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重庆新闻 > 【脱贫攻坚重庆在行动】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去年石柱35个贫困村整村脱贫
  • 【脱贫攻坚重庆在行动】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去年石柱35个贫困村整村脱贫

    时间:2017-04-14 23:35:13  来源:华龙网  作者:
    梨坪村村民正在地头听课 见习记者张勇摄

      华龙网4月14日16时57分讯 (见习记者 张勇) 都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春耕正忙的时候,然而,在重庆石柱县万安街道龙坪村,不少村民并没有忙着犁田种水稻,而是齐刷刷走到田间地头听起了课。庄稼都不种了,村民们这是要干什么呢?

      小小百合有“搞头” 贫困户靠它一年收入翻倍

    村民谭庭华与他种植的百合 见习记者张勇摄

      “懒人肯定不得让来,必须精细化管理,打药要到时候才能打。行距4寸到5寸,像这个就密了,窝距没得问题,1尺2到1尺5就必须打尖……”4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龙坪村学堂组,几位农民兄弟正站在一块栽满绿色植物的旱地里,听一名中年男子讲课。他们是主动来听课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伺候好这片地里“金贵”的绿色植物——百合。

      “以前种苞谷,一亩产400斤,去年8角钱一斤还没得人要,一亩地满打满算,只赚得到320块钱,还是种这个值钱”。听课的村民谭庭华说。

      龙坪村地处石柱县西南部,耕地少,林地多。全村5个居民小组675户2650人,其中贫困人口高达81户323人,占比近八分之一。

      谭庭华一家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她和丈夫育有三个儿子,为了增收,两口子种庄稼、挑沙、搬砖,什么都干过。但是,忙忙碌碌,全家一年最多也就一两万块钱的收入。一个儿子正读大学,一个正念初中,光学费就要花去一大半。

      去年,谭庭华一家的收入较前年几乎翻了一番。改变一家收入情况的,正是自家地里种的百合。

    种在地里的百合 张勇摄

      “前年9月,我家种了2亩百合,去年6月收获,收了3000多块钱。”谭庭华认认真真算了一笔账,种植百合能够免费得到种子、有机肥、有机农药,加上田间管理要比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简单,她与老公可以抽出更多时间去打零工。零零总总算在一起,全家去年收入了3万多块钱,较前年多了一万有余。

      看到谭庭华家渐渐有了起色,其他贫困户也坐不住了,纷纷加入种植百合的行列。据龙坪村学堂组组长吴中华介绍,村里一共流转了450亩土地,带动贫困户和一些老年人种植百合。九草堂公司会给大家提供种子、技术,百合收获之后,又会派专人专车来收,不愁没销路”。

      合作社+农户模式 企业真扶贫村民真实惠

    中药材企业帮扶贫困户档案 见习记者张勇摄

      村民口中的九草堂公司,全称重庆九草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何泽奉是该公司董事长,也就是记者在龙坪村地头见到的那位讲课人。

      “公司不但要给广大种植户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有机肥,还要进行回收价格兜底保证,并给种植中药材的贫困户分红。”据何泽奉介绍,公司通过合作社的形式,与广大中药材种植户联系在一起。合作社从2015年开始注册,最开始只有紫菀、前胡两个中药材品种,种植在两个乡镇。逐步壮大过后,品种扩大到百合、大黄等中药材,目前发展到了16个注册专业合作社,辐射30个乡镇。

      “以百合为例,开始我们收5角钱一斤,后来涨成1块钱一斤,现在是2块一斤。种植户不用出种子钱,技术完全是我们负责,技术员每个月至少提供两次指导,确保种植成功。” 何泽奉表示,合作社与每个中药材种植户签订了回收合同,并按交售中药材产量分红,按贫困户股金效益分红。

    中药材产业帮扶贫困户档案 见习记者张勇摄

      为什么如此关照农民兄弟?何泽奉表示,中药材的生长对自然环境要求很高,石柱符合条件,生产的中药材在品质方面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市场前景非常好,像百合,每年全国的干品需求是10万吨以上,目前还有三分之一的缺口。2015年,我们给到中药材种植户手里的钱总共是1650多万。2016年是2200多万,今年,预计将超过6000万。”何泽奉说。

      未来,九草堂公司计划在2019年新建中药材基地8万亩,2020年新建中药材基地10万亩,带动5万户、20万人种植中药材,实现中药材种植基地收入4亿元,农户直接收入3.2亿元,通过中药材初加工,解决农户就业500人以上。 

      产业带动 去年2.93万名建档贫困户稳定脱贫

    龙坪村百合种植基地 见习记者张勇摄

      合作社+农户,规模种植中草药,是石柱县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石柱县着力利益联结,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以培育引进市场经营主体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建立贫困户与市场经营主体利益联结长效机制为关键,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目标,大胆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积极出台政策支持企业进行产业扶贫。

      针对经营主体对贫困户带动作用弱、贫困户增收渠道窄等问题,石柱县筛选确立订单收购、代种代养、土地流转等14种产业扶贫带动增收方式,覆盖带动15331户贫困户,覆盖率达97.3%。

      针对市场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不紧密,难以保障贫困群众特别是失能弱能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问题,探索实行股权收益、基金收益、信贷收益、旅游收益4种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

      目前,14种产业扶贫带动增收方式已覆盖带动该县15331户贫困户,覆盖率达97.3%。培育农业经营主体712家、典型示范户1000户,带动全县12585户贫困户直接发展种植业5.35万亩、养殖业30.1万头(只)。4种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已投入3133万元,正在申报资产收益项目295个、资金16729.25万元,可望带动1642户失能弱能重点贫困户、6976户一般贫困户脱贫增收。仅去年,石柱全县就有35个贫困村整村脱贫“销号”,2.93万名建档贫困户稳定脱贫。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