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92%的上海市民支持使用公筷公勺 ,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无形的防护服| 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 92%的上海市民支持使用公筷公勺 ,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无形的防护服| 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1-06-17 18:14:48  来源:周到  作者:

    今天,上海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本市最新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无形的防护服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介绍说,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国家卫生领域的一项长期的很好的做法和优良传统,70年来爱国卫生运动在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已经做了13轮爱国卫生运动,发挥全市的社会力量和群众动员,应该讲防疫三件套五还要已经成为了今天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标配,也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今天疫情防控的无形的防护服。”

    接下来应该怎样做?吴凡表示,要更加注重理念的转变,爱国卫生运动已经从原来单纯的狭义的小卫生,就是打扫环境卫生、消除四害的角度,发展到了大卫生的理念,包括人的健康、环境的健康以及软环境政策的健康,健康融入万策。

    要更加注重体系的建设,建设从市、区、街镇到村居、楼组五级联动工作网络、三级管理架构的建设,同时落实专兼职人员,能够日常的管理和从事这项工作。更加注重路径的拓展,要建立公共卫生环境评价机制,来加强爱国卫生运动的立法以及各项标准的研制。更加注重新的创新手段的使用,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提升整体爱国卫生运动的科学管理水等。

    92%的市民支持使用公筷公勺

    去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率先在全国发出推广公筷公勺的倡议,目前推进和执行情况如何?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说,使用公筷公勺是去年疫情防控中很重要的社会公众推广活动。从整体来讲,这件事情我们通过分阶段推动,应该说现在的效果比较好。

    “我们做了一些社会抽样的调查,发现92%的市民是非常支持并且会自己去实践使用公筷公勺的。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市民大家反映比较好,很重要的就是我们这些餐饮业的主体或者说这些大的集团比如像锦江、绿地等企业,他们旗下的酒店、餐饮业推广执行比较好,大家到这些饭店吃饭可能会有感受。”

    健康环境全域化,“一江一河”持续“增量”“提质”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朱剑豪介绍说,《实施意见》提到,实现健康环境全域化,要把健康元素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一江一河”两岸率先探索,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逐步成为了“健康上海”的重要打卡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健康的公共环境。黄浦江两岸累计建成绿地和公共空间面积达1200公顷,苏州河两岸陆续新建长宁临空公园、普陀梦清园等,并改造静安蝴蝶湾、黄浦九子公园等滨水绿地。“一江一河”逐步成为上海重要的生态绿色走廊和中心城区的“城市绿肺”。

    二是配置丰富的卫生服务设施。浦东望江驿和浦西杨树浦、水岸汇等系列品牌驿站基本形成服务网络,服务站点50个以上,平均每隔1公里就有一个驿站设置,综合配备卫生设施、休憩空间、应急设备等卫生服务设施。苏州河两岸全面开展河道清洁、市容美化、环境卫生改善等全要素综合整治和功能提升工程,城市形象和市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三是提供运动健身的活动场地。黄浦江沿线创新设置了漫步、跑步、骑行等“三道”设施,新增体育设施面积达55万平方米,因地制宜新增约40处滑板、攀岩等运动场所。苏州河两岸充分利用沿线绿地、桥下空间等有限资源嵌入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儿童乐园等活动场所,营造更加贴近市民生活健身的主题功能场景。

    未来,“一江一河”继续围绕健康环境打造、卫生设施配置、活动场地丰富,持续“增量”“提质”,推动更多滨水岸线贯通开放,推动更多复合多元的健康元素在滨水空间中得到充实和丰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