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杞县圉镇镇王李夏村精准扶贫与文化生活相映辉
  • 杞县圉镇镇王李夏村精准扶贫与文化生活相映辉

    时间:2017-05-11 22:39:29  来源:大河网  作者:张龙

    圉镇镇王李夏村请剧团演出时的实况

    大河网讯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杞县圉镇镇王李夏村精准扶贫措施得力,扶贫工作队全身心倾注于亲贫困户、帮贫困人,想方设法让他们脱贫致富。相应王李夏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也促进了该村的文化生活。

    圉镇镇王李夏村是圉镇西部的一个边远村庄,全村1310口人,9个农业生产组,耕地面积1560亩,脱贫农户72户,未脱贫农户74户。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的“绳结”始终拴在王李夏村人的心上。冬去春来年年到,辛勤劳动就是脱不了贫,富不起来,脱贫致富的梦始终圆不了,急得王李夏人头上直“冒汗”。自杞县国土局、住建局两精准扶贫队进驻王李夏村后,进村入户,用温馨的话语,了解贫困户的家底,摸透他们的致贫原因,“对症下药”想出帮扶措施,引导他们尽快走上致富路。

    王李夏村5组村民李纪心,全家4口人,种6亩多责任田,住房面积只有60平方,因缺乏农业种植技术,年复一年,粮食产量始终上不去,造成家庭经济困难,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杞县国土局、住建局精准扶贫帮扶队进驻王李夏村后,帮扶队员逐户摸底,找准致贫症结,由县高级农技师给该村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经过培训,使他们充分掌握了农作物种植管理技术,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家庭贫困现状得以缓解,日益走上了致富路。帮扶队并给李纪心的儿子李伟、儿媳张曼曼找到了外出务工的可靠门路。李纪心和他的妻子叶春梅在家种好责任田,儿子、儿媳在外务工,家庭年经济纯收入4万多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家人节日相聚喜笑颜开,致富的笑脸赶走了贫困的愁容。

    王李夏村6组村民李坤永,全家四口人,种6.59亩责任田,他的妻子路俊萍是个聪明能干的农村妇女,他的儿子李海洋和儿媳舒响玲是一对干任何活儿都不怕吃苦的青年夫妻,虽说有近7亩地的责任田,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农业生产找不到窍门,想自主创业手里又没钱,想干啥都是一句空谈,贫困的家庭状况和缺乏农业新技术的门槛,绊得李坤永一家人想前进就是迈不开步。杞县”两局“驻村帮扶队入村后,天天不离贫困户,亲身到贫困户田地里查看庄稼长势,品种优劣、庄稼节季性阶段管理到位不到位,引导他们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种经济作物“小麦—西瓜—辣椒—花生—红薯,优势套种,一年等于收五季,种一亩大蒜胜过种几亩粮,农村的座座“小洋楼”,都是搞农业合理套种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后“种”起来的”。杞县“两局”驻村扶贫队侯俊立、朱志永、张华东、孙涵动情的说。通过对该村贫困户的集中农业技术培训,让李坤永一家提高了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认识,帮李坤永的儿子、儿媳找到了外出务工的好门路,手里挣了钱,再返乡自主创业,搞农产品加工或养殖业,帮扶后的李坤永一家,年创经济纯收入5万多元。“腰里有了钱,技术学得全,再自主创业不作难”帮扶队第一书记侯俊立说。

    在杞县“两局”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圉镇镇王李夏村,全村140多户人家,已脱贫72户,其它70多户都已找到了很快脱贫的门路,眼下的王李夏村,全村人的思想变、精神变,村容村貌换新颜,各自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愉快的劳动工作着。

    精准扶贫,也促进了农村文化生活及农村经济发展,村民受帮扶脱贫致富,也增添了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欣赏力。

    5月1日,王李夏村特邀请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豫剧院,到该村进行了为期4天12场的精彩演出,演戏时的王李夏村,方圆几十里的群众都来观看演出,街道两旁各种小吃、儿童电动玩具应有尽有,针织布匹及各种农产品交易琳琅满目,争相选购,热闹非凡。舞台上,演员们的精彩演唱博得台下观众掌声不绝。豫剧《对花枪》、《包青天》剧中人物扮得活灵活现,使台下观众笑得前俯后仰,对剧中扮演陈世美角色的演员,恨得咬牙欲碎。戏场里、街道边,整个王李夏村村里村外到处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精准扶贫与文化生活相映辉,这两项真正在王李夏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了”,王李夏村支部书记李存瑞说。(董伦峰通讯员 林恒超李永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