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严于律己谋实干 拆违先拆自家亲 ――记上海浦东川沙杜尹村两委干部的带头拆违实践
  • 严于律己谋实干 拆违先拆自家亲 ――记上海浦东川沙杜尹村两委干部的带头拆违实践

    时间:2017-05-09 09:59:35  来源:中新网上海  作者:

      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6日电 今年上海市聚焦“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和中小河道整治,推进河道两岸各1公里范围环境治理,力争全年拆除违法建筑面积不低于5000万平方米,要实现新增违法建筑“零增长”。此外,上海市还将完成48万平方米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和4.4万平方米郊区城镇旧区改造,实施300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改造。对于上海各个区县的基层干部来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真难做,特别是拆除违法建筑是“天下第一难”。

      而川沙新镇六团社区杜尹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案例告诉我们:要老百姓做到的事,党员干部首先严于律己,自查自纠,让老百姓舒心;越是难做的事,当干部的越是要带头,让老百姓放心!

      严于律己,从我开始,班子成员有违建一个接一个拆

      说起六团社区,记者了解到,这里是当年川沙乡镇工业的排头兵。几十年过去了,这里的村民在享受工业发展初期带来好处的同时,一度也背上了环境的“欠账”――违法建筑多、环境污染多、村民盯着干部的人多,关心集体的心少。

      “三多一少”,杜尹村也不例外。去年底,在这1.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杜尹村有村民746户,违法建筑户占了总量的58.45%;户籍人口2096人,外来人口却是本村人口的1.91倍。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他们看着杜尹村的两委班子,看着刚来不久的党支部书记杨德忠。

      有人提醒杨德忠:现在拆除违法建筑是头等大事,考核不好侬就要减少收入,弄得不好还要一票否决,身败名裂!也有亲友对他说:“德忠啊,你在原地‘当官’有苦也有成绩,现在屁股没有坐热就来家门口,这个‘当官’不好当,弄得不好冤家找足,苦头吃足,还要连累家庭那,犯不着!”

      杨德忠一度陷入了“两难”境地。但临行前镇党委领导对自己说的那句话让他坚定了信心:“现在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的工作,有些事的解决开始时可能很难、很烦,相信你能够团结班子成员,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

      “相信组织没有错!”他来到杜尹村,和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认真分析研究杜尹村创新发展优势和解决村民最关心的一些“短板”:比如,改善环境质量、关爱老人、解决村民的一些实际困难……他一件一件记在心里,列入两委工作的议事日程。

      新一年的环境综合整治开始了。1月6日,新镇举行“中小河道和环境综合整治誓师大会”,传达了市委书记、区委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也吹响了中小河道整治和环境综合整治的号角。

      “杜尹村怎样落实好上级的要求?这对每一个人,特别是干部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自己带头拆违,是应该做到的,但人家会这么说?自己来杜尹村不久,要动员同样有违建的两委班子的其他成员一起拆除自己家中的违建,会不会遭到抵触,“湿手捏着干面粉,不要甩都甩不掉”!?他觉得,选择任何一个,都是一步“险棋”。

      第二天,是星期六。他召集支委会、村委会班子成员学习、消化党委的工作要求,听听大家的想法。贯彻上级的部署一定要做到“拷贝不走样”。大家都表示,再苦干一年,坚决消除违法建筑!

      “假如村民一时不理解,动不起来怎么办?”杨德忠这一问,会场气氛顿时严肃起来。“我想,要打开这个局面,从我开始拆起!”这在大家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7年前,杨德忠自己家里未经审批,在住房与房后围墙之间的场地上加盖了147.25平方米彩钢板顶棚,堆放早年做装潢生意时添置的施工脚手架等设备和材料。虽说这些东西已经好几年不用了,但几万元的资产真的要扔掉,家人舍得吗?

