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闽海锁钥铜山水寨
  • 闽海锁钥铜山水寨

    时间:2017-09-04 20:54:24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

      台海网9月3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位于今东山县铜陵镇的铜山水寨,与台湾隔海相望,扼守着海上交通要冲,自古被视为“闽南海上锁钥”,自古具有重要的海防地位,为明代闽海五大水寨之一。《从征实录》《闽海纪要》《台湾外纪》等明清史籍均记载铜山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至今这里仍保存有明嘉靖五年(1526)巡海道蔡潮的“宦海恩波”和福建水师提督施德政的《横海歌》等石刻,以及郑成功训练水师的水操台、万军井等,成为明清时期闽南重要的军事要塞和文化集结地。

      水寨迁建之原因

      明洪武二十年(1387),明太祖命周德兴往福建,调福、兴、漳、泉四府三丁之一为沿海戍兵以防倭寇,建置浯屿、南日、烽火门、铜山、小埕五大水寨。

      有关铜山水寨的迁建却没有记载详细时间,《筹海图编》《漳州府志》《海防述略》《武备志》《闽书》《光绪漳浦县志》等史籍均只记载为:铜山水寨初设于井尾澳,景泰间移至西门澳。

      明初,朱元璋为易于观察,及时掌握海上动态,多将水寨设于海上最前沿的小岛。《镇海卫志》载“井尾澳巡检司城(去镇海城二十余里),在二十三都海屿中。洪武二十一年(1388)江夏侯周德兴建,置巡检司一员,水寨把总一员”。

      正统年间,镇守福建刑部尚书薛希琏在经略福建时,创置福宁之烽火门等五水寨,对守扼外洋起一定作用。他分析了福建沿海的地理形势后,认为井尾澳孤悬于海上,地处漳浦县井尾半岛、鸿江出海口,为江海交汇出处,虽作为海防的第一道防线有利于观察,但也严重存在着通航条件恶劣、防御不足,一旦发生战情,很难得到陆地快速有力的支援,甚至容易暴露目标和易遭攻击的致命要害。若遇非汛期有船无兵,形同虚设,处境更是险恶。遂于景泰三年(1452)正月壬寅日,上书奏请朝廷对福建水寨体系进行调整。

      获准后,薛希琏将有着64年海防历史的铜山井尾澳水寨迁往铜山西门澳,易名为“铜山水寨”,又将水寨南哨改为“玄钟澳”。

      无独有偶。清初工部尚书杜臻在实地考察明代5个水寨兴废历史沿革后同样指出:“(井尾澳)在青山北,南距鸿江四十里,可泊船百余,内通白石、赤湖、佛昙桥、萑苻所出没”“澳口多礁,巡船避之,非潮至八九分不可入……惟浅船可入,又不利南风,夏至后,巡船辄弃井尾去。”而且,“番船自粤趋闽而入于南澳。粤云盖寺、走马溪乃番船始发之处,惯徒交接之所也。附海有铜山、玄钟等哨守之兵,若先分兵守此,则有以遏其冲而不得泊矣,其势必抛于外浯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