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门前“什边地”变身自家小花园
  • 门前“什边地”变身自家小花园

    时间:2017-07-08 19:59:1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家住奉贤区青村镇李窑村七组的沈老伯,最近逢人便说自己老宅的变化――“原先宅前屋后有许多堆物、杂草,河水发黑发臭,看上去乱糟糟,侬再看现在多清爽,河水干净,屋旁种树种花,环境比得上别墅区”。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因自主进行宅前屋后的环境治理,村组里34户村民还拿到了每户3000元的奖励金。

      今年5月初,奉贤区委、区政府提出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开展“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工作,并明确三年拿出7.5亿元构建以奖代补的生态补偿机制,激发全区3107个村民小组共10万户农户参与自治。

      “我们试想通过‘生态村组・和美宅基’三年创建,打造共创、共建、共享、共融的环境治理生命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说。截至目前,全区已有7个街镇、19个村、23个村民小组共计851户村民率先通过创建验收,奖励金发放总额达257.6万元。

      自拆违建改善环境

      记者近日走访村民自主整治后的李窑村7组时,发现村内道路新近整修过,沿途的农房重新粉刷了,宅前屋后种上了统一的绿植,村组中间空地上还建起一座口袋公园,里面设计了广场、健身步道、座椅等,满足组内村民走出家门就是公园的需求。

      一个村民小组,短时间内拆掉了多年的违法搭建,村民还主动清除宅前屋后的堆物和公共空地的垃圾、杂物,自主整治的动力是什么?

      根据“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实施方案,创建应符合“三清三美”标准,即清五违、清群租、清垃圾,河道美、绿化美、民风美,其中还包括6大项、26小项要求。鼓励村民主动清理违法建筑、群租、外来人员非法居住等现象,同时参与清理河道、植树护绿、垃圾分类。

      经验收达标后,区镇两级按3000元/年/户的标准核拨奖励资金。每名村民小组长奖励1000元/年。如所属村民小组全部创建达标,在原有基础上增拨奖励资金1000元/年/户,每名村民小组长增发奖励500元/年,并优先考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叠加相关奖补政策。

      方案公开后,李窑村7组村民率先向村委会提出创建申请。为了鼓励组内所有村民知晓、支持和参与,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告知,一面梳理出各户的违建和卫生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和计划; 一面广泛向村民吸纳意见,以便进一步对宅基绿化和村组空地进行符合民意的改造。

      李窑村党总支书记苏寒林告诉记者,排摸中发现全村仍有10余处存量违法搭建,不过,从上门告知到拆除只花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原因是不少村民了解了创建办法后,“村民小组长一带头,全组都陆续动起来了。”

      村民让菜地变绿地

      目前,除了村民自行清理垃圾、堆物外,村委会还协助村组完成河道疏浚、排木桩、除绿萍、补绿化等生态改造工作。宅前屋后的绿化,保留村民原先种的月季花、水果树等,再根据村民喜好由村委会上报配送或者村里自行购买,使整体规划设计与宅基自有特色有机结合。

      在上海市郊农村地区,村民围绕宅基种粮种菜是普遍现象。不少村民祖祖辈辈靠土地生存,如今要让菜地为绿化“让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李窑村7组村民小组长杨勤芳告诉记者,过去几年,她的日常基本上被农事劳动占据了。“每户人家门前都有几分‘什边地’(当地方言,即零星的空地),平时种点粮食、蔬菜,既补贴生活,也消遣了时间。”论起自家“什边地”的规模,杨勤芳算得上是“种植大户”了。今年,她在什边地里种了1200株玉米,眼看就要成熟。

      不过,随着宅基绿化和村组口袋公园的建设推进,这些零零散散的菜地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作为村民组长,杨勤芳前思后想,还是带头把待熟的玉米连根拔了个干净。如今,这片曾经的玉米地铺上了绿油油的草地,几丛鲜花也开得艳丽。

      菜地没了,公共绿地却越来越多,这让村民的生活习惯渐渐发生了变化。69岁的吴春花告诉记者,周围几户邻居已经商量好,对宅前屋后的绿化进行责任包干,轮流养护花田,“从菜农转行成为花农”。而没有了农田的束缚,杨勤芳的生活也打开一扇崭新的门。最近两个月,她每天都跑去跳广场舞,或去宅基睦邻点做健康操,还准备带领村组成员成立健身队,充分利用口袋公园的健身器材。

      记者了解到,自“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以来,奉贤区农村地区共拆除违法建筑近4万平方米,违法违规企业2家,整治河道88条,新增绿化面积1万多平方米,拆除旱厕85处、田间窝棚41处,清运垃圾3万余吨,村组面貌明显改观。(解放日报见习记者 杜晨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