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贵州新闻 > 全力推进春风行动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 全力推进春风行动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时间:2018-05-09 15:22:36  来源:贵阳网  作者:

      ■产业结构调整板块

      农,天下之大本也。

      在“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和“扶贫攻坚·春风行动”中,贵阳市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层推进大扶贫战略,围绕“三场革命”,积极落实“五步工作法”和产业发展“八要素”,以“五个到村到户到人”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打好“四场硬仗”,助力乡村振兴稳步向前。

      新时代绘就新蓝图,新征程开创新局面。贵阳市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打造一个个富有亮点的省级示范园区,在黔中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春天的故事”,开创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爽爽贵阳新未来。

      ■城乡“三变”板块

      花溪区:

      “三变”撬动新产业

      古镇旅游添新颜白云区:“梵华共享项目”

      推进新型城市“三变”

      “三变”撬动新产业

      古镇旅游添新颜

      位于青岩镇东城门外的山王庙村,全村可用耕地近1400亩。农村“三变”改革启动后,山王庙村引进贵州果舍天香农旅发展公司投资4800万元,建设规模达1000亩农夫果园,规划以现代的生产经营方式发展金秋砂糖柑、资阳香橙及台湾精品水果,建设共享餐厅、共享农场。

      该项目采取“1 3”配股分红模式合作开发,村集体以公共基础设施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使用权投资入股企业,享受10%的利润分红,每年保底分红10万元以上。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入股田、土地保底分红分别为每年1300元、800元。从第三年开始,果园产生效益后,农民参与到果园管护和生产中,还可以获得效益分红。此外,公司还无偿设立了“爱心股”,即对山王庙村低收入困难户每年每户给予3000元的利润分红。至此,农民通过将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等资源一次性入股公司,每年可获得3次分红收入,形成了“1 3”分红模式。

      目前该项目正在稳步实施中,全村入股农户52户,入股土地310亩,预计年底全面完成果树种植,2019年12月全面竣工投产,年综合产值可达600万元,村集体和农户可获得分红60万元。项目建成后,山王庙村将打造起农旅支柱新产业,青岩古镇旅游增将添一道新的靓丽风景线。

      白云区:

      “梵华共享项目”

      推进新型城市“三变”

      “梵华共享项目”通过优质城市资源的开发经营,通过政府主导和平台公司的经营管理,充分运用金融机构的支撑作用,让困难群体有效地参与项目经营,形成长期的稳定收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初步测算,梵华共享项目可对全区城市低保户、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含农村低保户)实现全覆盖。2017年底,实现每户收益3000元,并呈每年递增,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户均收益10000元,10年内困难群体户均净收益约为75000元,年均7500元。

      下一步,白云区还将启动一批新兴共享项目的建设,推动形成一批前景好带动性强的项目支撑体系,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组织架构和人才体系,实现对全区年人均收入9000元以下相对较低收入群体的辐射,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共享体系,在全区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本经验体系。

      开阳县:

      “三变”改革添活力

      “水东·乡舍”留乡愁

      水东·乡舍项目位于开阳县南江乡,该项目采用“三改一留”模式(即闲置房改经营房,自留地改体验地、老百姓改服务员,保青山留乡愁),是以农村闲置房、闲置土地为要素资源,吸引城市资金,共建共享打造特色民宿,同时满足城市人养老、农村人分红增收及游客度假产品的精准扶贫项目。

      该项目计划打造1000户5000余间民宿,其中涉及开阳县南江乡、禾丰乡大部分低收入困难户,目前已完成样板房打造。项目建成后,保守估算每户保底分红标准为房屋每间约为1200元,土地每亩约为400元,农耕体验地预计每年每户增加收入5000元,老百姓改服务员后预计每年每户增加收入30000元。

      息烽县:

      扶贫资金入股

      激活农村“三变”

      2016年,息烽成为全省“三变”试点县,石硐镇率先以“公司 基地 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三变”。2017年,石硐镇探索将1848万元农发项目资金以村集体入股中康猕猴桃园区,并以市农委支持大洪村产业发展资金400万元入股园区,助力“三变”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已入股耕地面积15595亩,已入股7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计8454.274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291.8万元。全县农民变股东16975人,其中,通过资源折价变股东13444人,资金入股变股东1575人,房屋、设施设备、技术量化变股东1956人。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553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961.5万元,促进农民增收1513万元。

      白云区:麦架镇麦家村成立了“贵阳市白云区新时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共吸纳农户257户1009人,土地入股面积1200亩,以黑珍珠樱桃、脆红李为主种植果树。

      花溪区:石板镇建立“社会经营主体 合作社 农户”运营模式;高坡乡建立“平台公司 村舍合一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孟关乡采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乡政府提供苗木,由合作社统一负责种植和管护工作,待项目投产后,入股农户按比例分红。目前,共种植了2800亩乌梅和蜂糖李。

