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他们是南京路上最美的风景:霓虹灯下新哨兵
  • 他们是南京路上最美的风景:霓虹灯下新哨兵

    时间:2017-07-13 21:21:33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

    原标题:他们是南京路上最美的风景:霓虹灯下新哨兵

    他们是南京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南京路,素有“中华第一街”之称,是中国最早亮起霓虹灯的长街。每当南京路霓虹灯闪烁时,路人总会发现一支身着橄榄绿的巡逻队。这支队伍就是上海武警总队一支队十中队。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风霜雨雪,哨兵们每天在人民广场升降国旗、在市政府大楼执勤站岗,在南京路治安巡逻。橄榄绿不仅给人安全感,也给人美的享受,橄榄绿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绚丽的霞光里,上百个剪影便开始在人民广场的西北角“一二一”地操练起来,他们练5公里武装越野和400米障碍攀越;练队列、擒拿、射击;练反恐、防爆、处突。中队长戎振辉每天带领战士们都要苦练3小时。一天,他发现居民楼一扇窗户突然打开,一位老大爷探出头来,用双手打了一个“暂停”的动作。中队长明白战士的训练打扰了居民的睡眠,为了不扰民,他们决定取消出早操喊口号的规矩。

    十中队战士与社区老人亲如一家

    “有人跳江了!”5月的一天深夜11时,外滩陈毅广场附近,突然传来呼救声,江堤上立刻引来围观者,正在巡逻的战士郭万鑫等战士扒开人群,看此情景,小郭从警用巡逻车上取出救生绳绑在腰上,纵身跳入漆黑的江面,奋力游到落水者身边,落水的姑娘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死命不放。小郭挣扎了几下,两人一起沉入水下,所幸战友们通过救生绳将他俩拉到岸边,挽救了姑娘的生命。

    然而,做好事也会引来麻烦,令战士们困扰。那个下午,领班员韩磊来到市政府大厦执勤。此时,一位中年妇女蹒跚地走上大楼前台阶,韩磊见她一个趔趄摔倒在地,急忙趋前搀扶她,她却躺在地上死活不起来,口中叫嚷:“你推我做啥?我的腿受伤了!”韩磊有口难辩。接到报告后,中队领导将伤者送到了医院进行检查。

    帮助腿脚不便的老人

    韩磊心情颇为郁闷,没想到做好事却被讹诈。此事在营区里不胫而走,以后遇到危难者是否还要帮助?战士们感到困惑。第二天,指导员结合社会上出现的“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现象,给战士们上了一堂公德与诚信教育课,并开展了“扶不扶”“怎么扶“的大讨论,引导战士们用辩证的思想、正确的眼光来认识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现象。指导员大声地说:“我们战士只有理直气壮地大胆做好事,才能引导社会风气的好转。请放心,身正不怕影歪,中队是你们的坚强后盾!”指导员的话给战士们吃了定心丸,战士们响亮地回答:“扶!必须扶!”

    周末,韩磊和战士们在社区干部的陪同下带着营养品一起去探望那名中年妇女,这让她大感意外,又无地自容。社区干部对她说:“你看看武警战士的境界多高,人家以德报怨。如果你这样对待帮助你的人,以后谁还敢帮你?”中年妇女羞愧难当,道出了原委。原来她腿部有旧伤,自己不慎摔倒在地,想趁机赖上战士带她去看病。

    一个寒冬的晚上,杨班长带队巡逻在南京路上,突然接到命令,迅速赶往山东路协助民警抓捕贩毒嫌疑人。巡逻队包抄围捕。在接近毒贩交易车时,嫌疑人穷凶极恶地拔出匕首猛刺过来,杨班长迎刃而上,顺势一挡,左臂顿时被划开一个10厘米口子,鲜血如注,他不顾危险,一个擒拿动作将嫌疑人制服,车上另两名毒贩见状束手就擒。当场缴获毒品45克,凶器6把,毒资38000元人民币。

