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艺术青年 缘何有创意无捧场策展人渴望被正视
  • 艺术青年 缘何有创意无捧场策展人渴望被正视

    时间:2017-07-11 20:36:54  来源:东方网  作者:郦亮

    原标题:艺术青年 缘何有创意无捧场策展人渴望被正视

    据《青年报》报道,说到青年艺术人的生存现状问题,业内一致认为是存在“三缺”――缺策展人、缺平台、缺资金。因为这“三缺”,青年艺术人在国内的发掘和发展总是存在一定阻碍。当然,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没有哪个国家的青年艺术人在成长路上是顺风顺水的,不需要经历任何困境和阻碍的。但是现在上海诞生的“青年策展人计划”意在解决这样一个影响青年艺术人成长的难题。

    青年策展人渴望被正视

    日前,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青年策展计划”揭晓了其2017年度的前三名策展作品的名单。第一名的作品叫《“甜蜜的家”――家庭妇女讨论群》。策展人是同济大学的博士生莫万莉和她的两个同学。

    莫万莉对青年报记者说,这个创意是他们三个同学一起想出来的。题目虽然比较正面,但其实更关注一些反思的。“想通过一些历史材料和当代艺术家的装置作品,来引发人们对于社会家庭现状的思考”。而“青策计划”对这个策展方案赞许有加。用“青策计划”的评委、著名艺术家费大为的说法,“这个展览就是想通过对妇女在家庭中身份和角色的考察,探讨当今社会家庭观念的变迁以及一系列重要问题。”

    但是作为青年策展人,此前莫万莉对自己的策展方案能不能变成现实心里一直没底。莫万莉在同济大学读的本科,后来去美国耶鲁大学读了硕士,如今又回同济读建筑学博士。她以自己的学识与见闻策划出来的展览学术价值很高,但是要变成现实,却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莫万莉对青年报记者说,青年策展人因为可用的社会资源有限,碰壁是常有的事。

    青年策展人因为是新人,即便身怀无限创意,他们也很难获得社会认同,也就很难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一位资深艺术评论人对青年报记者说:“和独立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不同,策展人不可能一个人完成一个展览,他需要各种人捧场,包括艺术展览机构和艺术家。但是因为年轻,青年策展人想获得捧场是很难的,人们总是投以一种怀疑的目光。”

    青年艺术事业发展离不开青年策展人

    据青年报记者观察,在青年艺术行业的生态中,青年策展人其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正如青年策展人所遭遇的困境,青年艺术人其实也需要有一个逐渐被社会认同的过程。一开始,也是很难入那些著名策展人的法眼的。那些著名策展人身边有一群著名艺术家,他们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探索艺术。一般的青年艺术人是很难进入到这个层次的。不被理解和发掘,很多青年艺术人也就只能自娱自乐,有的实在难以为继,也就被迫转行。

    而青年策展人可以动用的艺术家资源其实也就是一些同龄的青年人。这也是社会环境使然。因为那些著名的、成熟的艺术家一般是邀请不到的,于是只能在自己的好友同窗中寻找可能。所以如果青年策展人的队伍能够发展起来,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有想法的青年艺术人可以被发现。当然,如果青年策展人缺失,那也就意味着会有大量青年艺术人难有出头之日。这就是一个关系链。

    最能说明这一点是,“青策计划”2014年到2016年三年中,投稿策展人的平均年龄下降,艺术家的平均年龄也相应下降。2014年策展人的平均年龄是30岁,艺术家平均年龄是31岁。2015年策展人年龄下降到29岁,艺术家年龄也下降到31岁。这一点在2016年也得到了印证。当年策展人平均年龄下降到28岁,艺术家年龄也随之下降到30岁。策展的和从事创作的,基本上都是同龄人了。

    所以,要发展青年艺术事业,给青年策展人更多的空间和机会是关键。但是,以现在的社会现实来看,让艺术机构和成熟艺术家主动给青年策展人提供机会,这样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这就需要官方的引导和支持。在这方面,青策计划应该是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

    社会应该给青年艺术人更多空间

    莫万莉和同学的策展方案,这次获得了2017年“青策计划”的第一名。他们的《家庭妇女讨论群》展览不仅能获得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免费提供的场地,在艺术家邀请、展览陈列、媒体宣传等方面,也还会得到各种有力的支持。同时,他们还可能获得去法国Le Consortium艺术中心和威尼斯双年展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自己青年时期,就能在殿堂级的博物馆里举办自己的展览,对于莫万莉和她邀请的青年艺术人来说,都是幸运的。

    不过青年报记者也注意到,今年的“青策计划”共收到有效策展方案投稿66份,设计青年策展人133位。但最终入选只有3个方案。也就是说,大部分投稿的青年策展人还要继续在把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的征途中艰难跋涉。“我不会放弃这个方案的。”一位落选的策展人对青年报记者说,“我还会向人不断地介绍我的方案,直到被接受为止。但我也知道,这个过程会比较艰难。”

    青年人初出茅庐,虽有一腔热血,却不占有任何社会资源。所以像“青策计划”这样的项目还是太少,社会应该拿出更多的资源来给青年艺术人使用,给他们更多的空间。毕竟这关乎国家艺术事业的未来。

    编后语

    策展人之于艺术家,就像是指挥家与乐手,缺一不可。而在国内,大多数观众一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策展人”是什么?当提及“策展人”这个名词的时候,人们会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很多人会把“策展人”描述成为组织者、总监、经理人,还有很多人会认为策展人是负责布展的人员或者是艺术经销商,这样的答案不一而足。不过在当代国内艺术语境当中,对策展人的描述确实如此片面,或者说是充满了先入为主的偏见的。这就更不用说是青年策展人了,他们所面临的恐怕不只是经验上的缺乏,更多的是缺乏应有的认同。而现如今能有一个官方的计划作为推动,让更多青年策展人能够亮相,被了解,被熟知,是弥足珍贵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