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追忆抗日老英雄25年如一日为老战友守墓陪伴
  • 追忆抗日老英雄25年如一日为老战友守墓陪伴

    时间:2017-05-25 23:42:23  来源:商丘发布  作者:张馨予

    他是一位抗日英雄,14岁参军,挖过地道,打过鬼子,参加过淮海战役;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一年365天,每天都把抗战牺牲战友的墓碑擦拭一遍;他为了一句诺言,25年来,孤立的坟茔、手电筒、马提灯、铁锹、收音机成了他形影不离的“伙伴”,抗日地道遗址成了他的“邻居”。

    他就是商丘民权县北关镇85岁的赵松武。

    追忆抗日老英雄25年如一日为老战友守墓陪伴

     ▲赵松武(资料图)

    1944年,14岁的赵松武加入了地方抗日武装。为了抗击日寇,他与群众一起挖地道,形成了以李馆为中心,联通10余个村庄,纵横25公里,令日寇胆颤心惊的地下“钢铁长城”。1948年,赵松武所属的地方武装被编入正规野战军。1953年,赵松武因病解甲归田。这时他才得知,当年留在当地开展工作的战友杨朝起在一次同国民党顽匪的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群众在烈士牺牲的地方修建了陵墓。后来,赵松武从生产队长岗位上退下来,他看到烈士墓及其相邻的地道遗址年久失修,蛇钻鼠挖,心痛不已。他主动找到村干部,说:“那地方没人看管怎么行?我跟烈士做伴去。”铺盖、锅灶一背,搭个草庵,他就在地道和老战友的墓前住了下来。他说,是老战友把自己领上了革命的道路,现在天天守着他,再苦也不觉得苦。

    追忆抗日老英雄25年如一日为老战友守墓陪伴

     ▲赵松武(资料图)

    25年来,每天,他都会到墓前去看望一下老战友杨朝起。有时,他还会采摘些野花,献给老战友,并向老战友念叨一些村里的变化。每到清明节,赵松武这个“家”就会热闹起来,附近学校的学生都会到这里扫墓。这也是他最高兴的一天。他一遍又一遍为孩子们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孩子们哭,他跟着流泪,孩子们笑,他跟着高兴。老人说,“能看护好抗战地道遗址,让它传到子孙后代手里,让他们记住这段历史,就知足了。”“死后也要埋在这里陪伴死去的英灵。”

    2016年8月,赵松武被检查出患了骨髓癌,他强忍着疼痛,在疼痛处贴上膏药,继续坚守着这份“使命”。直到2016年11月,老人去世。在弥留之际,他拉着儿子的手嘱咐:“我不在了,你一定要帮我把陵墓看好,没事了,就把墓碑擦擦,一定要完成我的心愿……”现在,赵松武老人的儿子赵庆民已遵从父亲遗愿,继续看守抗日地道和烈士墓。(胡倩)

    相关阅读

    让每个英雄都活在我们心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中华民族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里,每当国家危亡关头,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如戚继光、邓世昌、吉鸿昌、杨靖宇等,他们用生命谱写出不朽的精神史诗,激励后人“击鼓之时,则忘其身”。

    回望中国革命史,英雄无日不牺牲——长征平均每走一公里,就有3、4名红军将士牺牲;长征平均每走一天,就有约200人献出生命……今天,走出历史再去看每年只有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才去祭奠英雄难免有些内疚,生活在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新时代,没有理由不去自觉爱护英雄、尊重英雄、敬仰英雄,让每个英雄都活在我们心中。

    是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节选自5月25日《解放军报》,作者李小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