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贵州新闻 > 孔学堂里的欢乐“文化年”
  • 孔学堂里的欢乐“文化年”

    时间:2019-02-19 17:34:09  来源:贵阳网  作者:

      孔学堂庙会上的舞狮表演。

      用艺术字体组成的“百家姓”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看。

      小朋友们在活动现场体验活字印刷术。

      年前的“挥毫迎春,带福回家”活动,书法家在龙洞堡机场书春联、写“福”字,把多彩贵州的美好祝愿送到万里之外,彰显着山里人的人文情怀;

      春节期间的孔学堂内,年俗互动、传统游艺,歌舞升平,浓浓的“年味”,给人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那年的家”主题展,体现改革开放40年,从国家到小家的变化,勾起你我的时光回忆,充分展示了“家国两平安”的主题;

      文化庙会活动中,登高祈福、拜贤学礼,“求才”年俗受热捧,参与孔学堂“四礼”、汉字游戏,更让孩子有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研学体验;

      来自肇兴堂安侗寨的村民们唱响侗族大歌,用文化助力扶贫,展示着贵州人的文化自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月十五(2月19日),2019年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精彩继续,将举办“传诵猜谜舞狮龙金猪纳福闹元宵”传统文化活动,邀请广大市民前往闹元宵、过大年。

      年俗集萃 庙会里感受家国情怀

      大年初一,春光洒满礼仪广场,一大早伴随着喜庆的鼓点,庙会在传统的舞狮年俗中开幕,很快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接着演员们表演的舞蹈《青花瓷》《水姑娘》《竹竿舞》,小丑杂耍、魔术、打糍粑等节目,在和大家欢乐互动中,笑声连连。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正值建国70周年,文化庙会要体现出“大国、小家”的家国概念,主题定为“家国两平安,相聚孔学堂”,为此,庙会策划者之一、孔学堂推广部的朱珠说,文化庙会特意设计推出了“游子归乡乡音朗诵会”“那年的家”展等活动。

      家国情怀是大家共同的情感寄托,在“那年的家”展览现场,每天都排起了长队。黑白电视机、收音机、老式钢琴……还原了上世纪80年代的家。在现场,60后杨光灿夫妻观看了老电影《小花》片段,“老胶片电影机发出的‘咔嗒’声,带我们回到了过去时光,更感受到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他们如是说。

      方言,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更是情感的纽带、乡愁的归宿。贵州知名演员钟中在“游子归乡·乡音”吟诵会上一段 “贵阳话”吟诵,让工作在天津的贵阳人姜星,感受到家乡话的语言魅力。接下来几天里,“乡愁是一枚小小的船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不断有离家的“游子”登台,用家乡话念着一段段乡愁的诗句,体会着故乡的温暖。

      百家姓图腾墙前留个影、描红春联、DIY布贴画做个新年礼、黔味年货、美食小吃……年俗集萃的孔学堂里,从大年初一至初六,大伙儿天天嗨起来,收获着满满的幸福感。

      在大年初四下午,庙会还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组织开展了“贵阳市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受邀畅游春节文化灯会庙市活动”,19名代表观表演、拜贤学礼、挂祈福牌,更在舞台上为大家送出新春祝福,传递中华正能量。“在这里感受到春节喜庆祥和的氛围,我们要学习继承中华民族文化,把‘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精神播撒出去。”道德模范吴国柱告诉记者说。

      文化助扶贫 庙会唱响侗族大歌

      庆新春的《踩堂歌》、谈情说爱的《行歌坐月》、迎亲的《拦路敬酒歌》……一首首空灵的侗族大歌,从正月初三到初五唱响了孔学堂文化庙会。这是一支来自肇兴堂安侗寨的侗族大歌表演队,身着侗家盛装的男女队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带着自制的乐器、犁子和锄头等道具,用最原生态、最自然和谐的韵律讲述着具有2500年历史的侗族大歌文化。

