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2标被评为2016年上海市水利工程金奖
  • 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2标被评为2016年上海市水利工程金奖

    时间:2017-06-13 23:07:24  来源:中新网上海  作者: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13日电 根据《上海市水利工程金奖管理办法》,经上海市水利工程金奖评审委员会审定并公示,由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建设的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简称“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2标)日前被评为2016年上海市水利工程金奖。

    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是针对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入侵与扩张的态势,主动采取生态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途径,有效地控制互花米草生长扩张并修复鸟类栖息地功能,维持和扩大鸟类种群数量,改善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质量的重要举措,涉及水利工程、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系国内首例。工程共分为两个阶段、6个标段实施,一阶段主体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围堤、涵闸和随塘河水系构建,二阶段互花米草生态控制及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围堤内外的互花米草清除、鸟类栖息地优化,海三棱草种群复壮以及互花米草治理科研宣教中心建设等工作。

    工程自2013年实施以来,经过近5年的奋战,项目已建成26.9公里长的围堤,4座涵闸和1座崇明最大的出水闸――东旺沙水闸,开挖近百公里的各类河道、潮沟,灭除了近2万亩的互花米草,营建了3万多亩的优质、稳定、可持续管理的水鸟栖息地,恢复了3000多亩的土著物种海三棱草、海水稻等,修复生境单元20个,构建了鹬类、雁鸭类、鹤类三类水鸟的主栖息地,相互连通的骨干水系,营造形成的生境岛屿、漫滩、开阔水域、盐沼、沙洲、水稻田等多样化生境,为迁徙过境的鹬类和越冬的雁鸭类等水鸟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2016年冬天,项目区域修复后的湿地生境面貌初步呈现,迁徙鸟类选择集中栖息的效果也已开始显现,前来东滩过境停歇或越冬的水鸟种群和数量大幅增加,东滩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面貌得到大大改善。

    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规模最大的以控制外来物种,修复、恢复迁徙水鸟栖息地功能为主要目标的生态修复工程,也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战略部署,建设“美丽上海,美丽东滩”的具体举措,备受国内外关注,具有创新性、生态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通过实施崇明东滩生态修复工程,将为中国海滨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控制外来种入侵提供典型案例和有益经验,将为履行国际公约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上海贡献,同时也有助于大力推进崇明东滩建设国家示范自然保护区,推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和上海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意义十分重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