      杨德忠,1969出生,1992年入党。在镇园区公司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2014年2月履职牌楼、高桥两个村的联合党支部书记,在那里带领村干部大刀阔斧改革村务,得到村民一致拥护。同时,他十分重视环境治理,敢于向城市管理顽症“开刀”,对存在10多年的六团牌楼村综合市场122间店铺、4795.2平方米违法建筑物全部拆除。依法取缔该市场,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老百姓拍手叫好。联合村书记未满一届,2015年10月被新镇党委委派到杜尹村继续当村官、当班长。按照他一贯的脾性,他会这样做的。

      况且,高高悬挂在杨德忠办公桌对面的墨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特地让朋友书写的)20个大字,遒劲有力,时时勉励着自己。

      1月9日,经过反复修改的一份份盖着杜尹村委会员会鲜红印章的《告村民书》送到了村民的家里。14日(星期六),村委会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并邀请了队长、党小组长、以及保洁员和日防队人员等享受村里各种补贴、待遇的村民参加,要求大家自觉配合上级做好拆违工作。会上,杨德忠代表班子成员公开承诺:要村民做到的事,两委干部首先要做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令杨德忠欣慰的是,杜尹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很有执行力。党支部委员陈志强表示:我家里有一间房子(拆除时丈量面积为27.20平方米)是未经批准建造的。我和妻子都是党员,只要组织决定时间,就可以拆除!

      村委会主任徐建忠家里,好多年前在正屋前搭建了一间“灶间”,一日三餐都在这里烧饭、吃饭,旁边另有一间安放铁搭、锄头等农具的杂用间。现在,这两间“违建”就要拆除,吃饭的地方“无处着落”,全家人有点依依不舍。

      杨德忠理解他们的难处,没有一本正经的教育,更没有一丝一毫的责怪。过了几天,他与一些村干部聊天的时候,“风头一转”,对老徐说:“按照农村的习俗,拆老屋、翻新房,是光宗耀祖的开心事,当时侬漏了一个仪式……今夜伲一道到侬屋里去补一补!”“心有灵犀一点通”。老徐见大家这么执着,也就答应了下来。

      到了傍晚,这些“稀客”不请自到。“看来,伲在这间灶头间里吃夜饭是最后一顿了,今后怎么办?”“这些杂零之碎的东西放到哪里去?”客人和主人重新“规划设计”主屋的用途来。此时,主人和客人一片欢笑,不一会儿就统一了思想:“坚决拆违建,快拆少烦恼”。

      2017年2月27日,杨德忠第一个让拆违施工队开到自己家门里,帮助自己将彩钢板顶棚全部拆除。接着,在助拆人员的帮助下,从村长到委员在第二天傍晚全部拆除了未经批准的“灶头间”、“杂用间”和彩钢板搭建的棚子。经统计,5位班子成员共拆除违建288.96平方米。一些热心关注干部拆违的村民,亲眼目睹了这条大新闻。都说“服帖”。

      拆违也不能简单的拆,做好群众工作,先拆自己亲

      杜尹村党支部书记杨德忠带头拆违,两委班子成员紧紧跟上,带动全村环境整治工作做法,得到了镇领导的肯定,并在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会上进行了表扬。社区领导提议,两委成员再鼓一把劲,动员直系亲属把自己未经批准的房屋和棚舍拆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较长一段时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村民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的愿望愈加强烈。他们利用屋屋前屋后场地、自留地,擅自搭建“灶间”、杂用间。但开始时村民们并没有意识到未经批准的是违法建筑。

      土生土长的杨德忠,心里十分明白:这样做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加快村里的拆违步伐。但他也知道,要做通直系亲属的思想工作并非易事。

      杨德忠对两委班子成员说:“组织上对杜尹村干部十分重视和爱护,我们要充分理解。作为党员、干部,要从上率下,做到‘打铁先要自身硬’。在关键时刻我们要挺起胸膛,齐心合力,凸显干部应有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村民做到的事,‘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负责劳动保障和民兵工作的村委干部杨桂英家,屋前搭建了2间彩钢板的停车棚、屋后也搭建了杂用间。在班子讨论会上,她毫不犹豫表态:只要组织上确定时间,我家的违建随时可以拆!

