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盘点上半年创业热词:"共享经济"上榜 机遇与瓶颈并存
  • 盘点上半年创业热词:"共享经济"上榜 机遇与瓶颈并存

    时间:2017-07-11 20:38:00  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颖婕明玉君

    原标题:本报盘点今年上半年创业热词:“共享经济”上榜,机遇与瓶颈并存

    据《青年报》报道,共享经济、人工智能、新零售业态、文创IP……2017年上半年,这些创业热词成为了资本市场关注的风向标。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他们跟随趋势和热点寻找着梦想,探索着机遇,他们也曾遇到过瓶颈与“泡沫”,一转身,让人有些猝不及防。那么,就让我们从2017上半年这些创业风口中,一窥现今创业者们的所思所想,忧虑与期待。

    共享经济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KTV、共享篮球……当下,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共享经济,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一时间,共享经济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业内人士表示,共享经济狂欢过后,还将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满足市场需要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才是共享经济的土壤。未来共享经济有可能转向无形的知识、技能与服务等方面。

    现状:改变习惯 让生活更便利

    继共享出行之后,一系列“共享+”就越来越火了。无疑,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令人瞩目的关键词。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预测,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40%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共享经济预计会占据中国GDP的10%左右。

    在KEYS潮宿创始人林璐看来,共享的本质是闲置资源的流转,提高利用率。共享经济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商业模式的探索。“我当时也是注意到共享模式的机会,并开始创业的。我们主要通过托管闲置房源,提供统一标准的服务,来提升用户住宿体验。”林璐说。

    从单车、充电宝、到KTV、雨伞、篮球,这些都是资源闲置的具体场景。林璐强调说,共享资源的好处是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率,优化了存量的配比。同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瓶颈:火爆背后或蕴藏巨大“泡沫”

    但随之而来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蓝豹投资、创投家私董会创始合伙人方宇锋指出,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和资本的不断加码,会导致大量的铺张,甚至会出现资源的浪费。“有些低成本的快速扩张还会导致消费者体验不佳的问题。”

    或许,共享经济如此火爆的背后,是更大的泡沫。不过,市场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任何无序的竞争都是阶段性的,都会有相应的调控。在方宇锋看来,共享概念从本质上来讲都是租赁经济。他强调,租赁经济本身是有需求的,但具体到不同领域就要评估它的商业价值有多大。“要看消费场景和频次、是否能够形成网络效应,是否能够形成用户流量入口效应等。”

    所谓“共享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方宇锋强调,共享经济创业,要看项目本身能否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因为这才是最终用户体验到的价值与服务。“具体选择哪个创业项目,还要看市场的需求,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上来。”

    机遇:除实体外还可考虑知识共享

    共享经济无疑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对于闲置存量资源的利用而言更是如此。在林璐看来,如果还有创业者想要进入共享经济的风口,不妨关注技能共享。“提供知识分享,并通过知识领域的教授和分享获得变现。”但他提醒创业者,要注意如今的创业并不能只是一味地寻求融资、烧钱和教育市场,而更应该从一开始就有比较清晰的盈利思路,否则项目很容易夭折。

    方宇锋则认为,创业者想要取胜,需要创新商业模式。比如,汽车领域的共享经济是一个很有想象空间的大市场。“创业者可以考虑私家车、车位、新能源车充电桩的共享机会。”他坦言,未来,从市场需求的类别来说,共享经济应该还会有很多机会。“除了实体的物品之外,我更看好服务。如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的共享可能会越来越多。”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个长远的战略方向,这一点毋庸置疑。2017年上半年,AlphaGo战胜“围棋天才”柯洁,机器人Al-Maths22分钟内完成了文科数学北京卷,人工智能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想象力。如今,医疗、金融、教育、生活……人工智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不断地占据着行业风口的地位。也有人调侃说,人工智能全球竞赛,中国具备“弯道超车”的潜力。国内企业百度、腾讯等已掀起人工智能的人才“争夺战”。随着全球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2017年也被称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拐点。

    现状:医疗、金融“雨露均沾”

