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贵州新闻 > 【美丽中国长江行】爽爽贵阳 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 【美丽中国长江行】爽爽贵阳 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时间:2018-05-16 15:16:52  来源:贵阳网  作者:

      贵阳网讯贵州是长江、珠江"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贵阳市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绿色生态发展是重中之重,构筑生态屏障也成为了生态文明之路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贵阳定下建设千园城市的目标,聚焦全球专家学者论道绿色生态,以及连年不断加强森林资源建设和保护……贵阳正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构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生态盛会从论道到实干

      郁郁黔灵山,清清南明河水,幽幽环城林带,千个城市公园,绿色正使贵阳这片土地出类拔萃。

      近年来,贵阳将牢筑绿色生态屏障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量,不断探索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2009年,第一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贵阳向世界发出共商生态文明建设的邀请;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

      每年夏天,全球政界要人、商界精英、学界俊彦都会云集爽爽贵阳,共商生态文明建设。

      论起来,更要干起来。

      随着《贵阳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6-2020年)》、《贵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陆续实施,贵阳通过严格行政审批、持续推进“多规合一”、划定生态红线、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等多种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城市的发展,更联系着每一个个体的未来。

      80岁的雷月琴,从普通的环保志愿者“雷阿姨”成为远近闻名的“护水奶奶”,她说:“我心里有条清澈的南明河。”

      清镇市红枫湖畔芦荻哨村,村民把环境保护写进村规民约,还成立专门保洁组,打捞湖面垃圾,劝离湖边游玩垂钓人员,环境美了,火了乡村旅游,鼓了村民钱包。村民们说:“扮靓红枫湖,穷村变富村。”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贵阳,虽然年龄不同、工作岗位不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如今从一个城市的自发行动,已到诸多国家的携手共进,从政府的推动引领,到全民的参与共建。

      国家森林城市贵阳好风光

      群山莽莽,绿涛似海。城区东北5公里的顺海林场,涛声阵阵,仿佛在诉说着贵阳人工造林的历史。

      1958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1958年,顺海林场成立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活动。经过长达近60年的努力,形成了如今拥有森林面积3万余亩,马尾松、白玉兰、亮叶桦、枫香树等多树种茂密生长的地方,才有了今天的蓬勃绿色。

      近年来,贵阳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已成为构筑生态屏障的重要任务之一。

      如在营造林工作方面,贵阳以提高森林总量和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为目标,以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市县森林植被恢复费营造林、环城绿化等国家、省、市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龙头,结合美丽乡村、通道绿化、林业产业等工作建设掀起了造林绿化热潮,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速度,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巩固城市生态屏障和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

      而在在森林资源管理方面,贵阳市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于2016年3月11日由市政府办公厅批复同意。全市林业生态红线在全面贯彻落实和体现省级林业生态红线9项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更加严格、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的思路,划定了11项内容和指标,不仅红线区域面积大于省级控制指标,并且为了兼顾保护和发展的需要,创新性提出了“严控一级管控区、严管二级管控区、适度利用三级管控区”的三级管控原则,既守住林业生态红线这条底线,又兼顾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根据贵阳市生态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2017年贵阳市共计完成营造林任务118.15万亩,为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提供了保障。贵阳市森林覆盖率从2013年的44.2%提升达到了2016年的46.5%。

      同时,贵阳市还在林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下大力气,贵阳市林业信息化(即林业大数据)建设从2009年开始至今,现初步建成“一平台、四系统、26个业务子系统”,形成“空、天、地三位一体”的整体构架,已在全市十个区市县和市生态委相关部门全面开展试用。

      贵阳市林业信息化建设得到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2015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第二批林业信息化示范市,示范主题为“生态云计算平台建设”。

      此外,贵阳市森林公安机关以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积极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为重点,充分发挥森林公安职能作用,维护林区秩序和社会稳定,取得一定的成效。贵阳市森林公安机关在全市范围内先后开展了“雷霆行动”、“利剑行动”、“六个严禁”、“黔金丝猴”等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各种涉林违法犯罪活动,充分发挥了森林公安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作为国家森林城市,爽爽贵阳的绿色风光,成为了四方游客和市民的避暑天堂,贵阳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成为了西南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正如贵阳市民刘国义老人,他在1988年开始种树,30年来,他在各地义务植树一万余棵,他说:“唯一的心愿,就是这些树都能够茁壮成长,为贵阳添绿,为这张靓丽名片添加精神。”

      建千园城市让市民享受生态红利

      绿水潺潺、百花争艳,初夏的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如今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的休闲娱乐之地。

      过去几年时间里,贵阳按照千园城市的建设方案,正在为全市的老百姓打造一批又一批的城市公园。

      所谓千园城市建设,是指贵阳在2014年全市365个公园存量的基础上,新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山体公园、社区公园660个,到2020年全市公园总数达到1000个以上。

      自2015年“千园之城”建设启动以来,贵阳市充分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等理念,着力构建“布局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贴近生活、服务群众”的城市公园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公园建设,努力增加市民公共活动空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截至目前,贵阳新改扩建各类公园以及存量总数已达到900余个,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山体公园、社区公园五位一体的城市公园体系正逐渐形成,贵阳将逐渐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色梦想。

      得益于公园的大力新建,广大市民也真正共享了生态资源、生态效益、生态红利。

      此外,构筑绿色屏障,近年来贵阳还实施起碧水计划,通过实施重点企业废水超低排放和废弃煤矿综合治理项目等,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通过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整治河流地表水;建污水处理厂,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启动绿地计划,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行动、开展“六个一律”环保利剑专项行动、开展“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专项行动;实施田园计划,划定土壤保护优先区,保护耕地质量,按照食品安全优先、饮水安全优先,利用与保护并重,“防、治、保”相结合,按照农业生产用地保护优先原则,进行土壤保护优先区划分。

      现在,贵阳又提出了新目标,到2020年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森林覆盖率达6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0%以上,PM2.5年均浓度稳定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左右,建成“千园之城”,南明河水质稳定在四类。

      这意味着,今后的贵阳,不仅有爽爽的山水林田湖草空气,有爽爽的花鸟鱼虫走兽飞禽,还有爽爽的城乡村寨天地人和,真正做到了“爽爽的贵阳”更富内涵、更有价值,“爽爽的贵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也更意味着,贵阳作为全省发展的火车头,构筑起绿色生态屏障之路将会越走越好。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