      杨桂英的娘家在本村3队,父亲是队长,对村里的拆违动向一清二楚。对家里的55.77平方米违建,夫妻俩已经做好了拆违准备。当晚,女儿娘家。阿妈就说:“侬来做啥,伲早就晓得了。放心好了,家里不会拖侬后腿的!”

      杨桂英对能否做通婆婆的思想工作,按时拆除违建,心中是没谱的。今年67岁的婆婆,平时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将一家支撑起来。三年前,她看到村上有不少人搭建房屋出租“很攒钱”,便将全家从“牙缝”里节约下来的钱,陆续在场前屋后的自留地上搭建了7间共有123.17平方米的小房子。没想到,投资没有收回就要拆除。

      杨桂英知道婆婆的“心结”,但她还是做起了婆婆的思想工作。没想到,婆婆只说了一句话:“我是为了你们好,孙女已经读高三了,是需要用钱的时候了!”杨桂英没有说服婆婆,但她从内心感谢婆婆。连续几天,她没有睡好觉,时时想着如何执行好集体的决定。

      一天晚上,她见到婆婆心情很好,就壮着胆,“旧事重提”。她对婆婆说:“我想过了,女儿读书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拆了未经批准的房子,你会减少收入,影响今后的生活,这些钞票我来补足侬”。婆婆激动的说:“侬摸我摸,勿是一只袋子里的钞票啊?!”

      ……

      杨桂英锲而不舍。最后一次,她告诉婆婆:“是违建,就一定要拆的,你要相信党和政府会说到做到的。而且,你会很快看到的!”说好这话,杨桂英流出了眼泪,转过身去。婆婆从来也没有见到媳妇这样“固执”过。为了拆违,她的态度竟然坚如磐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媳妇在村里工作这么辛苦,我不能拖她后腿啊”。婆婆终于想通了。第二天,她在《承诺书》上,慎重的签下了三个字:“张水娣”。

      村委干部周秀芳,负责环境长效管理等工作。她快人快语,办事干练,孝敬长辈是有口皆碑的。婆婆杜连宝和公公原先住在后面2间老房子里。周秀芳一家住在前面一上一下和2间都有证的平房里。2015年10月,公公不幸去世后,夫妻俩天天去陪伴老人。多次请已经81岁的婆婆住到自己家里来,但住惯了老房子的她就是不愿意。

      为了更好地照顾耄耋之年的婆婆,也为了减轻一家人前后奔波的劳累,周秀芳经过批准,于去年将两间平房进行了翻建。在一再动员下,婆婆终于同意与小辈共同生活。那天,周秀芳将在会上表态拆违的事与也是党员的丈夫老尹一商量,就“一致通过”将已经出租给他人居住的1间27.45平方米的无证建筑瓦房拆除。

      后来,组织上要求两委干部要带动直系亲属拆违,周秀芳开始有点忐忑不安。她问丈夫,婆婆的那2间无证房子是要拆的,侬看哪能办。老尹笑笑说:“阿妈一直听侬的话,侬直接去讲好了”。周秀芳就将村里的要求说给婆婆听。婆婆说,政府要拆无证建筑,就拆!有啥困难?

      但这件事并非那么简单。老尹还有个哥哥,他认为将老娘搬回老房子,不是就可以不拆了吗?再说,这房子“名分”是他的,假如真的拆掉,他今后不管老娘的一切事了。周秀芳左右为难,觉得不应该夹在这块“三夹板”当中。

      婆婆看出周秀芳有点为难,便对两个儿子说:“又不是秀芳要拆,听政府的,我还在,我做主,《承诺书》上我来签字!”

