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探秘福建浦源村沿袭800年“护鱼”习俗
  • 探秘福建浦源村沿袭800年“护鱼”习俗

    时间:2017-07-24 20:17:43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台海网7月23日讯 据中国新闻网福建报道

    一队奇特的送葬队伍蜿蜒而来,庄严肃穆,却不见棺木。葬礼的主角,是一条自然死去的鲤鱼,它将被护送到一尊修建于宋朝的鱼冢中,鱼冢旁两棵800年树龄的柳杉,见证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浦源村这一沿袭了800年的“护鱼”习俗。

    22日,周宁县举行全域旅游推介活动,中新网记者驱车前往浦源,探访古寨人鱼共处奇观。

    耄耋之年的民俗专家郑孝禄引领中新网记者穿越百亩荷塘,进入村口。只见一条小溪五曲六弯穿村缓流而过,百余栋明清古厝沿溪而建,构成了一幅宛如江南水乡的古朴画卷。

    在记者航拍镜头中,浦源村三山环抱,一水弯行,民居依八卦布局而建;鲤鱼溪穿村而过,如同八卦中的太极;溪畔两眼鱼塘,酷似太极之眼。在郑孝禄看来,郑氏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环保意识,从村落的水环境可见一斑。

    图为鲤鱼溪。

    沿溪而行,清澈的溪水中,数万条锦鲤怡然自得。记者看到,如有游客投食,锦鲤竞相争食,往来穿梭。郑老先生说,这些鲤鱼知人情,识人趣,“有浓烈的人情味”。他示意记者随他鼓掌,鲤鱼果然闻声而来,见影而聚。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鲤鱼”是吉祥美好的意象,而村民护鱼,固然有民间传说渊源,更显示出村民对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守护。

    在郑孝禄眼里,浦源村人信仰多元,供奉道教的各路神灵林林总总,包括送子观音、孙悟空、关公,“但鲤鱼并不是神物,只是经过几百年的与人共处,特别有灵性通人气”。

    浦源村民从不食用鲤鱼。郑老先生讲,在战争年代和自然灾害中村民从未将鲤鱼视为充饥之物。爱鱼护鱼的传统和习俗,已经演变为该村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郑老先生指着一处洗衣石板告诉记者,先民特地在两岸堤岸条石间留出空隙,修建“鱼藏”,令山洪暴发之时鲤鱼有处藏身。

    而为了护鱼,村民们甚至创造出“护鱼拳术”。正在郑家祠堂里使用墨斗量木料的木匠郑爱春就使得一手好拳,他的师弟郑桂和近年在村里开办了一所武术学校,专门招收小弟子。

    “如今能偷走鲤鱼的只有‘时间’,但护鱼拳仍然要传下去,这是我们的文化。”郑桂和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