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贵州新闻 > 【脱贫攻坚在行动】发展产业激活农村经济活力 曾经的“荒茅村”又“活”起来了
  • 【脱贫攻坚在行动】发展产业激活农村经济活力 曾经的“荒茅村”又“活”起来了

    时间:2018-07-20 22:38:30  来源:贵阳网  作者:

      贵阳网讯 7月17日,“脱贫攻坚在行动·同步小康看贵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走进花茂村,探索花茂村蜕变的秘密。

      对于现在的花茂村,村里人最喜欢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村子的变化。在花茂人的印象中,过去的村子就是一块“荒茅田”,贫穷且荒芜。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外出打工是当时村里年轻人的首选。

      现在,一栋栋风格别致的黔北民居、油亮发黑的通村公路、特色农家乐拔地而起、大片的蔬菜大棚在田间立起,昔日的“荒茅村”已经变成花繁叶茂的“花茂村”,大批在外务工的花茂人纷纷返乡,在村里做起产业,走上致富之路。曾经的“荒茅村”,今天的“花茂村”,又“活”起来了。

      2012年以前,花茂村人均收入3000元,只有一条能通马车的村道。为了改变贫穷的面貌,2012年开始,花茂村决定实施新农村建设,改变村容村貌。以此为契机,花茂村村支“两委”制订“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计划。在村支“两委”带领下,花茂村开始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以产业促发展,以产业带扶贫,盘活农村资源,激活农村经济的活力。

      王文宽,是土生土长的花茂村人,也是花茂村最早种植蔬菜的一批人。据王文宽介绍,最早开始,村里人少,种植蔬菜不成规模,是个体化的种植,现在,越来越多的花茂人返乡了,越来月多的人参与到蔬菜种植的队伍中来。

      “现在我们的蔬菜种植基地已经流转的500多亩地,现在主要在大棚里种植西红柿、丝瓜、黄瓜等蔬菜。”王文宽说,收获的蔬菜会集中销往重庆的超市,种植的蔬菜每亩产值可达2-3万元。

      2016年开始,花茂村以“村社合一”转型为契机,以“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组织模式,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参与种植和分红,带动村民和贫困户致富。

      合作社的成立,同时创造了就业机会。“现在合作社拥有固定工人50余人,繁忙时节需要的务工人员可达80余人。”王文宽说,在合作社务工每月工资有2600元,工作就是除草、采摘等工作,村里一些年纪大的人也可以做。

      在外打工22年的王世刚,就是花茂村返乡的杰出代表之一。过去花茂村“穷、脏”让他16岁就外出打工,如今,干净、美丽的花茂村重新吸引他回来发展。

      回来做什么?王世刚毫不犹豫地选择做农业、做观光农业,发展草莓种植。回到村里,王世刚拿出自己20多年打工的积蓄,将当地农户的60亩土地流转过来建设自己的草莓基地。

      没有专业学习过种植技术的他,自己网上找教材自学,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自己种植草莓提供技术指导。

      从2015那年第一年起,王世刚的草莓基地年收入60万元,纯利润近30万元;第二年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草莓种植让王世刚40余万元。

      现在,王世刚成为了花茂村草莓种植的第一人,同时,他进一步创新草莓种植模式,探索生态种植和规模养殖的道路,让他的草莓种植基地越做越大。

      花茂村人杨清华,自1998年退伍后在外打工,2016年返乡创业,投入资金22万元,流转100余亩坡上荒地发展花椒产业种植......

      以产业促发展,盘活了花茂村沉睡的资源,激活了农村经济的活力,让越来越多在外的花茂村人看到了回乡发展的希望,现在的花茂村让他们回来有产业可以做。

      花椒、蔬菜、水果......花茂村发展好产业,带动一方经济,以产业促发展,以产业带扶贫,让产业在花茂遍地开花,让沉睡资源“活”起来,让村民富起来,让乡村“花繁叶茂”。(贵阳网记者 张鹏 唐倩)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