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重庆新闻 > 【展现新风采 迎接党代会】“田坎书记”周召兰:践行党员责任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 【展现新风采 迎接党代会】“田坎书记”周召兰:践行党员责任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时间:2017-04-27 00:03:02  来源:华龙网  作者:

      华龙网4月25日6时讯(记者 黄宇)提起周召兰,认识她的人都会由衷地为她竖起大拇指——2016年全国最美家庭、重庆市三八红旗手、涪陵区文明家庭等。除去这些光环,她更是群众眼里的好书记、好大姐。担任涪陵区同乐乡仁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她带领全村村民走上致富路,深刻诠释了为民务实的责任与担当。

      践行党员责任帮助同乡人

      周召兰本是武隆凤来乡高寿村人。1985年,20岁的她经人介绍,与大她3岁的涪陵区同乐乡仁寿村张信林结为夫妇。

      仁寿村里有一户家庭,年迈母亲张国芳和有点智障的儿子车安木。母子俩相依为命,生活很艰难。当时,周召兰还只是一名普通农村党员,看到他们的困难,生性善良的她,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给他们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做下好吃的,经常招呼张国芳母子一块吃。就连平常上街,周召兰买了水果或者有啥稀罕吃的,也会多买一些,回来后拿一些给张国芳母子,一块分享。

      2009年,车安木的母亲去世,加之车安木因早年腿部脓肿留下后遗症,腿部长期疼痛,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周召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更是不遗余力的帮助这个无助可怜的“大哥”,家里的红薯和土豆种,周召兰每年都要给车安木家留下并送到他家去。不仅如此,碰上农忙时节,周召兰连同丈夫宁可放下自家农活都要先给车安木家收拾妥当。

      2011年重庆遭遇特大干旱,她所在的同乐乡仁寿村也不例外。好不容易落了一场大雨,大家都纷纷抓紧时间耕种自家的秧田,可周召兰却放下自己秧田不耕种,连同丈夫一起先给车安木家耕种。

      看到车家的田全部抢种上了水稻后,周召兰夫妇会心的笑了。“车大哥生活上无依无靠,田土也做不动了。我不帮他,他怎么办哦。”周召兰说。

      多年以来,在周召兰无私的帮助下,车安木生活虽然苦了一些,但是也算衣食无忧。谈到周召兰这个帮了自己十几年的“妹子”,智力残障的车安木说不出什么动听的感激话语,只是泪水侵湿双眼。

      帮助车安木只是周召兰夫妇多年来帮助他人的一部分,在平时生活中,夫妻俩也会主动帮助乡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他人尽帮助之责”的家训。

      带领村民修路发展产业

      在2007年村级换届选举中,周召兰高票当选村文书。从此,周召兰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优秀村干部为民务实的责任与担当。

      周召兰刚任村干部,就遇到全区撤乡并村的重大改革。在特殊的过渡时期,周召兰负责“全程代理”工作。她主动上门收集村民们需要办理和年审的各项保险,到乡上办理好后再一一分发。“那时候去一趟乡上就提一大包资料,大家常开玩笑说我提个包包像去走人户。”面对工作量大、任务重的实际,周召兰义不容辞、经常加班加点,从不叫苦叫累,她说,那是她的责任。

      正是她这种忘我的工作责任心,赢得了当地老百姓对她的爱戴。2010年和2013年,她先后当选当地村主任和村书记。

      仁寿村位于涪陵西南边缘,交通闭塞,为了改善交通情况,周召兰决定硬化村道路和修建人行便道。由于上级补助资金有限,她带领村社干部,顺利完成集资款的收缴工作。

      路修好了得发展产业,仁寿村才能真正富起来。经过多方考察,周召兰决定在全村大力发展胭脂萝卜。2014年,全村栽种了2000余亩胭脂萝卜,仅凭着一个项目,全村人均增收了960元。

      工作认真、成绩突出,周召兰先后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等奖章,大家也对周召兰这个女村支书越来越信服。村上一旦遇到东家长西家短的矛盾,周召兰一出面劝解,大家总是能和睦解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