      至此,杜尹村两委成员中的3位有擅自搭建的直系亲属都在《承诺书》上签了字。总面积达322.90平方米。

      群众看党员 党员看干部 村干部带头当模范

      “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如果说,杜尹村两委会的5位干部个个带头,全部拆除未经批准的建筑物,体现了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执行力的话,那么,在杜尹村凡有违建的两委干部的直系亲属都在《承诺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拆违的日期,这不能不说这里的干部和亲属识大体,顾大局,充满着正能量!实属难能可贵、可圈可点。

      杨德忠到自己家门口当书记,得到许多人的尊重,班子成员尤其如此。但他更加谨言慎行,重大事情集体讨论决定,应该由分管领导决定的事情,从不越俎代庖;碰到村民为建房、拆违、补贴等利益与其他班子成员发生矛盾时,他绝不袖手旁观。

      为了用制度管事、管人,“让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更好的服务于全村人民,经过认真讨论和反复征求意见,杨德忠和班子成员精心编制的《杜尹村村民自治章程及实施细则》于2015年12月28日与大家见面了。细心的村民就会发现,在这本136页小册子内容十分详实,杜尹村的村史、荣誉、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实施细则……一应俱全。假如村民有建房需求,应通过什么途径办理;若有新增违建,当事人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相关组织怎样依法依规处理……一目了然。“做事有‘尺子’来规范,好坏有‘镜子’可对照,大家都循规蹈矩,事情就能做好做精致,也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为了带动全村的拆违工作,他将自己拍摄的张江镇“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视频,通过自己倡导建立起来的“杜尹村在职党员”和“杜尹人”两个微信群,推送给大家。让党员和广大村民们拓宽视野,在和风细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渐渐相信“五违四必”环境整治、“八个必须拆除”,党和政府说到做到,这是真的!

      但是,也有一些村民不理解:“为啥伲村里要做到是违建就要拆?”“为啥一些公务员、事业单位吃‘皇粮’的人至今还不拆?”……面对这些疑虑、这些阻力,杨德忠坚定地说:“你们应当相信,这些事情上级组织会想办法解决的。我们两委会要按上级部署的要求办,按《杜尹村村民自治章程及实施细则》办,人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杜尹人就会看到这里的环境卫生面貌大变样!”

      杨德忠做得很细,想得很远。为了确保实现这个目标,与班子成员商量决定后,建立了一支“拆违工作后援团”。这个“后援团”有杜尹村已经退休的4位老书记、老村长和7位老队长组成。他们来自各个队,是村里的“活地图”;有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是善于破解难题的“智多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熟悉政策,有敢于担当的勇气。

      说是“后援团”,实际工作在“前台”,发挥了“五大员”的作用:

      拆违工作的示范员(自己主动拆违);

      环境整治的宣讲员(上门宣讲政策);

      思想工作的疏导员(协助村里工作);

      丈量复核的引导员(引导检查点位);

      长效管理的监督员(监督全村环境)。

      有了这支队伍,杜尹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如虎添翼。截至3月27日,杜尹村已拆除25户违建(1500多平方米);签约拆除的有305户,占全村违建总量的近70%。中小河道整治中涉及的杜尹5队杜家宅99号前河道(区考河道)两岸的违法建筑已全部拆除,

      对杜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评价,今年春节前杜尹村两委班子在为48对金婚、钻石婚的老人拍摄“全家福”、录像和举行庆典活动时,老人们都说:“像这样的干部现在打着灯笼都难找。”

      在杜尹村组织外出学习环境整治先进经验回来的路上,有同志提出:天晚了,是否找个地方吃点晚饭。立即有一些老党员说:现在中央有八项规定,伲相信村里领导是绝对不会触“高压线”的!

      川沙新镇党委书记王小君谈到川沙基层社会治理是说“坚持党要管党,坚持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基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干部先锋带头作用,让群众安心,让群众放心,老百姓就才会支持我们的各项工作”。小康记者体会上海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杜尹村的拆违实践,是基层党支部落实习总书提出“三严三实”一个鲜活案例,杜尹村的干部严于律己谋实干,拆违先拆自家亲,建立起了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形成了上行下效,公开公正,整体联动的有效机制,让群众主动支持,主动配合的基层村委的各项工作,这才是有效社会治理模式。(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