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黑龙江新闻 >  “老书记”引路村民看到“好日子” 明水县双兴镇双利村脱贫纪实
  • “老书记”引路村民看到“好日子” 明水县双兴镇双利村脱贫纪实

    时间:2019-09-05 00:00: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在簇簇鲜花的装扮下,双利村的“高颜值”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

    黑龙江日报9月5日讯 双兴镇双利村位于明水县西南部,距明水县城12公里,依托着独特的地缘优势,双利村曾是周边响当当的蔬菜大村,甚至成为周边村屯的种植样板,但低下的生产力与落后的种植模式让双利村辉煌不再,2016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25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7.14%。

    从“富样板”到“穷山沟”,经历大起大落的双利村近两年重启改造,完成了产业兴旺、“智慧宜居”的山村蜕变。

    奔富路上的“老书记”

    双利村的村党总支书记李金光刚50出头,已当了15年的村干部,村民都习惯叫他“老书记”。如今他是村书记、村主任责任一肩挑,操心的事儿不少。

    在村部记者见到了刚从上游水库巡线回来的李金光,他来不及抖落雨伞上的水珠便打开了话匣子。“昨天的暴雨让水库水位一夜间上涨了20厘米,听到这个消息我就坐不住了,天刚泛亮就带着几个村民去水库巡查了,幸亏发现得及时,在坝南发现了一个‘回掏点’,我带人垒了300多袋沙土才缓解险情。要是稍有不慎,下游的2700亩农田恐怕要遭灾。”近两个月的持续降雨让李金光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脸上写满疲惫。

    在两个小时的巡线抢险后,李金光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明水县国土资源局,办理即将落户双利村的蒲公英茶厂的相关手续。“一个事儿接一个事儿,根本停不下来,手续早一天拿到手,心里就早一天踏实,毕竟涉及到村里90多户贫困群众的利益,马虎不得。”

    在李金光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很多荣誉证书,2016年度明水县优秀村(社区)党总支书记、2017年度明水县“34255”脱贫攻坚优秀党总支书记等荣誉历历在目。诸多荣誉加身,李金光坦言:“这是动力也是压力,如果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把腿跑折也是值得的。”

    反季种菜重树信心

    临近秋天,棚室蔬菜也迎来了最后的收获季,但在双利村的棚室园区内种植的西瓜、豆角等作物却还未成熟。似是看出记者疑惑,李金光解释道:“园区的44栋大棚内一半种植的都是晚西瓜、晚豆角,这样可以实现反季销售,卖上好价钱。”

    多年前,凭借着独特的自然禀赋,双利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村,家家户户都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油豆角、西瓜、草莓等作物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但越来越多的村屯建起了温室大棚,双利蔬菜逐渐失了宠。蔬菜卖不上价,很多菜农也都放下锄头,干起别的营生。

    为了重树“蔬菜大村”的旗帜,2017年,双利村利用420万元扶贫资金建起了包括9栋温室大棚、44栋冷棚在内的棚室园区,并在温室大棚内反季种植蔬菜抢占蔬菜市场。园区由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承包,租金用作壮大村集体经济及公益岗位的设立,贫困户在园区务工增收的同时还可享受项目收益金,户均增收近万元。

    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是实现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双利村棚室园区通过大户牵头,散户入股的方式让贫困群众跟着能人走、能人和贫困群众跟着产业项目走,通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能人围绕市场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今年,与明水县高元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的蒲公英茶厂也即将落户双利村,该项目的落成将成为双利村脱贫致富的又一动力源。“项目落成后,村里将拿出四栋大棚用于种植蒲公英,从拔草、灌水到收割、分段,每个环节都将优先录用贫困户,且用工量巨大,大伙不愁没活干。”让村民重拾种植信心,李金光信心满满。

    办事不出村杂事“E”手抓

    如今,“互联网+”已不再是什么新名词,双利村率先引进的“E概帮”村民服务中心让双利村村民在享受互联网时代便利的同时过上了“智慧生活”。

    输入自己的姓名与身份证号,跟随着电脑引导,不到10分钟,74岁的朱兴海老人就完成了新农保的验证工作。如此的便捷高效,着实让老人吃惊不小。

    据了解,“E概帮”村民服务中心的建立是依托“互联网+”优势,整合电子政务、乡村党建、远程医疗等20余项业务,集党务、政务、商务于一体,实现“一概全帮”的目的。双利村“E概帮”村民服务中心自2018年5月运行以来,已累计服务本村及周边村屯村民1000余人次。

    “智慧生活”不仅让百姓得了实惠,也让双利村的基层党建找到了有力抓手。

    在双利村幸福大院的廊亭内,脱贫户李德发摊开自己的记账本细细地计算着这一年的收支账:光伏项目、棚室收益、公益岗位等收益林林总总5000余元。合上本子,老人感叹道:“这几年的变化真大啊,路宽了,水通了,来钱的道道也多了,看来咱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反季蔬菜脱贫模式

    农产品本身是带有极强的季节性的,也就是百姓口中的“时令”,“顺时生产”往往是“丰产不丰收”。明水县双兴镇双利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村,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下,传统的蔬菜种植模式让双利品牌难以立足。而如今,双利村通过种植反季节蔬菜,在竞争激烈的蔬菜市场抢占了一席之地。

    双利村依托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积极探索抢占市场的“良机”。2018年,双利村利用扶贫资金,建起包括9栋温室44栋冷棚的大棚园区,租给村里的能人种植,还请专业农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有效利用大户牵头、散户入股的方式完善了产业园区与农民利益的联结机制。接下来双利村将围绕设施农业积极注册农产品商标、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和产地认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有资金、有技术加之反季种植的妙招,贫困群众在享受“大树底下好乘凉”惬意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脱贫信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