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许昌人”1号头骨复原模型正式移交 考古专家李占扬被授予荣誉市民
  • “许昌人”1号头骨复原模型正式移交 考古专家李占扬被授予荣誉市民

    时间:2017-05-13 23:16:05  来源:大河网  作者:张龙

    许昌市隆重举行“许昌人”1号头骨复原模型移交仪式

    李占扬专题报告会

    头骨复原模型

    大河网讯5月12日,许昌市隆重举行“许昌人”1号头骨复原模型移交仪式,并对连续12年考古发掘与研究许昌建安区灵井旧石器遗址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占扬研究员授予“许昌市荣誉市民”称号。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建安区灵井镇西侧,发掘区遗址面积已达3万多平方米,地质文化层厚达10余米。1965年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国兴先生发现。自2005年以来,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占扬研究员为领队的考古队,连续12年对灵井旧石器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与研究。2007年12月首次发现16块古人类头骨断块,并被命名为“许昌人”。

    灵井“许昌人”遗址因“许昌人”1号头骨化石出土而震惊世界,2008年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且位列榜首。此次重大发现立刻引起了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的高强度、高频次的宣传报道,极大地提升了许昌和“许昌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08年,在同一探方东部的地层中,又发现12块属同一个体的头骨断块,两次出土的断块,已成功复原“许昌人”1号头骨化石标本。2014年发现27块“许昌人2号头骨”化石断块,和此前发现的“许昌人”头骨化石相距较近,属同一地层,确认是一新的古人类头骨;2015年发现2块古人类肢骨化石,均属未成年个体,且可能属同一个体,肢骨化石是自2005年发掘以来的首次发现,并被评为“2015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截至目前,灵井“许昌人”遗址已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共发现了45件距今12.5万年至10.5万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分属5个不同的人类个体,包括老年、壮年和未成年各个阶段。古人类化石在灵井“许昌人”遗址连续发掘发现,使灵井“许昌人”遗址成为建国以来我国境内发现古人类化石最多的遗址之一。

    2017年3月3日,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占扬研究员为第一作者的中美科学家研究团队撰写的论文《中国许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类头骨研究》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这项重大成果在全省也是第一次。中美科学家研究表明:距今12.5万年至10.5万年的“许昌人”代表着华北地区早期现代人直接祖先。这一研究成果立即引起了轰动,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媒体再次掀起了新一轮宣传报道“许昌人”的热潮,使“许昌人”的知名度进一步远播海内外,“许昌人”成为许昌最好的重要文化名片和文化资源。

    “十年磨一剑”,经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占扬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多年的坚持不懈发掘和研究,灵井“许昌人”遗址已在探究中国现代人起源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灵井“许昌人”遗址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

    据了解,许昌市明年将正式开工建设,准备用5年的时间,将灵井“许昌人”遗址建成全国知名的考古遗址公园。(丁磊)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