    有一年3月初的一天,战士向乐在市政府东门执勤,见一辆出租车下来一名中年男子,右手拿着保温瓶往身上倒液体,左手取出打火机。向乐感觉异常,一边向战友喊道:“有人企图自焚!”一边飞奔上去,紧紧抓住男子拿打火机的左手,男子极力挣脱:“我要与你同归于尽!”向乐牢牢地锁住其左手,与赶来的战友将其控制住,避免了一起恶性事件。

    正是有了这样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有了他们的艰辛付出和流血流汗,才换来了南京路的稳定和安宁。20多年来,南京路上恶性案件发案率为零。

    “三件宝”变成了“五件宝”

    十中队不愧是好八连的继承者,也是霓虹灯下的新名片。在中队的荣誉室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的题词特别醒目:“南京路上学八连,霓虹灯下新一代”。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共青团中央颁发的“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武警部队授予的“南京路上学八连模范中队”荣誉称号等各种锦旗、奖状、奖牌,琳琅满目,熠熠生辉。

    南京路上为民理发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16年12月,指导员程巍带领战士们又举行了每年一次的交接仪式,由退伍老兵将理发箱、修伞箱、修鞋箱这为民服务的“三件宝”传给新兵,让新战士接过“好八连的火炬”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每月20日,是十中队为民服务日。三班,也叫雷锋班,每月战士们带上“三件宝”到南京路新世界广场设摊为民服务。也许你会取笑这些战士太小儿科,或笑话他们太落伍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需要修修补补?可别说,还真有人前来,且络绎不绝。他们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坚守35年,其精神令人感佩。

    为民修伞

    磨刀箱保管者山东籍的高健,其特长是磨剪子戗菜刀。磨刀是个细活,每次市民排队磨刀戗剪,半天也磨不了几把,他便带回去,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继续磨刀霍霍,下次服务日再带去。两年下来,其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理发箱保管者是浙江籍的陈明,他坚持为中队110多人理发,5年下来已理了8000多人次。他不但为战士理发,还坚持为南京路上的行人理发。因其技术娴熟,一个上午能给40余人理发。他每次理发,排在第一位的总是宝山赶来的那位张大爷。张大爷每月20日清晨,坐上第一班地铁赶到广场早早等候陈明理发。每次理完发他却不愿意走,他不仅为理发而来,更为了精神上的慰藉而来,因为他的孙子也在当兵,陈明有点像其孙子。一位老奶奶剪完发也没有走,而是为陈明撑伞。她心疼地说:“今天35度,太热了,奶奶为你撑一下伞。”陈明说:“奶奶,你年纪大了,站着太辛苦!”奶奶掏出手帕为他擦汗,动情地说:“你们坚持那么多年为老百姓服务,也让奶奶为你服务一次吧。”

    雷锋班班长王岩见到奶奶撑伞的情景后,心生感慨。心想大热天那些等候服务的人被晒得汗流满面,尤其是下雨天,还要淋雨。于是,他悄悄地花了2000多元买了个大雨棚,为大家遮阳挡雨。

    为民修鞋

    河南兵单力为一位聋哑老人理发已有5年,去年底,单力给他理完发,取出纸和笔,写了一张纸条,上书“我马上就要复员了,这是最后一次给您理发,向您问好。”聋哑老人在纸条上写道:“小战士,谢谢你!把家里的地址告诉我,我要给你写信。”单力见后有点依依不舍,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其他排队者得知单力是最后一次为大家理发,纷纷过来与他握手,有位老人说:“你为我们服务了5年,大家请你吃顿饭。”单力破涕为笑:“不用了,谢谢你们的信任。”于是,老人提议大家合影留念。

