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守牢沪东南区“生命线” 市六东院急救成功率98%
  • 守牢沪东南区“生命线” 市六东院急救成功率98%

    时间:2017-11-20 15:28:52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李蓓

    据《劳动报》报道,在上海这座超级大都市的“急救版图”上,有些区域大医院林立,市民就医之路四通八达。然而还有一些城市边缘地区,周边数十公里没有医院,一旦发生急难重症,距离可能是压垮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把市民就医网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2012年10月26日,上海市政府在临港地区建成启用一家全新的三甲医院―――市六人民医院东院。5年后的今天,市六东院急救成功率已达到98%,超越了市区不少老牌三甲医院。

    守牢东南区“生命线”

    市六东院地处上海东南一角,距离市中心76公里,方圆30公里没有医院。“到了这里,我们就没有退路了,危重病人只能就地抢救。”范存义,曾是上海知名肘关节专家,随六院到临港来落户,担任市六东院常务副院长。他说,医院从启用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上海东南片区乃至周边的重大医疗救治任务。

    2014年,一辆大客车在洋山深水港附近侧翻,事故发生半小时内,一些伤者即被陆续就近送往六院东院。在接到120电话后,医院立即启动重大事件抢救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急诊科腾出抢救室所有床位,准备充足抢救设备、器材、药品和轮椅车辆;骨科、脑外科、胸外科、普外科以及麻醉科、ICU等科室全体高级职称以上医务人员第一时间集结至急诊。15分钟内,70余名医生、护士、护工组成的十余支救治小组已在现场待命。在之后紧张的抢救过程中,所有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像这样的成功抢救案例举不胜举,最新统计显示,六院东院的抢救成功率达到98%,超过了市区不少老牌三甲医院。

    紧紧咬住“黄金1小时”

    临港是上海高端制造装备集聚区,也汇聚多家高校。由于辐射区域广,不少患者可能是从几十公里外送过来的。一个急救的“急”字,是对六院东院的考验。

    多发伤和严重创伤发生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是患者死亡高发期。市六东院创新性地提出“术前黄金1小时”概念,从患者受伤后到进入手术室开始前这段时间,尽可能压缩到1小时。

    这是关乎生存还是死亡的1小时。从接诊、转运到医院实际耗费时间在15-20分钟,留给医院急诊科的时间只有40-45分钟。为此,他们开始了急救内部流程再造。

    突出体现政府医院的公益性,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缴费”措施;在抢救室内形成医护配合规范,患者达到后,护理人员立即进行吸氧、监护、开放静脉通路等,医生迅速询问病史、体检、完成开放气道等措施,医护配合改过去的“串联”作业为现在的“并联”救治;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CT扫描加三维重建,一次性检查极大缩短影像检查时间;针对批量伤员,采取标准化、打包式检验送检方式,保证短期内快速检验;药房在应急抢救中采取“先取药救命,后补药清算”的方式,保证用药时间……。

    看到医院海归放心了

    5年中,市六东院成功完成危重突发抢救7590人次。“如没有这家医院,很多人的性命可能就保不住了。”这是一位车祸重伤家属的感慨。由于它的坚守,近年来临港地区发展的“加速跑”有了坚实的后盾。一个海归教授在考察是否签约临港一所高校时,特地暗访了市六东院,这家医院的医疗健康保障能力成为他决定落户的重要考察指标。

    “这正是一家医院服务当地百姓、服务地区发展的意义所在。”范存义说,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和极地海洋世界将相继在临港建成,临港环湖自行车赛、马拉松等文化体育赛事越来越多,对于市六东院来说,这场“生命线”保卫战没有终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