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新上海人结缘建设浦东 两个85后“刘畅”的别样“连理枝”
  • 新上海人结缘建设浦东 两个85后“刘畅”的别样“连理枝”

    时间:2017-07-11 20:38:00  来源:东方网  作者:郭颖

    原标题:两个85后“刘畅”的别样“连理枝”

    据《青年报》报道,他们都是“新上海人”,一个来自陕西,一个来自山西;一个硕士毕业引进上海,一个高中时期就来到上海。因为一起参与浦东建设,因为同名同姓都叫“刘畅”,千里姻缘一线牵。今年7月7日,两个刘畅在浦东领证结婚,共同写下一段佳话。

    她比他早10年来上海 隔着一条罗山路不知道彼此存在

    如果没有浦东,没有那个著名的“浦东名校青年人才直通车”项目,这两个刘畅或许就像是两条平行线,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交集。

    女刘畅比男刘畅早来上海10年。

    出生于1988年的她高中时便从山西考入了当时上海一所市重点中学的“特招班”,高考时考取华东政法大学,大学毕业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攻读国际商法硕士学位。

    2013年留学归来,本已通过面试准备进银行工作,却看到了浦东国际人才发展中心的招聘启事。NPO、人才服务、交流平台、创业之城……这些新名词深深地吸引了喜欢交流、热爱公益、总是充满好奇心的她。于是马上去参加了面试。浦东国际人才城是浦东新区组织部在浦东二次开发的背景下为创新服务国际人才、创业人才而设立的新平台。极具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的领导、国际化的年轻团队、充满挑战和可能性的工作,让她坚决地放弃了银行的offer。

    “8月底,在昆明机场准备转机继续旅途的我接到了通知入职的电话,立马结束后续行程返回上海,激情满满地投入到浦东国际人才城开幕一周年准备工作中。”她说,为了节约上下班时间并且方便加班,她从浦西搬到浦东,搬到了张江,这一落窝就是将近4年。

    那是她的故事。就在女刘畅奋战于浦东国际人才城的时候,出生于1987年的男刘畅还在北京,本科南大的他,硕士就读于中国顶尖学府――北京大学,学的是新闻专业。在此之前,他从未来过上海。

    2014年在他读研时的最后一个寒假。正在找工作的他,已经手握央媒的offer,对于究竟是留在北京发展还是回老家当记者,一直犹豫不决。2月底,他突然在北大就业中心网站上看到了“浦东公共管理储备人才”也就是“浦东名校青年人才直通车”项目的招聘启事。“当时我心中一振,立刻投了简历,经过严格的3轮面试,之前从未去过上海的我,在浦东人保局领导的描述中,感受到了这片活力热土的召唤。”

    2014年7月,正式入职前3天,他终于在乘坐了18个小时的高铁后抵达上海,拎着大包小包只身来到浦东,住在浦东南路上的一家宾馆。去人保局报到后,他满怀忐忑和期待走进了浦东北蔡镇。“当时很多储备生小伙伴相继被分配到了委办局或者街道,只有我分到了镇里。”不过,他还是很满足:北蔡历史悠久,人口构成多样,有活力,更有潜力。

    那时,他俩还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只知道北蔡和张江都在浦东,但是不知道北蔡和张江,中间只隔着一条罗山路。

    缘分悄悄来到 女刘畅比男刘畅更早知道对方

    事实上,女刘畅比男刘畅更早地知道对方。

    2015年寒假,浦东国际人才城参与“浦东名校青年人才直通车”项目的举办。女刘畅作为工作人员随浦东人保局一同去了北大。“当时,人保局的领导看到我就说:小刘,去年我就从北大招了一个刘畅回浦东。”女刘畅笑着告诉青年报记者,那是她第一次知道在浦东青年中,还有一个刘畅。“但当时心里想,从小到大遇到的同名同姓者不下一打,不足为奇。”

    过了两个月,一起工作同为储备生的一个好友,给女刘畅发去一张照片,是一个男生的侧影。那是好友在储备生开会的时候见到的2014年新进储备生。好友问她:“这个男生是你喜欢的类型吗?”“只有侧面看不清啊。”她回答。“他也叫刘畅哦。”忙着走路的她没再回复。“后来我才想起来,他可能就是人保局领导提到的刘畅,原来是个男刘畅。”这是她第二次听说那另一个“刘畅”。