    “三件宝”现已变成了“五件宝”,增加的是配钥匙箱和修手表箱,怎么回事?原来是河北兵白正阳根据市民的需要,特意设立了配钥匙箱。有次为民服务时,有位老人问他:“有配钥匙的吗?”小白摇摇头说:“没有。”说者无心,闻者有意。星期天,小白特意请假,自己花了500多元买了一台配钥匙机器。经过琢磨,很快学会了配钥匙。这个项目还挺受欢迎,一个上午可以配40来把钥匙。

    为民修手表

    修手表可是个技术含量颇高的手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是不敢随便修的。河南信阳兵孙浩星建筑专业毕业后,跟着表哥在表店学修手表,每月收入一万多元。2015年入伍后,他主动提出开设修手表新项目。班长得知后喜出望外,但也不无担心。小孙自信地说:“复杂的修不了,现在电子表需要换电池的很多,还有一些老式表的零件松了,调整一下没问题。”小孙请表哥寄来了一大包配换的电池和放大镜等基础工具。于是乎,服务队又增加了修手表新项目。果然颇受欢迎,一个上午可以换十几块电池。一天,有位80来岁的老奶奶送来一块老式上海牌女表,她深情地说:“这块手表是丈夫送我的结婚礼物,丈夫去世了,所以很珍惜它。小同志能否让它走起来。”小孙拆开一看,零件松了,拧紧清洗一下,调整后,“嗒嗒”地转了起来。老奶奶激动地说:“这块表50岁了,没想到还会走起来,这是我怀念丈夫的信物,谢谢你!多少钱?”听说不要钱,老奶奶感叹地说:“雷锋精神回来了,我们的社会还是需要雷锋精神!”

    如今,小孙已收了新兵殷一腾为徒弟,传授技艺,希望这个服务项目后继有人。

    不能仅仅停留在修修补补上

    当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一般物质上的修修补补已不能满足市民的需要,他们更多的是需要精神层面的帮助。十中队领导拓宽思路,决定与时俱进,传承雷锋精神的同时,更要拓展学雷锋的形式与内容,赋予其更多的时代内涵。

    中队每月组织战士到黄浦区阳光心园为智障儿童服务。孩子们看到穿制服的战士,非常高兴。战士们与他们玩开枪打仗的游戏,训练他们立正、稍息和敬礼,许多孩子还学会了简单的自理。

    战士们还来到老人公寓为老人送去爱心。人到暮年,孤单一人,颇感寂寞,老人见到战士格外亲切。战士们为他们办各种琐事,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困难,还陪他们聊天,更是消解了他们的苦闷。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的排长陈隶渊带领战士白正阳,来到老人公寓探望李奶奶时,发现上次带去的水果放在桌上都烂掉了。李奶奶不好意思地说:“你们以后不要再带东西了,我什么都不缺,退休工资也不低,就缺有人跟我聊天。”原来李奶奶唯一的儿子也是当兵的,还是个副团长,1998年带领部队到浙江舟山抗洪时,不幸在大坝上被洪水卷走牺牲了。李奶奶丈夫也去世了,她整天望着儿子的照片发呆。看见这些当兵的就像看到了儿子般欣喜。

    战士们列队迎接迎老人

    李奶奶已89岁,全身骨头疏松,有时咳嗽也会咳断骨头,行动不便,但每周五探望日,下午2点前,她都坚持让保姆推车到一楼等候战士们的到来。每次,李奶奶都会拿出儿子身穿军装的照片,自豪地说:“这是我儿子的照片。”然后请白正阳替她给儿子写信,倾诉思念之情。写完后,请小白念给她听,她凝望着窗外,充满幻想。

    十中队战士又来到一大会址当志愿者,他们承担义务讲解已有19年,65名战士交替接力,已有70万参观者聆听初心、了解党史。2016年初,为迎接党诞生95周年,一大会址进行修缮。十中队每周六主动前来帮助干体力活,搬石块、运垃圾、砌墙面,忙了大半年。装修结束后,四名战士接替当起了志愿者讲解员,既教育了自己,也为参观者服务。一大会址的讲解稿足足有30多页,两万多字,志愿者讲解员姜平、白正阳、徐少楠和蔡晨华必须在一个月时间内背出来,且不得有差错。他们倾其全力,日夜背诵。担心参观者提出专业问题,他们又找来《走进一大》《苦难辉煌》等书籍阅读,丰富了党史知识。

