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上海高校最美旋转楼梯背后的故事:最大功臣竟是它!
  • 上海高校最美旋转楼梯背后的故事:最大功臣竟是它!

    时间:2017-07-13 21:09:49  来源:东方网  作者:毛丽君实习生

    东方网毛丽君、实习生吴基祥7月13日报道:10天,23所大学,52个校区,收获旋转楼梯27个……理工男魏晓辉(微博ID:水月云天_syyt)拍摄的一组名为“青春・上旋”的上海高校旋转楼梯照片惊艳了网友,而你可知道,这组照片最大的功臣竟然是地铁和共享单车,在城市和高校的穿梭中,27岁的他又收获了怎样的人生经历?接下来,他又会有怎样的计划?东方网记者独家采访了照片的拍摄者魏晓辉,听他讲述旋转楼梯背后的故事。

    跑遍上海高校,最大功臣竟是地铁和共享单车

    作者魏晓辉

    “爱好摄影,南京旋转楼梯的专题摄影相当于毕业前留给南京的礼物,毕竟在南京待了七年,有感情。”在上海高校旋转楼梯之前,魏晓辉的同题材作品曾经在南京引起过网友的极大关注,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的他,将最初的那组照片当作送给南京的礼物。

    作为系列摄影的第二站,魏晓辉选择了上海,那是因为在他看来,旋转楼梯在有一定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的城市出现的概率相对较高。“上海以前有很多租界,欧式风格的建筑比较多,旋转楼梯也多。”

    作者魏晓辉

    每确定一个城市,魏晓辉都要先做足功课,按照他的计划,确定拍摄时间后,他一般会提前半个月做准备,包括从各个摄影网站、社交媒体查找关于这个城市旋转楼梯的信息,以及最重要的交通路线。“比如上海,我会先在地图上把所有的目标大学标注好,然后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来安排拍摄路线。”

    “上海太大了。”这是魏晓辉的感慨,南京之外的首站,他选择了上海,然而要在这么大的上海既快又准地找到自己的拍摄对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拍这些照片,魏晓辉成了每天最早出现在地铁里的乘客之一。按照前一天选定的学校,他会提前制定出行路线,赶最早的一班地铁出发,开始“地毯式的扫荡”。

    复旦大学旋转楼梯

    滴水湖畔的海事大学和海洋大学,是魏晓辉上海行去过最远的两个校区,他说多亏了有16号线;而说起大学校园,他笑称,多亏了有共享单车。靠着两个轮子,魏晓辉几乎把松江大学城中所有大学都转遍了。“如果没有共享单车,靠自己走的话,这么大的圈儿,想想也是件很痛苦的事。”

    跑遍上海23所大学,52个校区,魏晓辉花了10天的时间,而从筹备到完成这一次拍摄几乎占据了他假期所有的时间,最终,27岁的他为观众们呈现了27个美轮美奂的旋转楼梯。

    上海交通大学旋转楼梯

    奋进的青春,系列摄影书写难忘的人生经历

    如果说最早的创作始于偶然,那么,将旋转楼梯拍成系列,则注定成为魏晓辉的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大学是青春的象征,旋转楼梯是进步向上、前进的意向。我希望用高校的旋转楼梯来喻示奋进的青春,也希望我们年轻人遇到挫折时不要气馁,因为每一次挫折都可能是一次上升和前进的机会。”魏晓辉这样解释这组照片的主题:青春・上旋。

    同济大学旋转楼梯

    虽然系列摄影前两站的拍摄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但魏晓辉坦言,他“并不指望这个去赚钱”。“摄影纯粹是我自己的一个爱好,能给我带来无穷的快乐。如果涉及到金钱的话,有些东西就会变质,也会少很多乐趣。”对他来说,拍摄最大的成本,除了他背着到处跑的相机、镜头、脚架,就是自己投入的无限热情和精力。

    而能“出片”,离不开后期近乎完美的图片处理。魏晓辉说,和拍摄时间相比,其实后期图片处理的工作量更大。“我有点强迫症,对于画面画质追求比较高,有些旋转楼梯比较旧,脏点比较多,因此在修图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比如上海的这组图片,拍摄花了10天的时间,后期处理却耗了一个月,而这些时间,都是魏晓辉在平时工作之余一点一点挤出来的。

    武汉、北京、西安、广州、成都……魏晓辉告诉东方网记者,他的“青春・上旋”系列摄影还在继续,而这些城市都已经列入了他的计划清单。“我已经在为下一个城市的拍摄计划做功课了,由于工作原因,旋转楼梯系列估计还需要几年才能完成。”

    而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几年,魏晓辉和他的“青春・上旋”还将继续“在路上”。

    (本文图片由魏晓辉提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