      堂安侗寨离黎平县城75公里,鼓楼、戏台、吊脚楼、石板路、古瓢井以及侗族服饰等保持着原始的风味,1999年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的侗族生态博物馆落户于此,被称为“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2002年,村民们凭着对侗族大歌的热爱,大家组建了歌队,但表演的范围仅限于村里重要活动及和邻村的交流,从未走出大山。

      2018年夏天,省里的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研究课题小组到了堂安侗寨做调研,惊叹当地风貌、大歌,“老师们告诉我,要把侗族大歌唱出去,吸引更多人来旅游,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队长陆跃刚说,在他们牵线搭桥下,得到了2019年孔学堂文化庙会的邀请,希望大众能通过我们的歌声走进堂安。

      为了参加孔学堂春节演出,大伙儿白天种地,晚上排练。正月初三凌晨3点坐车赶往贵阳,到孔学堂时天才放亮。“既兴奋又担心,这是给堂安做活广告难得的机会,但害怕语言不通,观众听不懂,不喜欢大伙儿的表演。”陆跃刚坦言,看见那么多观众,压力很大。

      20多位队员们凭着侗家人对音乐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热爱,结合汉语和侗族语,1小时演出加上中场曲目讲解,就像一堂堂“非遗公开课”,圆满完成了三天四场的演出,赢得满堂彩。

      此行也让村民们收获满满,“不少人在看了演出后向我们询问如何去堂安旅游。”歌师吴含妹说。观众的热情和认可让潘云龙和陆红芝对本土文化更加自豪,她们希望能唱歌给世界听。堂安生态博物馆执行馆长嬴勇文表示,回去后要积极打造堂安文化旅游品牌,让更多人认识堂安。

      “这是一场文化助力扶贫的新探索。”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任索晓霞认为,少数民族文化是贵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邀请堂安表演队加入到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丰富了庙会内容,更通过文化帮扶提升贫困山区对家乡文化的自信,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祈福求才” 一场优秀传统文化的研学体验

      2018年10月11日,孔学堂被教育部列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孔学堂“四礼”、游艺等一系列研学活动。为此,春节庙会期间,主办方专为中小学生设计了丰富的公益性、具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文化研学体验,设置了“祈福求才”“互动游艺”“文字闯关”和“四礼体验”环节,吸引了近万名青少年前来体验。

      己亥新年,孔学堂更是全新升级了“祈福求才”主题活动,以“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为主,从棂星门至杏坛,设置了五大体验闯关路线。大年初二一大早,来自小河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徐杰浩和爸爸妈妈一起,沿求才道步步登高;擂鼓启智,敲响新年智慧之音;敬拜先贤,增了敬畏之心;登顶杏坛,犹如跃龙门,挂上写着“勇攀知识高峰”的福牌,祈求学业进步。“闯关过程中,收集‘仁义礼智信’五个区域的宝物,让孩子了解中华礼仪、名人典故,获得才星笔、书签等‘宝物’。”妈妈表示非常有文化教育意义。

      孔学堂“四礼”早已是贵阳的文化名片。在孔学堂“四礼”体验区,由“开笔礼”“成人礼”“中华婚礼”“敬老礼”四个礼仪组成,小朋友通过“开笔礼”写人字,高中生在“成人礼”上大声朗诵《成人立身歌》。现场,讲解员老师对汉服、礼仪的介绍,让大家了解中华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更懂得在家中、学校、公共场合的礼仪与规范。

      孔学堂春节传统游艺活动种类繁多,承载着回忆和乡愁。在礼仪广场参与春联描红、活字印刷、手鼓、滚铁环、踢毽子等互动游艺,体验古代欢度春节的场景,其乐融融。在六艺学宫区域,孩子们在文字闯关中,通过“记忆挑战闪视竞赛”、“知识挑战 舒尔特表”、“理解挑战速读应用”三个互动环节,速记节日习俗。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过程将有效帮助学子们攻克阅读速度慢、跳行漏字、无法理解等问题。

      花溪二小李峻熙小朋友的妈妈感叹说,这个庙会开启了一场专为学生感悟“诗书礼乐”的文化盛宴,期许年年有新。

      记者 刘辉/文 郭然/图

      (《孔学堂里的欢乐“文化年”》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