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沪小客车出行强度逐年下降 轨交运输能力提升
  • 沪小客车出行强度逐年下降 轨交运输能力提升

    时间:2018-03-30 16:00:25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蕾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昨天发布《2017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年报显示,去年长期在沪外牌小客车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1/3,对上海道路交通运行造成一定影响。按照发展态势,今年上海交通需求仍将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小客车增幅将维持在40万―45万辆。尽管交通需求增长、拥堵压力犹存,但年报也体现了上海城市交通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小客车出行强度逐年下降

    小客车保有量增速放缓,使用更趋理性。据年报数据,去年全市实有小客车达469万辆(含沪牌及长期在沪外省市小客车),同比增加46万辆,较2016年同期增速下降13%,但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沪牌小客车约318万辆,同比增加34万辆,其中沪C增加17万辆,沪牌增加12万辆,新能源车增加5万辆。长期在沪外省市小客车约151万辆,同比增加12万辆,低于2016年同期增速。持续跟踪调查显示,全市小客车出行强度正逐年下降,去年日均出行距离下降到26.6公里/车。

    对外交通客货运需求快速增长。去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箱,刷新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纪录。上海机场实现货邮吞吐424.2万吨,上海成为继中国香港、美国孟菲斯后全球第3个年航空货量400万吨以上的城市。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1.12亿人次,浦东机场成为继北京首都机场、香港国际机场之后,中国第三个突破7000万人次的机场。铁路对外旅客到发量2.12亿人次(不含金山铁路),依然是对外客运的主力军。

    长三角交通联系更紧密。去年上海与长三角(苏浙皖三省)铁路旅客到发量14494万人次,上海与长三角铁路旅客到发量占上海铁路旅客到发总量的比重为68%。11号线花桥段工作日进出站客流规模持续增长,去年已达5.7万乘次/日,其中近80%进出上海中心城区,有明显的通勤特征。每天进入上海的短期访沪外牌小客车约20―25万辆,主要来自长三角,苏浙皖三省的车辆占比达85%。

    快速路拥堵特征正在变化

    年报称,上海道路设施网络更加互通完善。去年上海市公路总里程13322公里,同比增加29.6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5224公里,同比增加95公里;城市道路面积11586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33万平方米。S3公路(S20―周邓公路)、浦星公路(丰南路―环城北路)、虹梅南路高架、南北高架中兴路下匝道、嘉闵高架南南延伸(S32―莘松路)、中山南路地下通道等重点项目陆续通车。区区对接道路加速衔接,道路设施联通性得到进一步改善。

    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基本稳定。去年上半年中心城区快速路高峰拥堵指数同比上升1―3%,拥堵区段同比减少4个;地面道路高峰拥堵指数同比下降3―5%,拥堵区域同比减少4个。受车辆增长、重大交通设施施工等因素和措施影响,下半年快速路和地面道路的高峰拥堵指数同比分别小幅上升6―7%和4―6%。整体来看,本市快速路的拥堵特征正在变化,表现为车速窄幅波动,拥堵时间逐步拉长。

    轨道交通运输能力持续提升

    轨道交通线网持续扩展。随着9号线三期东延伸、17号线投入运营,去年上海轨交全网络运营线路总长增至666公里,实现除崇明区外其它所有行政区均有轨交覆盖。车站数增至389座,内环内轨交站点600米半径覆盖率增至75.6%。

    去年本市还开展了轨交提能增效。轨交莘庄、漕河泾开发区、人民广场、张江高科、沈杜公路等站点通过改造,其站厅至站台垂直通行能力普遍提升超过50%,清空站台能力提升也达20%左右。轨交在运力规模没有大幅增长的背景下,通过线路调图,缩小发车间距,7条线路实施增能,6条线路实施延时运营,实现轨交运营里程同比增加2.7%。轨道客运量创新高的同时,拥挤状况保持稳定。去年轨交日均客运量969万乘次,工作日达1000万乘次,全路网列车正点率99%,单日最高客流1186.7万乘次,创历史新高。全网拥挤状况保持稳定,早高峰拥挤里程比例18%,略好于2016年。

    共享单车、分时租赁、网约车等新交通模式快速发展,对既有交通体系影响日渐显现。自行车在轨交站点进、出站的接驳比例分别从之前的1%上升到9.2%和5.8%;分时租赁车辆平均周转率上升为4次/日,日均使用3.5小时,显著高于社会小客车2.2次/日的水平;网约车日均客运量54万乘次,占出租车行业(包括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总体的19%。相比之下,传统地面公交面临转型挑战。71路中运量自去年初投运以来客运量持续增长,单日最高客运量突破5万乘次。但地面公交整体客运量持续下降,日均客运量同比下降8%至602.9万乘次。

    多种因素造成交通压力加大

    对于今年交通情况,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也在报告中给出预判。根据历史趋势,全市人员出行量仍将保持年均20―30万次/日的增幅,预计今年交通出行总量将达5635万人次/日。今年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客流吸引强度大,届时国家会展中心、虹桥商务区、虹桥枢纽、延安路高架、轨道交通等区域和设施将面临较大交通压力。长三角一体化加速融合,上海与长三角城市间的人员、经济交往更紧密,预计今年长三角各城市与上海间的铁路客流、机动车客货运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火车站、道口及市域高(快)速路系统也将面临增量交通叠加带来的压力。

    今年道路交通还将受到施工影响。北横通道、济阳路快速化、14号线、武宁路快速通道、江浦路隧道等建设项目将进入主体设施建设阶段,对道路通行能力产生较大影响,预计形成中心城中部、西部、济阳路沿线、浦东沿江等拥堵片区。

    根据2018年度运营计划,轨交浦江线(8号线三期)本月底开通运营,5号线南延伸、13号线二期和三期将在年底陆续开通,新增运营里程41公里。新线开通及网络化换乘进一步拉升客流增长,预计全年日均客运量约1050万乘次,同比2017年增长8%。工作日日均客运量约1140万乘次,早高峰常态拥挤区段的拥挤情况将有所加剧。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