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黑龙江新闻 > 【与祖国同行 汇龙江群英】70年70人之金训华:知青烈士 谱英雄赞歌
  • 【与祖国同行 汇龙江群英】70年70人之金训华:知青烈士 谱英雄赞歌

    时间:2019-09-03 00:00: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东北网9月3日讯(记者 王春颖) 50年前,在遥远的黑龙江边境小城逊克县,出现了一位像雷锋一样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金训华,他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勇敢地跳入河水中,不幸被卷入深深的漩涡……他牺牲后,英雄的事迹广为传播,影响着整整一代人。

    金训华,1949年3月生,上海人。1969年3月,上海市吴淞第二中学毕业的金训华参加了上海组织的知识青年学习访问队赴黑龙江访问,回沪后他发起成立了“知识青年赴黑龙江插队落户联络站”,广泛动员知识青年落户边疆,参加边疆农村的开发建设。同年5月25日,金训华和一大批上海知识青年前往黑龙江省农村插队落户,被分配到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

    在农村,金训华给乡亲们的印象是朴实、肯干、心地善良,他积极参加生产劳动,虚心向老乡们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几个月下来,他已熟练掌握锄地、捆谷草、捆麦子等技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无情的夺去了这个年仅20岁青年的生命。

    那是1969年8月15日,逊克县连降暴雨,逊别拉河河水猛涨,山洪暴发,双河两岸一片汪洋。下午4时,生产队长姜延滨匆匆地跑来,对民兵连长老贾说:“河边有150根战备电线杆,眼看着让洪水冲走了,你快派人抢救一下。”这时,金训华已站在老贾面前,自告奋勇地说:“连长,这是抢救国家财产,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知青吧。”还没等老贾说话,金训华带领男知青们箭一般地向河边跑去。他们跑到河边时,金训华就看到电线杆已被急流卷走。面对着每秒七、八米流速的洪水,金训华为了抢救国家物资,毫不犹豫地,大喊一声:“跟我下,马上捞!”首先冲上去跳进大河。狂暴的巨浪曾经三次把金训华卷进险恶的漩涡里,他三次顽强地把头抬出水面,斩风劈浪,继续向前猛冲,去抢救国家物资,然而风大浪急,金训华被无情的洪水卷走了。

    金训华被洪水冲走了的消息迅速传开,乡亲们和知青悲痛欲绝,大家沿着河边寻找金训华的遗体,一天两天,一周过去了……乡亲们失望了,站在双河岸边,面对着汹涌的河水失声痛哭。18天后,在下游百公里的地方,一个放牛的孩子在河岸草丛中发现了金训华的遗体。知青们连夜跌跌撞撞地赶去,看见在黎明的微风中,金训华安谧地躺在那里。金训华被安葬在双河村的山坡上,这里树木葱郁,远离尘嚣,伴着静静的河水还有双河大队的父老乡亲。

    根据金训华同志生前的多次申请,党组织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员。他的事迹被选入小学课本。著名作家郭先红以他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征途》。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总局发行一套《革命青年的榜样》“文”字头邮票。一时间,金训华为了抢救国家物资,奋战山洪,不幸光荣牺牲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

    金训华的英雄事迹,在当时青少年的心里,产生了显著的积极、正面的楷模作用,影响着整整一代人。奋力开拓,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宝贵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时代在永恒的发展变化,但中国脊梁的精神永不泯灭。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