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上海社区居委会来了一群“宝钢干部”
  • 上海社区居委会来了一群“宝钢干部”

    时间:2017-06-20 20:43:07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陈卫峰(右)给老人送上爱心粽子。(资料)

      一个时代的落幕,尽管不乏时间和心理铺陈,但这一天真的到来时,难免裹挟着悲壮和感伤。

      去年此时,宝钢不锈钢那只2500立方米高炉停产。几十年来,铁花绽放的火红,记录下一次次铁水出炉的时刻。随着这座高炉停产,宝钢碳钢生产全部停止,不锈钢生产也大幅减产。

      在钢铁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宝钢的产业转型不可避免。这也意味着,规模化的人员转型分流势在必行。这些为宝钢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人们,猝不及防地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他们中的一些人,经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一条和以往迥异的道路――做居委会干部。如今在宝山、虹口、杨浦、徐汇、静安等社区,都活跃着这些“宝钢干部”的身影。截至今年4月,共有182名宝钢员工转型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占同期通过宝钢集团组织推荐员工成功社会化转型的91.5%。

      这不免让人们联想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企业转制而进入社区工作的“黄菊干部”们。这一次,是否意味着这群“宝钢干部”也迎来了他们的全新时代?

      他们成了社区争抢的“香饽饽”

      命运对于56岁的何黄斌来说,时常会有些“意想不到”。

      1982年,冶金机械专业毕业的他,进入当时的上钢一厂。“那时候上钢一厂的效益很好,进去当工人很光荣。”1998年,上钢一厂被并入宝钢集团,成为宝钢集团一钢公司。2000年,开始建设不锈钢公司。不锈钢生产线引进德国西马克、碳钢生产线引进日本川崎制铁。已是技术骨干的何黄斌全程参与技术谈判、设备引进与制造、设备安装与调试。2004年企业投产,并更名宝钢不锈钢公司。

      “那时候都是引进最好的设备,目标是取得世界领先地位。谁能想到,10年后反而产生亏损、最终停产?”说完这个疑问,已是宝钢不锈钢公司设备部主任工程师的何黄斌沉默了。

      去年6月,宝钢不锈钢高炉停产后,包括何黄斌在内的一群宝钢不锈钢及配套公司员工开始再就业。此时,恰逢上海社区工作者“1+6”文件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很多区很快面向宝钢开展定向社工招募。其中,徐汇区面向宝钢定向招募15位居民区书记,杨浦区、宝山区、静安区招募的书记及社工均超过40位。

      虹口区一位街道主任听闻一批分流的宝钢干部正面临再就业,立即和街道相关处室打招呼:“这些可是经过大型国企锻炼过的人才啊,素质好、能吃苦,我们也要赶紧抢一批过来。”

      经过大半年考察,徐汇区相关部门对这些宝钢来的干部表示满意,在今后的社区工作者招募计划中,除了原先的社会招募外,特别提到要开展面向大型企业的定向招募等多种途径。

      “既然命运时常不可预知,不如换个环境,挑战一下自己。”曾经的宝钢“老法师”、如今的徐汇斜土路街道尚海湾居民区书记何黄斌说。

      “社区治理”是道全新的命题

      尽管“抢手”,却并不代表“宝钢干部”们来到社区后很快就能“上手”。

      记者采访了近10位“宝钢干部”,他们纷纷表示:“社区和企业工作差别很大,有很多之前没想到的东西,需要转变心态和思维方式。”

      虹口凉城街道广粤居民区副书记陈卫峰,在宝钢工作了30年,从事物流方面的管理工作。到了居民区后发现,“以前企业里那种命令式的方式不灵了,和居民说话必须是服务式的。居民不是员工,不能用企业里那套奖惩机制和系统化方式管理,要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最终让他们从心里认可你,收获幸福感。”

      更为不同的是,企业里每天都是常规工作,极为可控,可到了居民区,不知啥时候就会冒出桩事情来。那天,陈卫峰在办公室里,便听到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3楼的独居阿婆和4楼居民闹起来了。”

