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 “商改”激发创业潮 平均每天诞生81户市场主体
  • “商改”激发创业潮 平均每天诞生81户市场主体

    时间:2017-04-12 23:50:41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市民在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窗口办理业务。 何森垚 摄

      2017年,广东商事制度改革迎来改革的三周年。去年以来,《广东省商事登记条例》和《广东省市场监管条例》相继实施,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市场活力。

      去年,梅州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98万户,平均每天诞生81户市场主体。此外,激活民间投资435亿元,市场主体总数首超20万户、注册资本达823亿元,均为历史峰值。细数这份成绩单,这是梅州市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结果。

      开闸蓄水,随着市场水池的“水位”持续升高,对“水质”“水坝”的安全要求陡增。“宽进”方面成效明显之际,梅州也在探索着“严管”,厘清市场监管职责,加快构建监管机制,努力营造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振兴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通讯员 陈飞 张惠婷

      宽进 市场主体首破20万

      “以前要跑工商、质监、税务等部门,跑完流程至少1个月。”在梅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的李先生感慨,现在省事多了,材料齐全的话就三五个工作日。

      这是梅州市商事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2014年1月1日,梅州市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铺开商事制度改革。“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年报公示制度、放宽经营范围、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等配套措施先后落地,注册登记流程不断优化。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同城通办等一系列改革新政不断推出,极大地增强了投资者积极性,一些过去因许可审批准入门槛较高的行业申办量逐步增多。

      改革降低了准入门槛,推进了注册登记便利化,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促进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成为梅州市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2016年,梅州新增市场主体2.98万户,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诞生81户商事主体。

      “市场主体总数20.5万户,首超20万,注册资本达823亿元,均为历史峰值。”梅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活力不断激活,去年新增市场主体2.98万户,同比增长20.7%。其中,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797户,同比增长45%。

      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潮”直接拉动就业市场,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目前,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以及服务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全市个体私营经济主体吸纳从业人员85万人,比改革前增加13.1万人,增长34.8%。

      同城配送服务平台“帮啦跑腿”(原“客家帮”)是梅州诸多“创客”的一个写照。这家公司是80后陈科明创建的,曾是淘宝网、京东的网店。短短数年的时间,从几人的小团队迅速扩展,公司日单总量从每天几单,发展到了千单以上。

      更为关键的是,改革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逐步发挥。改革以来,梅州新登记市场主体集中于第三产业,占新登记总数的七成以上,市场主体活跃度保持在80%左右。一大批思维活跃、形态丰富、反应灵敏的企业进入市场,电商、微商、创客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创新驱动提供了新动力。

      严管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很后悔没有好好珍惜企业信用,导致现在处处受限。”梅江区一企业相关负责人感慨说,去年,他们公司打算参与招投标,去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登记时才发现信用有异常,被取消了招投标资格,让他们对之前的失信行为后悔不已。

      自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之后,这不是个案,“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机制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去年,梅州有1742名“老赖”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其中263名失信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了义务。

      商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宽进”和“严管”。相关专家指出,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降低,并不意味着无序竞争,而是要宽进严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面对海量的市场主体,实现“严管”应该成为继续深化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

      去年以来,梅州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围绕“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条主线,创新监管方式,努力净化市场环境。据统计,去年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5265人次,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525宗,案值近289万元。

      以往,工商部门对企业的监管更多的是对企业登记事项,如名称字号、注册资金、法人、经营范围等的监管。改革后,由年检改为年报制度,企业的经营行为,包括企业经营信息的变动、有无销售假劣商品等行为都会被记录进企业信用信息中,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同时,随着涉企信息归集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职能部门将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把企业信用状况“晒”在阳光下,让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无所遁形”。

      去年,全市已参加年报的市场主体约16.42万户,总体年报率达91.89%,其中个体户年报率居全省第二。此外,梅州市国地税等部门还联合印发了《梅州市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工作协调机制》,提出18项具体措施。

      面对着大量市场主体的涌入和有限的监管执法资源之间的矛盾,信息化管理成为必由之路。工商部门运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及12345投诉举报平台进行数据梳理和分析,并引入“双随机”抽查机制,运用大数据思维对市场监管重点实施精确打击,逐步形成分级管理体制下的监管执法新常态。

      梅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监管执法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通过惩戒一个,教育一片,为市场秩序树立正气,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

      ■相关

      引进清单管理模式标明企业经营“雷区”

      梅州商改以来,市场主体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针对涉及企业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类法律法规纷繁庞杂等问题,去年底,梅州市工商局首次对外发布市场主体违法经营行为提示清单(工商行政管理类)(简称提示清单),将清单管理模式引入市场监管执法领域,列明了国民经济49类行业1374种违法经营行为。

      在市场监管领域,将上至国家法律、下至地方法规涉及工商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系统完整地以清单形式主动公开。将清单管理模式引入到市场监管领域,提示市场主体规避违法经营行为,突破仅在行政审批领域实行清单管理的普遍做法。同时,发布提示清单,引导企业自觉依法经营,将推动行政执法树立“服务型监管”理念,实现由政府监管向行业自律、事后处罚向事前引导的创新和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提示清单梳理了154部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规章,汇总1374条直接适用于工商行政执法的条款项目。为确保相关内容准确权威,提示清单在制订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不”原则,不多列一个、不少列一个、不错列一个,原原本本地向社会公开,并将根据法律法规修订、增补、废止及时进行修改完善。

      此外,提示清单以电子表单形式通过梅州市工商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大众足不出户,即可上网免费查询,还能下载存储使用。企业可根据自身所属类别,采用关键字查询,轻松找到独属于自己的市场违法经营行为提示清单。

      “有了提示清单,企业就等于身边有了一位免费、权威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顾问。”梅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标明市场经营过程中的“雷区”和“红线”,引导企业自律、规范经营,让企业在梅州“放胆投资、放心经营”。同时,有利于厘清政府部门执法权力边界,提升政策透明度,加快推动梅州准入制度、监管制度与国际通行法则接轨,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