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静安:守住文化根脉 启发“文化觉醒”
  • 静安:守住文化根脉 启发“文化觉醒”

    时间:2017-12-07 17:31:46  来源:文汇报  作者:

    作为历史保护建筑和文物单位,裕华新村居民自筹资金请画匠,将当年里弄的建筑特色和人文风貌展现在了墙上。袁婧摄

      阿维尼翁,法国南部一座小城。每年7月,小城中的每一幢古建筑都会化身露天舞台,成为欧洲现代戏剧集中展演的大舞台。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戏剧爱好者蜂拥而至,在“全城有戏”中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落安静“朝圣”。明年7月,创设70年的阿维尼翁戏剧节将以一场有别以往的时尚昆曲拉开帷幕,这是一个来自遥远东方的故事,名叫《春江花月夜》,创作出品方来自上海静安戏剧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曾在全市率先提出“文化强区”的静安区,对全区文化建设方位方向和目标任务有了新的谋划―――一方面,将继续让文化贯穿主轴,推进落实“一轴三带”发展战略,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强区和亮点;同时,注重文化的浸润和普及,从不同维度丰实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鼓励“走出去”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让文化真正在苏州河两岸浸润流淌。

      守住文化根脉,启发“文化觉醒”

      富民路上的裕华新村,安静地伫立了近一个世纪。作为历史保护建筑和文物单位,裕华颇有特色的建筑外观长期少有人关注。今年,弄里居民自筹资金请来画匠,将当年里弄的建筑特色和人文风貌展现在了墙上。画上少妇的旗袍细节,都是居民从老一代原住民嘴里“挖”来的……

      居民们的这番举动,在静安区文保管理中心主任钱玮看来,是珍贵的“文化意识觉醒”。他说,正是近期针对裕华的个性化保护修缮,撩拨起居民文化自我保护的动能。

      今年8月,静安区文化局针对文物保护理念不断提高、保护任务愈加繁重的新形势,调整组建全市首家区级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巡查、修缮预审、档案编研等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未来,文物保护修缮机制有望进一步健全,力度也将扩大。

      苏州河两岸红色历史遗存丰富,静安区文化局局长陈宏表示,将典守珍护,永无止境。“未来,我们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塑造传承血脉、树立自信的大课堂。将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对区域内众多革命遗址进行规划修缮,让爱国主义精神鲜活生动起来,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助力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

      紧贴时代脉搏,拓展公共文化带宽

      品红酒、旗袍制作、手造皮具、京剧体验……静安区文化馆这些紧扣时尚脉搏的公益课程一经推出,立刻遭到秒抢。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和打扮入时的年轻白领同处一室,一起学习红酒品鉴、皮具制作,交流戏剧体验心得,成了这儿一道独特的风景。

      对于静安区来说,以往公共文化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主要体现在两点:南北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均衡,南密北疏;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丰富,无法全面覆盖白领、白发这“杠铃两头”的人群。

      今年以来,静安区文化局持续深化“10分钟公共文化圈”建设,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新建十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点和两个24小时自助式图书工作站;针对社区居民、楼宇白领等不同受众群体需求,进一步整合上海歌剧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等专业院团和机构的优质资源,构建起多元的文化供给格局。

      未来,借助更完备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来自区域内更多知名文化院团和文化服务机构的文化体验和服务将贴近、浸润更多楼宇及社区,这些既接地气又紧贴时代脉搏的文化产品,也会丰实市民的文化感受度,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拓展他们生活的文化带宽。

      去空间化,打造“静安式”文化磁场

      在静安区,有一个突破空间掣肘的戏剧集中展演季―――“现代戏剧谷”,如今已走过九个年头。针对新需求,戏剧谷不断酝酿新突变,今年将在南京西路“戏剧文化轴”周边积极开展艺术空间调研,进一步“去空间化”,真正打造“全城有戏”。通过戏剧快闪、戏剧行为艺术、默剧、橱窗戏剧等形式,打造“全城为戏剧而动”的文化满溢感,做到“每个商圈有戏剧,每个路口有表演,每走几步有演员的场景”。同时,进一步修订剧目征集、资助办法,吸引全球精品经典剧目集聚静安区;加强与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欧盟文化艺术节的文化交流,进一步输出《春江花月夜》等现代戏剧谷出品的优质剧目,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静安区,一度是文化名人流连忘返之地,历经沧桑跌宕、走过繁花似锦,这些文化名人依然把梦留在了这里。今年,静安区开始充分借力“文化人脉”,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名人磁场。比如,邀请“昆曲王子”张军入驻区文化馆,建立个人工作室;邀请著名作家赵丽宏在区图书馆建立名人书房等。未来还将加大力度,形成文化“名人库”。此外,还将充分发挥市属文化机构的专业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戏剧学院等市级文化单位的沟通与合作,推动“上下联动、互融共赢”。(文汇报记者 顾一琼)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