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邬达克建筑”讲座诠释历史建筑里的社会情感
  • “邬达克建筑”讲座诠释历史建筑里的社会情感

    时间:2019-05-26 09:51:09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图说:邬达克纪念馆馆长刘素华为听众讲解乌达克旧居的历史价值 官方图

      5月18日、19日下午,由长宁区科委科协、邬达克纪念馆共同主办的两场“邬达克建筑”讲座场地内热闹非凡,一些热情的市民找不到座位,索性席地而坐。担任讲座嘉宾的华建集团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廖方和邬达克纪念馆馆长刘素华,分别从丰富的史料展开,漫谈“孙科别墅”“邬达克旧居”的独特历史文化价值、建筑专业价值和社会情感价值。

      “孙科别墅”位于番禺路60号(旧时的哥伦比亚路22号),是如今的网红打卡的场所之一。原为建筑师邬达克为自己设计的住宅,未及建成即转给孙中山先生之子孙科,成为孙科在上海的主要住处,上海解放前夕,孙科将房产转给了国民党中央防疫处上海分处。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为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属。“孙科别墅”既是上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师设计,名人使用,特色鲜明。

      图说: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官方图

      廖方借助“孙科别墅”这一载体,通过对“哥伦比亚生活圈”剖析,让与会市民理解城市本身也是教科书,优秀的历史街区和建筑,蕴含着丰富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对当代城市建设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他从“孙科别墅”内部的色调互补与独特设计,讲述了“多元混搭融合”的邬达克特色,与爱好者们共同感受和分享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遗产。

      邬达克纪念馆馆长刘素华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由其投资修缮的番禺路129号,邬达克旧居的前世今生,以及一个世纪前上海接纳、佑护并成就邬达克这位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实践先驱的故事。

      图说:孙科别墅外景 资料图

        刘素华还介绍了邬达克旧居修缮中的瓦片复制、西南屋脊上的飞鸟装置和北侧辅楼烟囱修复等细节,由于相关物件在修缮前已不复存在,因此相关方面需要一边努力寻找历史资料,一边探索适合的修复方式。她坦言,自己作为外乡人,因为企业发展需与这幢建筑结缘。随着项目的推进,她对邬达克与邬达克建筑之于上海的意义,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讲座在邬达克旧居内举办,分为“邬达克的生命轨迹”“番禺路129号邬达克旧居的前世今生”“邬达克旧居里的邬达克印记”“与这幢建筑的轶事”“涅盘重生后的传奇”5大内容。原计划一个小时的讲座,持续了二个多小时,来听讲座的市民还久久不愿离去。一位要赶高铁出差的白领,一直在问工作人员还有多久,她依依不舍地坚持到了最后一分钟。

        如今,“邬达克热”已经成为了申城的一个文化现象,邬达克的建筑不仅是上海城市面貌的重要组成,更是对“海纳百川”城市文化的极好诠释。刘素华认为,上海与邬达克彼此成就的这段传奇,是一个可以讲给后来者,讲给全世界听的一个“东西方文化融合,文明共享”的好故事。(记者 徐翌晟)

        原标题:“邬达克建筑”讲座备受追捧 让听众看到历史建筑里的社会情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