    在医疗体检领域有着多年创业经验的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黎刚告诉记者,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企业都在不断转型,让更多的高科技体验来改变行业中的痛点。张黎刚举例说,疾病的发现和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患者个人行为、习惯、心理因素等信息来做出判断,“尤其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早期发现异常显得至关重要。因此,人工智能可以基于个人的基因信息产生更多的思考,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提供更精准的建议。”作为医疗领域的深耕创业者,对于人工医疗给行业带来的变革,张黎刚深有体会。

    此外,金融领域中也充斥着人工智能概念。从最初的指纹、人脸识别,到之后的虹膜、声纹识别,传统银行都在往人工智能领域转型。谈及普及性最广的指纹识别,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平板电脑,都为用户带来了便捷的体验感受。不过,随之而来的假指纹事件频发,也为创业者带来了新的创业机遇。生物识别研究集团公司的研究数据显示,预计至2020年,全球60%的交易将通过生物特征识别进行认证,因此,能够实时判断指纹真伪的假指纹和活体检测,将成为用户在移动支付时避免金融欺诈和身份盗窃的必要手段。

    瓶颈:技术层面仍有待突破

    不过,也有人说,摆在今天去“哄抬”人工智能,这个时机会不会过早?从事VR医疗领域开发的海归创业者傅先生指出,目前人工智能在国内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整体看来技术的发展处于应用层面,但技术层面仍存在瓶颈需要突破。“虽然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感知层的技术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语义识别等认知层的技术仍不甚完善,即使是像计算机视觉这样的感知层技术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机遇:感知、分析、服务领域蕴含商机

    未来,人工智能的创业机会有望体现在以下三个领域:智能感知领域(语音识别、机器视觉等),智能分析领域(Fintech、智慧医疗等),智能服务领域(安防、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机器人等)。这三个领域各有交叉相互侧重,即包含硬件也包含软件,均为当前最有可能变现的人工智能应用项目,基本囊括当前人工智能的全部投资热点。业内人士指出,长期来看在技术进步和政策监管的双重推动下,产业有望在金融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

    文创IP

    以“网红”、“IP”为代表的文化创意领域,在当下早已成为创业者无法忽视的巨大风口。有数据统计,自2014以来,中国的娱乐内容产业经历了三年的“IP时代”:从影视剧、网络视频再到游戏,以IP变现、粉丝经济为导向的制作发行公司大行其道,也因此催生了一大波以文创IP为背景的创业新生军。

    现状:80后、90后成领域创业新生力量

    对于大部分内容公司而言,IP战略是一个市场概念:借助原著强大的粉丝群体,轻松实现变现。这尤其适用于从“变现潜力较小”的内容向“变现潜力较大”的内容的改编,例如从小说改编影视和游戏。另外,如果能基于一个IP同时推出多种形式的内容,无疑将制造更大的热点,节约宣传费用,这就是所谓“影游联动”。在娱乐内容市场发展的初期,基于IP进行市场推广确实可以事半功倍。

    走进沪上多个创业孵化园区,以文化创业为主体的创业公司也不在少数。从影视到动漫,从短视频到艺术收藏创新等领域,80后、90后的创业者似乎成为了文创领域的创业代言人。他们展现出的作品,有颠覆人们传统的欣赏模式,以出奇、出新吸引着更多的粉丝,也让人们在茶余饭后,更多地充实着自己的思想和生活。

    瓶颈:文创IP“保鲜期”有限

    然而,近段时间,IP作品的失败率也呈现出上升态势,即便是成功的IP作品,由于受到IP方盈利分成和保底要求的挤压,留给内容公司的盈利空间往往也很有限。因此,有人说,“IP”一词在某些文创领域已成为明日黄花,难以为继。

    许多人不禁会问原因何在?在文创领域深耕多年的创业者邹华表示,因为IP战略本来就是一个拼凑的概念,它包括两个思路:第一,是借助热门IP的粉丝,内容创业公司改编IP是为了背后的粉丝群,这是一种代价高昂的用户获取形式,将被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定位所取代。第二,热门IP作品的用户数据往往是孤立、零碎的,并不相通。

