实验记录本中。他笑着说,自主杂交的过程有点像给小青年相亲,“得要男方和女方都看上了眼,才能把日子给过下去。”

    痛并快乐着的自主研发之路

    除了配种过程之外,花菜的杂交组合充满着变数,第一年品质不错的花菜配比,到了

    第二年、第三年往往就大不如前。因此,如何在成功配种的情况下,研制出稳定的杂交品种成了摆在黄成超面前的第二道课题。

    他坦言,在一年的时间内尝试几十乃至上百个组合是个痛苦的过程,尤其是当看见希望又破灭的时候,内心的落差不言而喻。1993年,距离黄成超首批试验的花菜杂交制种已经过去了三年,育种工作不见丝毫的进展,甚至连一粒成功的种子都没有,这让他最终选择离开了花菜地。然而,在离开的这一年里,黄成超也曾尝试过其他果蔬种植的研发工作,但是“花菜”却成了萦绕在他心头的一个词,“那时候每天的工作状态就是手上做着别的事,心里总老想着花菜、花菜。到头来,我还是下定决心回到花菜地里,做好这项研究。”

    回到地里后,黄成超查看之前所有的研究笔记,找到了问题所在:通过人工传粉,授粉率往往只能达到40%-50%,这样一来,即便授粉成功也会因为量的不足而影响之后的产出。为此,他通过租借别家农民的蜜蜂,尝试采用蜜蜂走粉的方式,没想到这个奇招让授粉率达到了97%-98%,制出的花菜种子经过三年的试种,达到了稳定状态。

    一般来说,试种三年的种子可以直接卖给菜农用于种植生产。但是,黄成超将自己的试种免费送至10至20家菜农处试种,再次检验其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最终通过层层配比、层层试种后留下的花菜种子,才能成为崇明自主研制出的花菜籽。黄成超在自制花菜杂交品种的研发道路上一走就走了17年:2006年10月,由他选育的崇花1号、崇花2号、崇花3号三个杂交花菜新品种通过了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填补了崇明县无自主花菜杂交良种的空白。在此之后,崇花4号和崇花5号也相继在2010年通过了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我们只选‘黄成超’牌菜种”

    黄成超研制的杂交花菜品质如何,中兴镇的菜农们最清楚。

    “90年代的时候,黄成超就曾给过我一些试种的种子。当时我就发现,他的种子虽然种植的时间要比外地种子的时间长,但是出苗率高、产量高、品质也好。”菜农谢元星是研发中心的“老熟客”,他告诉劳动报记者,早在2006年崇花1、2、3号通过审定之后,他和附近的几家菜农每天晚上11点就到门口来排队,只为买到第二天一早的花菜种子,“一般的种子,每亩地能产出1000斤的量就很不错了。而他的种子,每亩地能产出2500斤至3000斤,产量可以增长一倍左右,且品质要比其他种子好得多,所以才赢得大家的喜爱。”

    从研发之初的送种试验到如今追着要黄成超的种子,谢元星的嘴上离不开“感谢”二字。虽然黄成超研制的花菜籽尚未申请专利,也并没有打成品牌,但在他们的嘴中,“黄成超”牌花菜种却成了一个“品牌”产品。不仅崇明本地的菜农认准了黄成超,就连外地的菜农也都特别青睐他,湖北、拉萨、乌鲁木齐等地的采购方纷至沓来,只为购得黄成超的花菜种子。不少菜农说起黄成超都兴奋地表示,“都说湖南有个杂交水稻的袁隆平,我们这儿也有个杂交花菜的‘袁隆平’!”对此,黄成超总是笑着摆摆手:“别喊我‘袁隆平’,我只不过是一个喜欢研制花菜种子的农民伯而已。”

    自制种子实现“太空梦”

    除了在暖棚里试验杂交花菜品种之外,黄成超的花菜籽还实现了他的“太空梦”。在研发中心内,劳动报记者在第三组大棚内见到了“太空种”―――4克经历过太空旅行的花菜种子。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随同一起的还有各类的蔬菜水果的种子,其中就有4克为黄成超自主研制的花菜种子。在这一年前,他在上海农委帮助下,成功将花菜籽送至了航天中心,并与航天员一同飞向外太空。在经过了真空、失重、辐射等情况后,4克太空种子的遗传密码发生了改变,再经过研发中心的蜜蜂走粉之后,很有可能产生变异,进而研制出新的花菜品种。“你看,这片‘太空种’母本的叶子比普通花菜母本的叶子更宽大,它产出的花菜可以期待!”黄成超表示,今后自己的工作主要将围绕这4克种子的研发工作开展,等到明年4、5月有了第一批试种成果后,再与农委、科委的专家一同研究种植。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