      这事陈卫峰本以为过去了。4楼居民新婚装修房子,导致3楼阿婆家屋顶漏水、木橱脱胶。在陈卫峰的协调下,4楼的木工帮助阿婆修了橱、油漆工帮助补了漆。陈卫峰在小区里碰到阿婆问起,老人家说:“还挺好,就是有点油漆味。”

      可就在4楼居民婚期将近时,阿婆突然把家里的杂物堆出来占满楼道,让人家不方便上楼。陈卫峰找到阿婆,她就一句话:“他妈妈见到我态度不好,我要他们向我道歉。”陈卫峰劝她:“将心比心,人家结婚一辈子一次,再说他儿子也没惹你,您也给我个面子。”之后,他带着居委干部一起,将杂物一样样移开,还先后走访两家好几次。

      结婚那天,4楼居民给陈卫峰送喜糖。陈卫峰提醒:“3楼阿婆送了吗?”得知没有后,陈卫峰就带着他一起去敲阿婆家的门。阿婆第一反应是“不要”,陈卫峰说:“远亲不如近邻,您也沾沾喜气。”阿婆收下后,脸色明显缓和多了,4楼居民也松了口气。

      类似的矛盾圆满解决,让这些“宝钢干部”感到一种不同以往的成就感。社区工作也让他们收获不少前所未有的感动。

      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东王居民区副书记鲍友宏,曾是宝钢不锈钢公司的中层干部。以往厂里人员转型分流,做员工思想工作的他,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了自己。然而,居委工作半年来,他坦言自己从“忐忑不安”渐渐变为“坚定信心”。“我的生活圈一下子扩大了,认识了好多人。比如小区‘侨之家’里的老同志,参加活动、朗诵古诗词的热情令人难忘,还常常主动教我、关心我,街道也特别关照我们这些宝钢来的人。2016年社工年终总结大会,特意让我这个新人来主持,很感动。”

      他们看到了社区工作的前景

      不少宝钢干部坦言,选择到社区工作,考虑到“离家近、安稳”等因素,但他们到了社区后发现,新工作并不轻松。

      80后朱冶峰,现任宝山罗店镇金星居民区书记,原先是宝钢集团不锈钢公司下属冷轧厂工会主席。经单位推荐,他参加宝山区社工的笔试、面试,今年3月刚刚上岗。

      在他原先的想象中,居委会应该是“调解居民矛盾”“开各类证明”的。结果发现,居委会各类条线的事情不少,承担着很多“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任务,某种意义上是居民心中最为直接的“政府代言人”,这让他感到“压力不小”。

      有一次,一位居民的车子被划,一定要让居委会帮他找到责任人并索赔,结果朱冶峰连同物业多方调查发现,责任人很难找到。“当了居委干部才知道,挨骂是很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好。”朱冶峰说。他最佩服的,是居民区老书记。“在居民区特有威望,工作起来游刃有余,很享受这份居委干部的工作。”现在,老书记也常带教他。走访困难家庭时,对方问:“新书记来了,会不会一如既往关心我们呀?”朱冶峰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放心,有困难尽管找居委。”

      和他一样,在虹口曲阳街道当居委干部的原宝钢不锈钢公司工人范晟华,也很佩服林云居民区书记丁琳,“既刻苦又会动脑筋,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而原先在车间开过行车的范晟华,也让丁琳觉得他“认真、能吃苦、讲纪律,有现在多数年轻社区干部身上所缺乏的品质”。

      何黄斌觉得,社区和企业最大的不同,是企业结果导向,社区做事过程很重要。“从以前死板讲规矩,变为学会沟通艺术,要学会与男女老少交流的本事。”身处徐汇高档社区的他,正通过带动党员骨干、积极分子以及耐心细致的沟通,一点点消解居民对陌生人本能的排斥。

      无论进入哪类小区,“宝钢干部”普遍感到压力比想象大,也坦言薪水比原先有所下降。但对他们来说,“1+6”文件是颗“定心丸”,让他们看到了这个职业的前景和更多可能。企业原先规范的管理方式,也或多或少被他们用在了居委工作上,比如不少人提及企业里以“清洁、清理、整理、整顿、安全”为代表的5S系统,促使他们从“居委会办公室清理、不准吸烟”开始严格管理起来。

      陈卫峰说:“我不会当一个逃兵。”(解放日报记者 周楠)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