    志愿者利用每周末休息时间去讲解,一天要讲解五六批,每次40分钟,一天下来口干舌燥,腰酸背痛,但他们颇感自豪。有次一位80多岁老人来听讲解,他戴着绿色军帽,拄着拐杖,上二楼时,老人步履艰难。姜平背着老人来到二楼,讲解完后,老人颤巍巍地举起右手行了一个军礼,自豪地说:“我也曾是个军人。”还有一位叫刘慧的残疾姑娘来参观,程飞推着轮椅为她一人认真地讲解,见她坐轮椅行动不便,主动背她上二楼参观。为了让她看清每一个展物,小程不断地调整姿势、变换角度,细心讲解,平时40分钟的讲解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姑娘动情地说:“我从党的一大会址看到了党的昨天,从武警战士身上看到了党的明天。”

    一天,一大会址来了一批日本游客,可是一大会址图片解说只有汉语和英语,没有日语。情急之下,大学主修日语专业的战士傅科主动请缨,操着流利的日语讲解完全部展馆内容,大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其中一名日本游客是二战老兵,他拉着小傅的手,激动地说:“听了你的讲解更加深了我的忏悔之情。”

    “富二代”在这里百炼成钢

    过去的新兵是吃地瓜糊糊长大的,现在的新兵是吃面包牛奶长大的,衣食无忧,见多识广,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十中队大专以上学历者占五分之一,其中本科以上有十多人,还有硕士生。

    战士胡庄科是个“富二代”,家里资产过亿,但小胡不愿读书,与闲杂人员厮混。妈妈花重金把他送到国外留学,不到半年他自己办退学手续回来了。妈妈为他寝食难安,无奈将儿子送到部队。小胡被分在雷锋班,经过一年的锻炼,他不仅学会了自理,还学会了修鞋,妈妈看了儿子来信不太敢相信,她亲自赶到上海想看个究竟。当妈妈在南京路上看到儿子为老人娴熟地修鞋时,躲在人群里偷偷地录像,引起了排在队伍里的张阿姨的误会,以为她要插队。胡妈妈解释说:“我就是战士的妈妈。”张阿姨将信将疑。当儿子抬头看到妈妈从天而降时,两眼湿润了。张阿姨见真的是战士妈妈来了,紧紧地握着胡妈妈的手,激动地说:“大妹子有福气啊,生了一个好儿子。”胡妈妈听罢泪水涟涟。她没有想到儿子进雷锋班才一年时间,简直判若两人。

    战士小张,在家时贪图享受,穿衣讲究名牌,抽烟只选高档的。刚来中队时,抽名牌烟。班长要求他戒烟,他表示:“宁可不吃饭,也不能不抽烟!”经过半年的感染和熏陶,他自觉地戒掉了烟,还将带来的3万元现金寄给爷爷奶奶孝敬老人,并用每月省下的津贴,资助湖北五峰县三坪村的失学孤儿。

    中队的良好氛围和严明纪律,改变了战士的人生观和懒散的生活习惯,中队还充分利用上海城市人文、师资和经济等资源优势,与8所学校、12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分期分批开展电脑、法律和心理等业务培训。近年来,有30多名战士被表彰为各类训练标兵和执勤能手,有126名官兵取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28名战士获得了各类上岗证书,135名官兵通过了电视中专、远程大专和本科自学考试。

    许多战士的家长来信称赞说:“军队是育人的学校,炼人的熔炉。孩子进来是铁,出去成钢。”

    是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集体,一段时间内做几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人人坚持不懈地做好事。十中队官兵35年如一日,坚守传统,发扬光大,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在上海市民和中外游客面前树立了“霓虹灯下新哨兵“的光辉形象。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