    一位券商研究员也表示,一款热门文创IP的“保鲜期”是有限的,要实现粉丝经济的变现,就很难保证制作质量。要从头开始制作一部质量过硬的电影或游戏,至少需要12至18个月;在实践中,为了保证IP热度,这个制作时间往往被缩减为6至9个月。结果,IP没有促进内容质量,反而绑架了内容制作方,同时降低了消费者体验,形成恶性循环;在消费者心目中,“IP大作就是质量低劣”的刻板印象越来越深。

    机遇:泛娱乐等内容创业仍存机遇

    这是否意味着,文创IP创业将死?创业者没有前行的原动力和导向了呢?

    对此,资深业内人士、创业导师陈玮表示,只要找对形式,注意政策,包括泛娱乐在内的内容创业形式,其实仍存在巨大的创业机遇。此外,处于长期垄断局面的国内体育赛事版权价值也处于严重低估状态。“体育产业的版权价值重估,资本逐鹿优质赛事IP,也将为更多的创业者带来机遇。”陈玮同时指出,在国内想要在文创IP上做出成绩,还要注意政策上的东西,一旦出错,企业甚至是整个产业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新零售

    近年来,随着线上线下零售商家的发展遭遇瓶颈期,新零售成为破局关键。以阿里和亚马逊为代表的海内外电商巨头纷纷加大与线下企业的合作力度,以新科技应用作为切入点,凭借全新体验模式将用户带入消费场景中。此外,盒马鲜生、快闪店等也在进行新零售业态的尝试。业内人士指出,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未来可以在细分的专业领域进行创业尝试。

    现状:以技术为支撑 线上和线下结合

    在2016年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在华创互动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级创业导师郑旭看来,新零售,是大势所趋,而百联与阿里的“联姻”、盒马鲜生、快闪店等都是新零售的表现形式。这是一种创新模式,未来会出现更多品牌营销和用户的融合,实现全数据、全渠道的智能营销。

    “其实这是一种线上和线下互相的需求。”英诺天使合伙人肖毅指出,伴随着流量红利的耗尽,纯电商时代开始淡去,而线下渠道在购物场景和消费体验的优势不可替代,线上线下渠道渐趋平衡。于是,线上线下便产生了合作的可能。“未来从商业中心、品牌店到社区店,应该都会有新零售业态的体现。谁对商业的理解足够深,对消费者的需求洞察的足够深,谁就有机会切到新零售这块蛋糕。”肖毅表示。

    新零售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多便利。沈斌的校园智能零售终端项目也是一种创新的新零售模式,它的创立是为了让学生在校园体验更便利的生活而产生的。他坦言,之前校园零售主要是靠教育超市,但这是朝九晚五,不利于学生在其他时间段的消费体验。“现在有了我们24小时的无人售货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扫码支付,非常方便。”

    瓶颈:或对传统消费体验带来冲击

    不过,快速的发展,也让新零售业态出现了一些弊端和瓶颈。作为“奋战”在新零售第一线的业内人士,沈斌表示,新零售不仅是消费体验的升级,同时也是供应链体系的升级。过度激进的创业行为,可能会对厂商与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此外,新零售主要针对年轻群体,而会选择性忽略老年群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会对老年群体的传统消费体验有所冲击。”

    不仅如此,沈斌指出,新零售的发展,需要线下线上融合,传统零售除零售领域经验外,还有沉淀的消费场景布点与供应链优势。其他还有诸如消费习惯、个别消费者素质等问题,都需要慢慢引导与提升。

    机遇:可在小而美细分领域创业

    沈斌表示,未来的创业者可以从小而美的领域切入,不要太冒进。因为任何产业的更新换代都是需要时间的,踏踏实实创业才能够走得远。

    郑旭则表示,新零售的机会将更多体现在新领域。“新零售领域创业并不简单,从货品的选址,到与客户互动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性。”在郑旭看来,在细分的专业领域创业应该更有机会,比如数码、生鲜等,选好细分品类,都可能是下一个零售创新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