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 报告显示我国市场准入改革进展显著
  • 报告显示我国市场准入改革进展显著

    时间:2019-04-11 19:06:45  来源:  作者:

    新华社广州4月8日电(记者 周强)由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重点课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近日结题。报告显示,市场准入改革进展较为显著,但“一窗办理”“最多跑一次”“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仍有改善空间。

    课题组由中山大学教授徐现祥主持。报告显示,在2014年以前,全国市场主体办理登记注册需要8.4天,商事制度改革后,办理登记注册所需时间逐年下降,到2018年已经下降为7.0天;交涉窗口数从商改前的2.6个下降至商改后的1.9个;办理许可证数量从商改前的3.4个下降至商改后的2.0个。

    报告表示,当前“最多跑一次”改革仍有较大空间。2018年,全国市场主体中,办成一件事只需跑一次的比例只有31%。目前,市场主体办成一件事情,全国平均需要2.3次,最少省份平均需要1.7次;最多的省份则平均需要3.6次。

    “告知不到位是调研中最常听到的抱怨。”徐现祥表示,“只跑一次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材料要齐全。但是由于工作人员并不是很熟悉新的改革规定,在办事中往往也没有办法说清楚相关规定以及需要的材料,市场主体只能多次往返,无法实现一次办结。”

    从市场主体的反馈看,耗时较长的证件分别是与环保、消防、场地、税务、卫生、食品、外贸等相关的各类许可证,耗时从三个月到一个月不等。徐现祥说,办理最耗时许可证所需时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态势。平均而言,从2014年以前为45.5天,下降到2018年的27.9天。但有些省份却在平均线以上,达到60.9天。

    “一窗办理”改革还在路上。2018年,全国市场主体中,办成一件事只需与1个窗口交涉的比例为71%。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趋势,全国各地先后推出数字政府建设。然而,全国只有59%的市场主体明确反馈,知道其所在地有网上办事大厅(系统),其中,16%的市场主体虽然知道却不使用。这意味着目前只有49.6%的市场主体使用网上办事系统,还有超过50%的市场主体尚未使用。

    该课题组认为,网上办事大厅使用率低至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宣传不够,表现为各个年龄段的市场主体对此系统的知晓度普遍不高。另一个是系统不稳定,功能不完善,指引不清晰,遇到问题也不知找谁咨询,不少民众觉得还不如干脆到现场咨询和办理更加方便和安心。

    课题组认为,未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有三个。一是在短期,补短板,再创市场准入改革新优势。二是在中期,强化信用监管,确立竞争性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建设竞争中性的营商环境。三是在长期,深化国内市场开放,建设高质量的市场准入环境。

    2018年7月19日至8月20日,中山大学教授徐现祥主持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赴全国16个省区市共84个城市的182个区的政务办事大厅,从工商营业执照、各类许可证、市场监管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四个维度,随机访谈前来工商办事窗口办理业务的市场主体办事人员。在本次全国调研中,随机访谈成功率约为85%,收集到有效调查问卷合计4160份。报告显示,全国营商环境较好的三个省市分别是上海、广东和北京。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