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服务社区居民,他有“三心四会”
  • 服务社区居民,他有“三心四会”

    时间:2017-06-06 21:25:42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杨家生(右)在水城路468弄3号楼居民丁秀芝家中询问电梯使用情况。

      杨家生说,社区工作就是“三心四会”:热心、爱心、细心,会做、会说、会写、会思考。在他看来,不论是2005年就成立的居民区党建联席会,还是成功加装了长宁第一部老公房电梯,只要肯用心、肯动脑,总能办成事

      位于水城路468弄的五洲大厦小区,粗看和周边房龄接近20年的小区一样,不甚特别。但长宁区第一桩老旧小区自筹资金加装电梯的案例,就发生在这里。

      去年6月起,小区3号楼的居民彻底实现了坐电梯上下楼的心愿。然而,从一开始整栋楼超半数居民反对,到最后超过95%的居民同意安装,甚至1楼住户还主动借出家用电方便工程队施工,期间经历的整整2年,都离不开这位核心人物――小区所属的仙霞街道仙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家生。

      参与社区工作16年,眼下管理着3个小区118个楼组3400户约1万居民的“婆婆妈妈事”,杨家生带领的居民区,也是上海最早试水建立居民区党建联席会的社区之一。在他看来,居委会和居民都肯用心、肯动脑,才能激发居民区自治共治的力量,真正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

      电梯没他装不成

      今年10月,杨家生即将满60岁。2001年,杨家生离开国企,到社区工作。有人问,“男同志到居委会工作,不难为情吗?”但杨家生想的却是,从来没做过社区工作的自己,到底有什么本事,可以保证比别人做得更好。

      “我有热心,行动力强,在企业养成做事讲效率的习惯,这算是我的优势吧。”但社区工作的复杂程度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小区自来水管更新,水箱变水泵,杨家生要熟悉水务知识向居民解释; 小区安装智能化车辆管理道闸系统,他除了要向有疑问的居民详细解释这些新事物,还要充当会计精打细算,尽量不去使用老小区最“精贵”的维修基金。

      对老杨这个“居民区复合型人才”的考验,在2014年达到顶峰。当年6月,水城路468弄3号楼有居民看到媒体报道,静安美丽园小区成功在老公房外加装了电梯。不少老年居民找到楼组长倪毓波,提出自筹资金在楼道安装电梯的设想。然而,第一次居民意见征询后,楼内18户居民超过半数表示反对。此时她想到了杨家生,“平时遇到困难第一个就想到找杨书记,装电梯这事儿,只有他能做成。”

      于是,2014年7月起,杨家生每天白天忙完工作,夜晚和周末只要有空,都泡在了五洲大厦小区。“老公房加装电梯这件事,不止是对居民,对整个上海来说都太新潮了,怎么算钱、电梯选址、哪个品牌靠谱、电表和监控怎么装,居民和他都要从头了解。”

      怎么学?杨家生首先就想到了居民区已经有10年历史的党建联席会制度,把3号楼加装电梯作为服务居民的重点项目纳入了居民区工作目标,接着就开始引导3号楼自主组建加装电梯的自治管理小组,由居民区党总支与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管理小组的日常征询、讨论和决策,楼组长倪毓波担任主要的协调员。不过,加装电梯的工作总算展开了,下一个问题又出现了。

      要为老人多办事

      “我们去美丽园小区取经时,对方就劝我们还是不要装了,沟通量实在太大,所以用了两年时间才装好。”倪毓波说自己是个急脾气,比如3号楼2楼有户居民虽然同意装电梯,但觉得使用需求不大,一直不愿分摊加装费。“这时候,我觉得要么就算了,不要装了,不然邻居关系都要搞僵了。”

      但杨家生不这么认为。得知2楼该住户的子女刚结婚不久,杨家生上门走访时就提出,“你们现在50多岁,以后当上外公外婆帮女儿带孩子,下楼梯如果一手推车、一手抱娃那多危险,有电梯就会方便很多。”一番恳谈后,2楼居民欣然同意出资。

      从2014年7月开始征询,到2015年底电梯动工,期间杨家生为管理小组开过十几次协调会,遇到讨论激烈的问题,会开到夜里九十点钟是家常便饭。为何坚持要完成装电梯这桩“万难事”?“上海那么多老小区想装电梯却没有条件,好不容易自己管理的小区有天时地利条件,大楼门口有空地装电梯井,地下没有管道可以顺利下挖,就差一点人和,怎么样我都要想办法促成。”杨家生说。

      还有一点,是老杨进社区第一天就坚持的:一定要为老年居民多办事。在仙逸小区居委会隔壁,新长宁慧生活的居家养老体验馆就开设在这里。体验馆所属的仙霞物业也是仙逸居民区党建联席会的成员单位,杨家生一手促成了体验馆进驻。居民们当然拍手叫好,老杨则每天都要安排身体欠佳、走路不便的老人到生活馆缓解不适,还要定期安排老劳模、老干部量血压、测血糖,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但他都做得一丝不苟。

      退休快20年的徐秀仙,现在是仙逸居民区老年协会的会长,也是居民区远近闻名的志愿者积极分子。去年她糖尿病病发住院,杨家生听闻立刻带了居委会8名干部到医院探望。徐秀仙说,杨家生和干部们离开后,自己在病房里哭了半小时,当时就下决心,等病好了要做个更优秀的志愿者。“我被如此善待过,我也要这样帮助别人。”

      小巷总理的刚与柔

      虽然加装电梯一事让居民们领教了杨家生的果敢和坚毅,但早在2003年,居民们就见识到,“刚来不久的杨书记有副‘好身手’。”当年底,仙逸居民区一家无证照的大饼油条摊位因油烟扰民需要依法取缔,遭到店方抵制,摊主企图端起油锅泼向执法城管。危急关头,杨家生一把牢牢按住了摊主的手,给了执法人员清退危险物资的时间,无证摊贩被取缔,杨家生却被摊主趁机扔了个臭鸡蛋。

      “男同志嘛手劲大,这种时候就要挺身而出。”在居民眼中做事有勇有谋的杨家生,以前曾担任厂里的工会主席,搞文艺工作也是一把好手。发现社区有不少居民具备“文艺细胞”,杨家生就协调居民区党总支与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仙霞社区文化中心等党建联席会的成员单位一起,举办社区春晚、纳凉晚会、卡拉OK大赛、科普文化艺术节、民俗文化体育节等五大文体活动,男主持固定不变,正是他本人。杨家生还会带着社区里的文艺骨干,定期到养老院去演出。百忙之中还要组织、参加那么多文化活动,杨家生却从不觉得麻烦。“居民区书记在居民面前也要有好形象,大家会有样学样,充实生活。”

      同样“有样学样”的当然还有杨家生的“徒弟”们。2007年,大学刚毕业的仙逸“老”居民徐丽娜到居委会转党组织关系,杨家生却嗅到了大学生在社区工作的大趋势,邀请小徐在居委会任职。10年过去,徐丽娜已成为隔壁仙二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如今完全能独当一面。

      杨家生说,这么多年带了不少居民区干部,自己总结,社区工作就是“三心四会”:热心、爱心、细心,会做、会说、会写、会思考。在他看来,不论是2005年就成立的居民区党建联席会,还是成功加装了长宁第一部老公房电梯,“只要肯用心、肯动脑,总能办成事。”(解放日报记者 舒抒)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