      乌当区:新堡乡建立“联村党委 支部 合作社 农户”模式,示范推广栽培羊肚菌项目;拐九村采用“公司 村集体 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脆红李种植基地1500亩,带动9个村民组2000余人参与共建。

      息烽县:石硐镇以“公司 基地 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猕猴桃面积5000余亩。园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着力推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村集体以财政资金、公益设施以及村集体资源入股公司后,采取“二次分配、六股模式”进行分红。

      修文县:2018年完成农业结构调整6.13万亩。“四化”并举,推进猕猴桃产业“泉涌”——“标准化”打造产业优质园区:园区示范化、科技化、标准化;“信息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数据促科学采集、精细分拣、可控休眠、精准销售、可溯查询;“一体化”推动产业发展壮大:抱团一体化、果旅一体化、产销一体化;“多样化”激发产业内生活力:创新“三变”模式、融资模式、风险防控模式。

      开阳县:保底分红与效益分红模式,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入股,企业全程投资;平台公司带动模式,由政府成立平台公司(开阳富硒茶业投资有限公司),对新建茶园采取“1 N”合作模式,目前公司就与合作社进行千亩以上基地建设合作10个,已流转土地约39000亩。

      ■观摩项目简介

      1. 清镇市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站街安置点

      2.清镇市乡愁贵州项目3.修文县六屯镇独山村第四届贵阳农业嘉年华4.贵州开阳台湾产业园

      项目位于清镇市站街镇(清镇市经济开发区),项目总投资4985.9万元,安置点规划总用地面积10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832.2平方米,其中:住房面积7570平方米(含建设住房104套,社区服务配套管理等业务用房250平方米),生产发展用房1908.4平方米,其他配套用房31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043.9平方米。我市2017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搬迁103户366人,规划建设安置房五栋12个单元104套,已经搬迁入住81户,284人。

      2.清镇市乡愁贵州项目

      项目是以乡村良好生态环境为肌理,以阳明文化为哲学精神内核,以乡愁文化、贵州文化为产品打造原型,集农耕体验、户外活动、生态自然休闲观光、生态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乡愁文化主题样板,以及农耕文明国际休闲度假区。项目距清镇市区3.8公里,距贵阳市区约23公里,距机场30公里,坐享"四横五纵"路网结构,全面构筑立体交通体系。项目分为南北两区打造,总规划用地4570亩(北区占地2579亩,南区占地1991亩),总投资约5.7亿元。

      3.修文县六屯镇独山村第四届贵阳农业嘉年华

      项目以"创新共享·心净桃源"为主题,规划占地2150亩,总投资17.8亿元,规划建设五大功能区(归心·综合服务区、悦心·悦动年华区、匠心·精致农业区、养心·菜稻怡养区、赏心·生态种养区)27个子项目。

      开展"春风行动"以来,项目盘活当地土地资源,独山村以土地入股农户达200余户,涉及困难群众30余户,分红资金8000余元;村集体以300余亩山林与嘉年华运营公司入股,每年保底分红50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周围农户发展农家乐21家,增加就业150余人,其中贫困户13户,为19家民宿带来千余人次客人。

      4.贵州开阳台湾产业园

      项目2014年12月挂牌成立,是经贵州省台办批准成立的贵州省首个台湾产业园。

      园区位于全国富硒特色小镇龙岗镇,核心区规划面积6.14平方公里,是贵州开阳经济开发区“一区七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互动”的总体要求,项目着力建设以发展台湾特色食品、富硒绿色食品、健康医药制造、商贸物流和都市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化示范基地,建成贵阳市台资、外资企业集聚发展的示范基地,打造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对台、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5.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

      项目2016年开始建设,现已由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猕猴桃2100亩,助民增收。

      该项目充分应用“三变”改革模式,整合产业发展资金,通过以市农委支持大洪村产业发展资金400万元入股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约定项目未产生效益前,村集体分年度按照入股资金的5%、7%、9%、11%进行保底分红,即2017年分红资金20万元、2018年为28万元、2019年为36万元、2020年为44万元。

      6.息烽县石硐镇中坝村中康现代农业园区

      园区现已种植猕猴桃7000亩,主要由该镇引进的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打造,是一个集农业生产、示范推广、观光休闲、旅游度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区核心区中坝村种植猕猴桃2000亩,采取资金(财政资金、农户入股资金、企业入股资金)变股金的方式,推动产业发展。

      该项目预计在2021年投产,投产后盛果期坚果亩产量可达到3000公斤,亩年产值可达6万元,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进入企业务工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带动农户1433户5130人,每年每户约增加收入8000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