    2015年是双创元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席卷全国。为了探索服务浦东的青年创业人才,女刘畅和几位从高校招募来的优秀学弟学妹一起,成立了一个名为“有思议(YouthE)青年创业自孵化联盟”的组织和平台。那年夏天,他们跑遍了北上深的众创空间,调研了多数的浦东青年创业团队,跑遍了全城最热的创业活动。

    6月的一天,北蔡镇领导联系女刘畅,带她去看看北蔡的“中环众创空间”。“镇领导见到我就说,我们这里也有一个刘畅,说着拨通了手机:小刘你来一下。”这时,一个穿着白衬衫、戴着黑框眼镜、高高瘦瘦的男生走了进来……回去的路上,女刘畅给当时发照片给她的好友发微信说:“我今天见到那个男刘畅啦,跟你发给我的照片长得不一样啊,白衬衫穿得挺好看的。”

    这是两个刘畅第一次见面。“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穿白衬衫很好看,跟我同名同姓的男生。”

    几次工作接触后,他们发现彼此有太多的共同话题:一样的需要适应从北到南的差异,一样的机关工作环境,一样喜欢小动物,一样无法停止对哲学和心理问题的追问……渐渐地,两个刘畅终于在2015年底走到了一起。

    7月7日领证 共同见证浦东改革和发展

    说起两人的相知、相爱、相伴,两个刘畅一脸甜蜜。

    女刘畅对男刘畅的评价是:“四好学生:学习好,长得好,人品好,对我好。”男刘畅对女刘畅的评价则充满了欣赏和宠爱:“神奇宝宝,机智宝宝,高能宝宝,还是宝宝。”

    令人惊讶的是,两人非但名字一样,而且星座也一样,都是狮子座。

    “在一起后,性格差异逐渐暴露出来,不同点甚至多于共同点。”两个都是狮子座的年轻人,开始了频繁的冲突和磨合。性格内敛vs外向,喜静vs喜动,以及工作性质的差别、生活方式不同,一个性格直率,一个表达直率,他们也偶有争执到沉默的时候。好在,两个真诚而固执的年轻人,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对彼此的接纳。更多的时候,他们一起加班,或者一起看书,会讨论,也会争论,在忙碌而简单的生活中,迎来了谈婚论嫁。

    女刘畅的微信名字是“刘畅77”,她说,这样便于区分,而且“7”是她的幸运数字。几个月前,他对她说,我们今年把婚结了吧。她什么都没说,翻了下日历,顺手在2017年7月7日这天记了个“日程提醒”。整个上半年,工作和学习,两人忙到无暇商量和计划结婚的事。直到7月的到来,才突然意识到7月7日要到了。

    “如果错过这天,下一个7这么多的日子是2027年了。”她笑道,于是马上预约了结婚登记,提前几天在7月7日那天请了半天的假。两人简单地拍了张照片,一早直奔浦东民政局,15分钟就领到了结婚证。“窗口的工作人员效率特别高,直到分别把结婚证交到我们手里时才发现,我们的结婚证上除了身份证号和生日不一样,其他都一样。”

    临走时,他看着手机地图对她说:“3年前,我第一天来浦东,就住在浦东婚姻登记中心旁边的宾馆里。”

    刚刚领完证的小两口得到了大家“狂轰滥炸”式的祝福。“大家先是感叹缘分的神奇,然后猜测我们以后会因为名字遇上多少趣事,最后就是给我们未来的宝宝起各种有趣的名字。”虽然暂时还没有在上海买婚房,但是两个刘畅都很乐观:彼此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对于他们来说,能参与浦东的发展和变化,才是最幸运的事。

    “处在深度改革浪潮中的浦东,给了我这个性格外向、习惯挑战的女刘畅,一个充分认识世界的大平台;也给了性格内敛、追求完美的男刘畅,一个需要时时调整自己适应全方位陌生环境的大课题。”她说。

    眼下,女刘畅已经进入陆家嘴创业街区,开始参与众创空间新品牌“星空间”的建立。而男刘畅随着工作的开展,也逐渐了解并爱上了北蔡这个性格鲜明又层次丰富的地方。

    他们说:“我们不停地挑战着自己没做过和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断见证着浦东发展和改革的每一个步伐。”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